中經評論:期待醫保藥品目錄不斷“吐故納新”

來源:中國經濟網

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關係着每一名參保人。今年的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已正式啓動,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期待。

“每年一調”,已成慣例。自2018年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累計有700餘種救急救命的好藥、創新藥等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包括通過談判新增的446個藥品,其中大部分爲近年來新上市、臨牀價值高的藥品。同時,經過多次調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已累計調出395個療效不確切、易濫用、臨牀被淘汰或者即將退市的藥品。

截至2023年底,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約13.34億人。這麼多的藥品能夠“買得到、用得上、能報銷”,實實在在減輕了患者的就醫負擔。比如,2022年,147個目錄外藥品參與談判和競價(含原目錄內藥品續約談判),總體成功率達82.3%。談判和競價新准入的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60.1%。協議期內,275種談判藥報銷1.8億人次。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年內累計爲患者減負2100餘億元。

醫保藥品目錄“吐故納新”的作用還不止如此。一方面,醫保藥品目錄爲醫療機構和醫生提供了明確的診療和用藥指南,有助於規範醫療行爲,還能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高醫保資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醫保藥品目錄對於新藥的納入和創新藥物的研發具有引導作用,能夠促進醫藥行業的創新和發展。數據顯示,新藥從獲批上市到進入目錄的時間,已從原來的5年多縮短到現在的1年多,80%的創新藥能夠在上市後兩年內進入醫保藥品目錄。

如今,《2024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已經公佈。工作方案明確,目錄外5類藥品可以申報參加2024年醫保目錄調整,包括兒童用藥、罕見病用藥、適應症或功能主治發生重大變化的藥品等。同時申報條件也有所調整:按規則對藥品獲批和修改適應症的時間要求進行了順延,2019年1月1日以後獲批上市或修改適應症的藥品可以提出申報。這意味着更多新藥將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

“靈魂砍價”向來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之一。醫保談判競價是集合大部分參保人的用藥需求,與企業進行的“以量換價”的市場化機制。這不是“隨意砍價”,而是爲了多方共贏。回溯過往,發生過個別企業中標集採後卻“斷供”的情況。工作方案要求,“在調出品種範圍上,將近3年未向醫保定點醫藥機構供應的常規目錄藥品,以及未按協議約定保障市場供應的談判藥品列爲重點考慮的情形,強化供應保障管理。”爲此,參與競價的企業應明確,既然談判成功了,那必須要保證供應,否則就有可能被調出目錄。

此外,今年的工作方案進一步強化專家監督管理,明確專家參與規則和遴選標準條件,加強對參與專家的專業培訓和指導,提高評審測算的科學性、規範性。可以說,隨着程序規則更加完善,評審測算更加透明,企業對藥品價格的預期會更加客觀。

奔着問題去,盯着問題改。實現羣衆享實惠、基金保安全、企業得發展,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子房先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爲@)。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