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觀察|專訪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協會主席席春迎:中小上市企業需實現高速增長,才能改變低流動性現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偉澤 香港報道
“港股市場中,中小型企業流動性匱乏、交易冷清的問題,我認爲其根源在於企業的業績與成長速度未能滿足投資人的期望。” 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協會主席席春迎近日在專訪中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席春迎指出,目前大部分港股的中小型上市企業面臨交投不活躍、再融資困難等問題。上市並非是企業發展的終點,要解決這項問題,中小型上市企業需要實現高速增長,以此吸引投資者關注。
根據iFind統計,目前港股上市公司共2624家,市值在100億港元以下的中小型上市公司有1201家。以9月24日爲分界線,對比10月7日與9月23日前後的收盤價和換手率變化,市值在100億港元以下的中小型上市公司平均漲幅爲12%,低於100億港元市值以上公司平均28%的漲幅,同時市值100億港元市值以下的公司換手率均值變動百分比爲0.4,低於100億港元市值以上的上市公司0.58的換手率均值變動百分比。
席春迎指出,上市公司穩定的高速增長,建立在相對穩健的股權結構之上,這需要大股東和機構投資者長期的信賴與支持。爲幫助中小型上市公司發展,中小上市公司協會將會與家族辦公室以及投資公司合作,設立中小上市公司聯盟共生母基金,分設IPO打新基金、股票投資基金、產業併購基金等若干子基金,專注於投資中小企業,對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進行價值投資,幫助企業解決上市再融資困難的問題。
除了融資問題,中小型企業也面臨關注不足的問題。席春迎指出,針對這些高速成長的上市企業,協會希望能夠幫助其進行路演,同時,協會也會邀請分析師,針對中小型上市企業撰寫分析報告,希望能讓投資者瞭解這些企業的發展機遇。
而對於企業發展問題,席春迎表示,協會將引入一些產業運營及策劃團隊,幫助大健康及消費品等領域的企業進行併購整合,實現企業的高速增長。
在高速成長的企業之外,港股也存在衆多長期虧損且零成交的中小型上市公司。華泰國際數據顯示,目前港股市場大約80%的資金集中在20%的頭部股票中。根據記者統計,在10月22日,剔除處於停牌階段的股票,港股市場有近600只股成交量爲零,佔全部港股的比重高達約1/4。
席春迎認爲,港股存在很多沒有流動性的殼公司,這些企業成長性較差,僅有數千萬收入,但爲了維持上市地位,需要付出500萬-1000萬港元的成本,這些企業急需改變。很多企業受限於自身行業規模的限制,無法進一步發展。因此,港交所需要解除部分對於跨行業併購的限制,放寬交易規模五項測試,爲中小企業轉型、產業整合等方面創造有利條件。
多方面幫助上市企業《21財經》:首先想請問你創立這個中小上市企業協會的初衷是什麼呢?
席春迎:我們創立中小上市公司協會,首先源自於我本人在香港上市的親身體驗。2011年,我們的企業在香港成功上市,然而,上市之後卻遭遇了諸多挑戰:發行過程艱難,發行後交易量低,且融資又比較困難。這一系列的經歷使我深刻體會到,中小上市企業所面臨的問題。我們公司擁有1、4、6、9號牌照,爲一些中小上市企業提供香港上市服務。在此過程中,我們接觸了大量中小型上市企業,在溝通中瞭解到,由於這些企業對香港的上市規則缺乏深入瞭解,且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因此也面臨我當時所碰到的問題。因此,我們希望能夠創立這樣一個協會,以助力中小上市企業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
《21財經》:你覺得協會應該如何幫助這些中小上市企業?
席春迎:協會的工作重心可概括爲八個字,具體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解難”。我們致力於切實幫助中小上市企業解決上市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難題。爲此,我們計劃與多家家族辦公室及資金方展開合作,成立專注於投資中小上市企業的IPO基金,以解決其上市發行的困難。同時,我們還將設計長期資金投資方案,旨在解決中小上市企業上市後的再融資及併購資金需求。這是“解難”的核心理念。
二是“言真”。我們力求成爲中小上市企業的堅實後盾,即“中小上市企業之家”,通過提供真實、準確的信息,幫助他們深入瞭解香港市場,明確如何利用資本市場促進企業成長壯大。
三是“賦能”。我們不僅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爲中小上市企業提供支持,更致力於搭建一個全方位的平臺,匯聚券商、基金、家族辦公室等多方力量。尤爲重要的是,我們認識到企業成長的核心在於產業發展和企業的高速成長。因此,我們計劃引入產業運營與策劃團隊,特別是在消費品行業、大健康領域等,我們最近已經組織了相關團隊,幫助企業通過產業策劃、調動及併購整合等手段,助力企業實現產業的高速增長。
四是“共生”。我們期望將各方力量凝聚於這一平臺,使投資人在投資中小上市企業的過程中獲得豐厚的回報,從而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目標。
“以一級市場方式投資二級市場”
《21財經》:你提及了諸多要點,我們逐一探討。首先,關於利用長期資金投資中小型上市公司所設立的基金,你認爲其應如何運作,以及未來的退出機制將如何規劃?
席春迎:我們首要尋找的基金投資人,是那些秉持長期投資理念的投資者。他們基於企業未來兩三年,乃至四五年的發展前景進行投資決策。我們會選擇那些展現出高速增長潛力的企業。在此過程中,基金自然能獲取可觀的回報。
我將這種投資模式稱爲“二級市場按一級市場方式運作”。我觀察到,一級市場很多企業通常呈現只漲不跌的趨勢。然而,在二級市場,很多企業上市後股價反而大幅下跌。這主要是由於投資者利益不一致,部分基金因爲有退出期,因此急於拋售,導致股價波動劇烈。
因此,我們希望在二級市場中吸引一批真正專注於未來價值投資的投資人,對中小上市企業進行價值投資,我們目前正在與一些投資者商談。當然,這要求中小上市企業必須保持高速增長,例如營收和業績每年翻倍,這能夠吸引到長期投資者。我們也在着手設立投資母基金,旨在真正助力中小上市企業從上市到上市後的各個階段,實現各方的共贏與共同成長。
《21財經》:儘管有部分中小型上市企業展現出了迅猛的業績增長態勢,但總體來看,港股市場中的中小型上市企業普遍面臨流動性不足、無人問津的困境,你認爲其主要原因何在?
席春迎:港股市場中,中小型企業流動性匱乏、交易冷清的問題,我認爲其根源在於企業的業績與成長速度未能滿足投資人的期望。這些大型企業業績穩定,且成長性良好,每年還能爲投資者帶來穩定的分紅,而中小上市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年收入僅數億港元,淨利潤更是低至數千萬港元,在同樣增速的情況下,其無法與大型企業相比,也無法吸引投資者目光。
此外,衆多中小上市企業還存在成長性欠佳的問題,部分企業在上市之後,業績“變臉”,成長性更是無從談起。即便有些企業能夠實現盈利,卻吝於分紅,這使得投資人對此類企業興趣消失。因此,我認爲,若要解決中小上市企業面臨的問題,吸引投資人的關注,關鍵還是在於企業自身的發展。然而,目前在港股市場中,此類企業相對較少。未來,我們成立此協會,旨在發掘此類企業,並希望通過併購重組的方式,催生更多具備高速成長潛力的企業。
建議放寬反向併購要求
《21財經》:你之前提及,希望港交所能夠放寬對反向併購及借殼上市等方面的限制,那麼你具體希望放寬哪些方面的限制呢?
席春迎:一方面,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港交所在處理相關問題時展現出了高度的包容性和寬容性。港股市場中,除因訴訟、清盤、退市或主動私有化等原因外,很少有企業被除牌,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港交所對中小上市公司的寬容,以及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然而,另一方面,港股市場中存在大量缺乏流動性的企業,這些企業往往被視爲殼公司,這些公司市值低、收入微薄,甚至長期虧損。港交所需要爲這些企業尋找出路。但現有反向併購(RTO)的要求基本上與新股上市要求一致。如果這樣,企業爲何還需要選擇借殼上市呢?
《21財經》:借殼上市可能會節省一些時間成本。
席春迎:我認爲借殼上市與新股上市所需時間相差無幾。另一方面,港股市場中存在大量的上市殼公司,買殼賣殼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只是目前尚未有明確的正規渠道。這可能導致一些企業採取各種手段規避監管規則。因此,我期望在監管方面能夠對跨行業併購的問題有所放鬆。在這方面,中國內地A股市場近期已有一些積極的動向,有相關的政策鼓勵企業跨行業併購,尤其是對那些具有高科技屬性和新質生產力的企業,證監會持鼓勵態度。基於此,我希望港交所也能在保持大規則不變的前提下,適當放寬相關限制。例如,在五項測試方面適度放寬。實際上,港股市場中存在大量的殼公司,它們每年需要承擔至少500萬至1000萬港元的成本以維持上市。如果在這方面不加以放寬,那麼這些企業在港股市場的存在意義何在?後續我們將邀請香港的中介機構和專業團隊,共同研究並提出對港交所有益的建議。
《21財經》:關於反向併購與跨行業併購,你擔心企業跨行業後可能因缺乏對行業的瞭解而導致虧損,且這種跨行業併購也有可能淪爲資本炒作的手段而非真正擴大公司經營。
席春迎:我們在選擇合作企業和投資人的時候,一定是選擇具備持續成長潛力的企業及具有長期投資信念的投資人。若併購行爲僅旨在炒作,相信監管部門會採取相應措施予以遏制。但對於真正有利於企業未來做大做強的跨行業併購,監管部門及交易所應持鼓勵態度。因爲某些企業所處的產業可能本身存在發展局限,或不符合未來趨勢。若企業仍固守傳統業務,將難以實現大規模發展,也無法爲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因此,這些企業若要做大做強,必須實現轉型,尋找新的、具備高速增長潛力的產業。對於已在資本市場上市的傳統行業企業,如果其難以實現大規模發展,那麼也沒有必要在港股上市。
提升中小上市企業關注度
《21財經》:放寬相關限制後,如何確保中小型投資者的利益得到有效保護,特別是在港股歷史上曾出現過炒殼現象的背景下,這一問題尤爲關鍵。
席春迎:在我看來,放寬限制能夠更好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通過轉型與跨行業併購,企業得以邁向發展的快車道,實現高速成長,企業的業績增長,投資人也會因此獲益。這些企業每年需承擔高昂的運營成本,卻無法得到發展。因此其可能會採取供股、拆股、合股等各種手段以維持上市地位,這些做法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
《21財經》:對於主板的這些中小型上市企業,很多投資者存在成見。那你覺得怎樣才能夠擺脫人們對於中小型上市企業“老千股”的刻板印象?
席春迎:我們協會致力於發掘並扶持那些業績高速成長的優質中小上市企業。我們計劃通過各種形式,如路演、推薦會等,爲這些企業提供展示平臺。港股市場,衆多市值低於10億港元的中小上市企業鮮有分析師關注,也缺乏相關報告,自然難以吸引投資者的目光。爲了改變這一現狀,協會將組織一批分析師,建立專業團隊,定期推送和路演這些優質企業。我們還將通過評比、評獎等機制,激勵分析師爲中小上市企業撰寫分析報告。畢竟,若投資者對企業一無所知,其股價自然難以受到關注,交易量也難以提升。我相信,如果企業能夠實現高速成長,同時,有分析師爲其提供分析報告,市場是會作出積極反應的,這些企業的交易量和市場表現,都將有所提升。
視頻製作:袁思傑
設計:鄭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