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金融大咖說|專訪英中貿易協會主席古沛勤:英企對中國經濟長期增長充滿信心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袁思傑 深圳報道

“中國人對英國的瞭解遠遠超過了英國人對中國的瞭解。”英中貿易協會主席古沛勤在專訪中對記者表示。

11月22日,英中貿易協會在深圳前海舉辦了第二屆英國-粵港澳大灣區大會,論壇間隙,英中貿易協會主席古沛勤接受了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的專訪。

“中國在過去多個世紀中,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這樣的歷史底蘊和文化深度,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深入瞭解和探索。”古沛勤說。

古沛勤曾在英國外交部門工作30餘年,曾任英國駐以色列、沙特阿拉伯與阿富汗大使。後來,他加入了匯豐集團,擔任董事會公共事務高級顧問。

2019年,古沛勤接任英中貿易協會主席,爲推動兩國貿易關係的發展頻繁地往來中英之間。從2023年開始,他帶領英國企業代表團多次到訪包括北京、上海、香港、廣州、成都、重慶等城市,探索中英經貿領域的合作之道。

在專訪中,古沛勤回想自己中學時代,一位老師對當時沉迷希臘語和拉丁語學習的古沛勤語重心長地表示:“你這樣是浪費時間,應該多去了解中國。因爲中國文明有着悠久而非凡的歷史,未來也必將光明璀璨。在你這一代人的時間裡,中國將會對現代世界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這個50年前的故事,至今讓古沛勤感慨萬千,尤其是現在當他擔任英中貿易協會這一重要組織的主席,見證了中英經貿關係的發展。

談到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展望,古沛勤表示,任何經濟體在發展過程中都會經歷各種週期性起伏。他認爲,“中國經濟已經達到頂峰開始走下坡路”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事實是,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市場仍有巨大的潛力,未來的增長空間還非常大。任何一家真正具有全球視野的公司,都需要進入中國市場。”古沛勤指出。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英國實際對華投資增長81%。英中貿易協會也預測,英國在華運營的前100家公司中,約四分之一將繼續向中國市場投入2億到10億美元資金。中國仍將是很多英國公司全球佈局的關鍵部分和收入來源地。

英國是廣東第四大外資來源國,同時也是中國企業和廣東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2023年,廣東對英國直接投資額達1543.1億元,同比增長5.4%;英國在廣東新設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爲107家,同比增長22.9%。

本屆英國-粵港澳大灣區大會的重點議題是科技創新和ESG。古沛勤認爲,大灣區未來增長的潛力蘊藏在綠色轉型、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技術革新之中。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超過6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多所全球排名前50位的大學、9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50家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羣”連續4年位居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第二名,僅次於東京—橫濱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令人矚目。大灣區的進步不僅僅體現在數量的快速增長上,更重要的是質量的飛躍,尤其是智力資源的匯聚。”古沛勤指出。

近年來,中國車企出海不斷躍進,從2021年到2023年,中國連續超越韓國、德國、日本,已成爲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根據德勤《中國車企全球化現狀》研究報告,2024年中國車企出口量已超過348萬輛,除了繼續深耕南亞、南美、東歐及中東等傳統優勢區域,近年來更在以比利時、英國爲代表的歐洲市場及大洋洲取得顯著增長。

針對今年7月英國商業和貿易大臣喬納森·雷諾茲關於“英國目前不會效仿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高額關稅的表態”,古沛勤表示歡迎。

古沛勤以英國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解釋,在貿易中最明智的做法是每個國家根據自身優勢生產產品。比如,英國的強項是金融服務和法律服務,而中國則可以專注於製造新能源車、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板等產品。

“更重要的是,這不僅僅關乎某個企業的利潤,而是更關乎我們兩國人民的福祉。”古沛勤指出。

中英經貿合作富有前景

《21世紀》:自去年以來,您帶領英國企業代表團走訪了中國多個城市,能否分享一下您走訪的感受?

古沛勤:我一直非常喜歡來到中國。中國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既擁有龐大的市場,又有悠久且輝煌的歷史,這裡不僅有令人驚歎的過去,還有充滿希望的未來。讓我感到倍受鼓舞的是,我們在這裡受到了極高規格的接待。

最近幾個月,英國政府的更迭帶來了新的變化。在我剛上任英中貿易協會主席的前幾年,我感覺英中貿易協會一直在促進雙邊經貿關係上“獨自奮鬥”。現在的情況大有改觀,我們有望在明年1月看到英國財政大臣訪華,同時還有其他多位部長也計劃訪華。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代表團也正在訪問英國,每週都有不同的代表團到訪。

事實是,英國和中國都需要經濟增長,而我們的經濟和社會在許多方面是互補的。最重要的是,中國在實現淨零排放的道路上能夠爲我們提供重要支持。如果沒有中國的技術,我們將無法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

《21世紀》:英國企業應當進一步挖掘和抓住哪些中國的經濟發展機遇?

古沛勤:顯然,淨零排放的合作是當前最爲重要的議題,尤其是在深圳這樣的創新前沿城市。

在教育和消費等領域,許多英國品牌在中國都非常受歡迎。近年來,來自英國的飲料品牌和服裝品牌也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睞。

此外,英國還有專業的金融服務和法律服務。在我的代表團中,至少有三位律師正在協助英國公司開拓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也在積極“走出去”,我們在知識產權領域有很多合作的空間。過去20年裡,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英國在此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可以爲中國企業出海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提供有力支持。

中國市場仍有巨大增長空間

《21世紀》:近期,中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以提振經濟。英國企業如何看待中國市場的長期增長潛力?

古沛勤:總的來說,英國企業對中國市場非常樂觀。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市場潛力巨大,而且中國市場還將持續增長。

當然,任何經濟體在發展過程中都會經歷起伏和波動,但中國政府正採取切實措施來恢復消費者信心。

我看到美國有一些荒謬的說法,說中國經濟已經達到頂峰開始走下坡路。這完全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並不是事實。實際上,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市場仍有巨大的潛力,未來的增長空間還非常大。任何一家真正具有全球視野的公司,都需要進入中國市場。

因此,我們看到英國企業對中國的興趣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在不斷增加。每週都有新公司請求加入英中貿易協會,但由於名額有限,我們甚至不得不拒絕了一些希望加入的公司。這足以說明,英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熱情和期待是多麼高漲。

中國市場的基本面非常穩健,尤其是在一些英國具有競爭力的領域,經濟發展更是充滿活力。所以,英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長期增長充滿信心。

中國新興科技水平全球領先

《21世紀》:你如何看待中英兩國在人工智能、清潔能源、電動車以及其他新興領域的合作?

古沛勤:這非常令人興奮,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正如我之前所說,英國實現淨零排放離不開中國的技術。在諸多新興科技領域,中國已走在世界前列,而英國的大學在過渡到淨零排放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一直處於世界前沿,這爲我們雙方攜手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新能源汽車方面,英國擁有龐大的汽車產業,我們非常歡迎中國新能源車製造商進入英國市場。

前幾天,我參觀了一個英國保險行業用來測試新車的秘密場所,我發現在那個龐大的車間裡,所有正在測試的車都是中國製造的。此外,我們代表團中的一位成員去年參加了上海車展後非常驚歎,他覺得這些中國製造的汽車不僅在技術上極其先進,而且外觀設計也非常前衛,徹底顛覆了以往人們對中國汽車造型“怪異”的印象。他認爲,這些兼具實力與顏值的中國汽車,一定能贏得西方消費者的青睞。

《21世紀》:英國商業和貿易大臣喬納森·雷諾茲表示,英國目前不會效仿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高額關稅。你如何解讀這一立場?

古沛勤:英國一直是一個開放的貿易國家。

某位西方領導人或許會將關稅視爲一種策略手段,但我認爲,關稅這個詞本身就是負面的。關稅實際上無法爲任何一方帶來真正的利益,只會讓國家陷入貧困的泥潭,更糟糕的是,關稅還會擾亂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

201年前的9月,發明比較優勢理論的英國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去世,他提出的比較優勢理論至今仍閃耀着智慧的光芒。這一理論告訴我們,最明智的做法是讓各個國家根據自身優勢進行生產並交換產品。比如,英國專注於提供金融服務和法律服務,而中國則專注於製造新能源車、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板。這樣,我們各自都能發揮所長,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更重要的是,這不僅僅關乎某個企業的利潤,更關乎我們兩國人民的福祉。

20世紀30年代,英國曾敞開懷抱迎接美國的通用汽車和福特公司,他們最初在英國進行汽車組裝,隨後逐步開展生產。到了20世紀80年代,英國時任首相撒切爾夫人更是以開放的姿態歡迎日產、本田和豐田等日本車企入駐英國,這些公司不僅在英國組裝汽車,更帶動了英國汽車工業的全面復興。

今天,我同樣希望看到中國的汽車行業能夠在英國紮根,從組裝開始,逐步發展到在英國本土生產汽車。這不僅是中英兩國經貿合作的深化,更是兩國人民共同邁向更加繁榮未來的重要一步。

大灣區核心優勢在互聯互通

《21世紀》:和世界其他灣區和經濟集羣相比,你怎麼看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優勢?

古沛勤: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令人矚目。大灣區的進步不僅僅體現在數量的快速增長上,更重要的是質量的飛躍,尤其是智力資源的匯聚。

記得我第一次來中國時,深圳還是一片待開發的土地。而如今,站在這裡,我彷彿已經看到了未來的輪廓,這真的是一個令人震撼的奇蹟,這是人類智慧共同創造出的一座綠色、智能和未來之城。

我認爲,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優勢關鍵在互聯互通。9個廣東城市、香港和澳門緊密相連,壁壘正在逐步消除,這就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們必須參與其中。

其中,香港作爲國際都市,其獨特的國際連通性爲粵港澳大灣區帶來了無限可能。我們也藉此機會建立了廣泛的商業聯繫,促進了中英之間的經貿往來。

《21世紀》:今年英國—粵港澳大灣區大會的議程重點是技術創新和ESG。對於英國企業來說,如何才能在這些關鍵領域更有效地開展投資和合作?

古沛勤:關鍵在於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孤軍奮戰。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謹慎而明智地行事。可以藉助英國商業貿易部、英中貿易協會以及各類商會等機構的幫助,去發掘那些真正有意願與英國企業合作的本地公司。

無論是在法律服務、會計、移動通信,還是其他任何領域,關鍵是要探索併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舉例來說,試圖在中國超越華爲這樣的智能手機巨頭顯然是不切實際的。英國企業應該專注於那些能夠真正產生協同效應的領域,特別是那些中英兩國合作伙伴能夠相互補充、共同提升的領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英國有約20萬中國留學生,其中很多人都在學習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關鍵領域。這爲中英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優勢,是兩國關係中的一條黃金紐帶。

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至關重要

《21世紀》:在你看來,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扮演着怎樣的角色?

古沛勤:香港的角色至關重要。英國與香港的貿易額甚至超過了與日本的貿易額,而香港對英國的投資是中國內地對英國投資的3倍之多。因此,香港在連接這一地區與世界其他地區方面,是一座至關重要的橋樑,也是一份寶貴的資產。

我們必須維持香港的特殊地位。我無法接受一些來自美國和英國的言論,他們認爲香港已經變成中國的一個普通城市。香港不僅僅是一箇中國城市,它有着自己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在連接中國與世界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香港擁有獨立的貨幣體系,與西方世界保持着廣泛而深入的文化和專業聯繫。中國領導層也非常明智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保持香港作爲超級聯繫人的地位,是符合中國長遠利益的。

《21世紀》:展望未來,你認爲粵港澳大灣區的增長潛力集中在哪些方面?

古沛勤:在我看來,大灣區的增長潛力蘊藏在未來的技術革新之中。這涵蓋了向淨零排放的綠色轉型、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

但更爲關鍵的是,大灣區真正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對人類智慧的匯聚與應用。這裡集中了衆多聰明才智,他們正深入思考21世紀人類社會所需要的產品、行業、商品和服務。可以說,沒有哪個地方比粵港澳大灣區更適合思考這些問題,推動這些技術的應用與發展了。

策劃:於曉娜

記者:袁思傑

監製:朱麗娜

編輯:李豔霞 朱麗娜

設計:黃丹虹

視頻製作:袁思傑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