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已亮底牌,導彈和航母並非王炸,中國製造是對抗西方的底氣

一直以來面對美國有意扶持越南和印度的製造業一事,很多人對此十分焦慮,似乎擔心越南和印度崛起之後,中國製造將會跌落神壇。

畢竟,西方國家爲了遏制中國製造的崛起,除了聯合圍堵以及制裁之外,就是通過軍事手段製造矛盾和摩擦。

然而面對西方長期封鎖和打壓之後,中國不僅沒有一蹶不振反而爆發出巨大的潛力,在導彈和航母、無人機、戰機等領域爆發出強大的實力。

此次珠海航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展示了大量主流裝備,讓外界近距離感受到中國的強大之處,甚至可以認爲力量已經掌握在文明國家手中。

但是筆者要說的是,無論是此前試射的洲際導彈,還是我國公開展示的第二艘搭載電磁彈射的國產航母,這都不是我們的真正底牌,或者說不是我們手中這副牌的王炸。

【中國航母並非真正的底牌】

說到這,很多人必定不瞭解,什麼纔是中國手中真正的底牌?其實我國早已亮牌,那就是中國製造,或者說是中國是全球唯一的全產業鏈規模最大的單一市場。

這一點只有中國才能實現,換作任何一個國家,絕對屬於天方夜譚。

爲什麼要這樣說?很簡單,回想80年代到90年代,摩托羅拉還是手機中的戰鬥機,在中國市場的價格爲1萬元至2萬元。

當時,能用上摩托羅拉手機的人,與如今使用三摺疊的人幾乎屬於同一類人,那就是正兒八經的有錢人。

畢竟,90年代初期的牛馬們,一個月平均工資大約在300元至500元,想要用上摩托羅拉的手機,至少需要不吃不喝三年至五年左右才能實現。

可是基於當時工薪階級的生活水平,過年吃頓肉餃子都會讓全家開心一整天,不可能斥巨資購買一部手機,周邊的鄰居都沒有手機,購買手機之後打給誰?很大程度上屬於擺設品和撐場面的物件,沒有任何意義。

直到2000年,國產手機如雨後春筍開始野蠻生長,手機的價格暴跌,成爲普通人也能用得起的電子消費品。

【中國國產手機強勢崛起】

2010年,中國企業提出新的發展模式,以規模將供應鏈價格拉到最低,至此國產手機的價格在全球範圍內都具備一定的競爭能力。

此舉也讓中國國產手機在全球市場中的份額,從最初的0%發展到48%,甚至還出現過全球90%的手機在中國進行製造的盛況,但是這一盛況背後還隱藏着一雙看不見的大手,牢牢掌控手機芯片。

隨後在2016年,華爲進入芯片領域,終結了西方在電子產品芯片領域的暴利,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大家想必至今記憶猶新。

此舉也讓中國在中美科技中以勝利而告終,但是這對於中國製造或者說中國市場而言只是冰山一角。

因爲只要中國深入發展任何一個行業,最終都能實現逆襲。

譬如光伏產業,2001年,中國進入光伏產業領域,四年之後,也就是2005年,中國在光伏產業領域佔據全球市場11%的份額。

可是對於光伏產業中的核心部件多晶硅,卻面臨西方供貨商惡意哄擡價格,目的就是阻撓中國發展光伏產業,一度出現每公斤多晶硅400美元的情況。

2008年,中國實現技術突破,在2015年將高純度的多晶硅材料製造出16.5萬噸,國際價格迅速崩盤,跌破每公斤20美元。

【中國光伏產業打破西方封鎖】

而中國硅片順勢拿下全球80%的產量,電池片佔據全球62%的份額,太陽能面板佔據76%,即便眼下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量只佔據全球45%的份額,但是再給中國三年的時間,必定會實現超越。

畢竟,中國素有西方資本暴力粉碎機的稱號,一直致力於打破西方技術封鎖,讓全球70億人享受到科技的紅利。

再比如,2018年美國率先打響中美科技戰,同一天宣佈對中國35項技術實現了“卡脖子”,包括芯片、操作系統和真空蒸鍍機等等。

五年之後,中國攻克32項“卡脖子”技術,激光雷達、掘進機主軸承、醫學影像設備技術均被攻克,航空發動機與核心算法也在攻克的路上。

一旦全面攻克,中國將會摘下全球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外國再也無法阻擋中國的崛起。

然而中國一直追求的都是合作共贏,於是加快部署一帶一路,幫助外國搞基建、發展工業,目的自然是共同發展。

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多次改寫全球產業鏈,就拿一度賣出天價的魚子醬來說,2013年之前,魚子醬屬於高端食物,法國松露醬售價曾高達500歐元,但是中國突破野生鱘魚幼魚的養殖技術之後,中國松露醬的價格爲30歐元。

此舉讓美加俄魚子醬產業險些崩盤,就連法國的黑松露也摻雜了30%的中國黑松露,否則將會面臨血虧的情況。

再比如,90年代,爲了修建西康公路,在打通軌道時從德國進口兩臺盾構機,價格高達1億美元,德國爲了防止核心技術泄密,連維修工作都對中國保密。

到了2008年,中國首臺複合式盾構機研發成功,2015年正式下線,成功打破西方多年的技術壁壘。

【中國國產盾構機讓歐美下調售價】

直到今天,我國生產的盾構機已經佔據全球90%和海外70%的市場份額,甚至讓歐美日被迫下調盾構機的售價,否則只有等死的份。

之所以中國能做到這一點,最大的原因除了科學家夜以繼日的付出,還與手握極具壓倒性優勢的全產業鏈和單一市場有關。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中國產品還未出口海外就能直接面向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相比之下,就算是五眼聯盟都不具備這一能力。

因爲美國只有3.2億人、加拿大爲0.37億、澳大利亞0.25億、新西蘭0.05億、英國0.66億,再加上歐盟只有5.1億、美國的親爹—以色列只有0.09億、美國的乾兒子—日本只有1.26億,滿打滿算不足11億人口,怎麼和中國相提並論?

至於所謂單一市場,那就是一套法律、一套稅務體系、一套商業規則、一種語言以及幾乎同樣的市場策略。

雖然印度是一個國家,但是並不具備單一市場規則,35個聯邦區域,包括22種憲法規定的語言外,還有121種語言,堪稱是“散裝印度”。

面對這種情況,國際資本就算是閉着眼睛都知道究竟是選擇單一市場還是選擇“散裝”市場。

而中國手握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想不成功都難。

再加上我們還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和525個小類,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也就是說中國不僅能生產服裝鞋襪,還能生產航空航天所需要的精密儀器。

【中國工業種類幾乎五臟俱全】

如今中國早已擺脫七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的時代,畢竟,在中國對外出口的貨物中,服裝、鞋帽、傢俱、玩具出口比例只有14%,機械、電子、汽車、儀器出口比例超過了55%。

這就代表着,單一市場和全產業鏈讓中國不僅能做到外國做不到的,而且中國能做的、外國做不到,中國製造的奇蹟只能出現在中國。

依託這一體系,中國生產了全球99%的筆記本電腦、小家電和按摩椅,生產超過88%的手機、86%的微波爐、78%的空調,冶煉了全球一半的鋼鐵,造了全球一半的船,未來將製造全球一半的汽車。

此舉也讓美國資本明白一個道理,脫離工業製造,金融資本不可能獨立存在,也就是說,世界可以沒有美元,但是絕對不能沒有中國製造。

中國用40年的時間,讓7億多人擺脫貧困,用30年的時間成爲基建狂魔。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會畏懼西方霸權、畏懼西方的封鎖麼?當然不會。

因爲中國製造或者說中國的市場就是我們對抗西方的底氣,西方人敢冒着明天穿不上襯衣和牛仔褲,甚至過聖誕節都沒有聖誕樹的風險與中國撕破臉麼?當然不敢。

畢竟,在中國的不懈努力之下,已經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昂貴的商品白菜化、封鎖的技術開放化,最終中國會成爲全球工業的標準與基礎,中國製造將會成爲全球貨幣之錨。

所以,中國14億人民每個人、每一天都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反對霸權的路上,我們何懼之有?我們註定會一往無前,打破一切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