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位冬奧會冠軍楊揚:不選“安全牌” 相信你所相信的

北京冬奧會倒計時不到9個月,“雪上冰上項目測試賽先後舉行,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持續推進。”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委員主席楊揚近日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透露,在全球疫情挑戰下,北京冬奧會的籌備工作得到國際奧委會的認可和支持,“國際體育大家庭非常期待,希望通過賽事的圓滿舉辦,鼓舞更多人渡過當前的難關”。

在楊揚看來,國際社會中國的信心源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也基於冰雪運動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平昌冬奧會,我們有三分之一的項目還沒開展;北京冬奧會,我們的目標是全項目參賽,申辦時提出的‘3億人上冰雪’也從概念逐漸成爲現實。”

冬奧會申辦成功後的幾年間,冰雪運動在我國持續升溫,更多的學校有了推廣冰雪運動的政策和經費,南方城市新添了冰場滑雪場,以及週末直飛滑雪勝地航班……“冬奧會只是中國冰雪運動發展的一個起點。”楊揚認爲,大家或許會因爲冬奧會瞭解和參與冰雪運動,但這種由主動選擇而萌發的熱愛,絕不會因冬奧會結束就消失。

楊揚注意到“選擇”的變化。“在我小時候,是運動選擇有天賦的孩子,現在人人都有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隨着我國經濟等各方面實力的提升,冰雪運動已成爲全民健身的選項。當體育運動融入生活,發展體育的目標就不再侷限於競技場上的榮光

“我不認爲體育只有一種態度。”作爲運動員,楊揚20多年的青春都是在輸贏間徘徊,在她看來,“輸了不一定殘酷,贏了也未必完美,得看你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得到成長。”

失利”“拼搏”和“成長”同時出現在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奧會上。前6次參加冬奧會都沒有獲得金牌的中國冬季運動體育代表團,正面臨金牌必須“零”的突破的歷史要求。從1997年起在國際賽場幾無敗績的楊揚被寄予厚望。

萬衆矚目的冬奧賽場上,楊揚在志在必得的強項1500米比賽中失利了,但比賽還得繼續。44秒187,楊揚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決賽中實現了中國代表團在冬奧會上金牌零的突破,隨後,她又在1000米比賽中再奪一金。“楊揚”成了中國冰雪運動發展中的里程碑

2006年,31歲的楊揚退役。對在集訓隊中成長的運動員而言,體制內安穩的工作是“安全牌”,但她選擇了另一條沒什麼人走過的路。國際體育組織中缺乏中國面孔,她主動參與力爭話語權”;體育產業新芽初萌,她率先在南方開設冰場創業體會過退役陣痛,她創辦“冠軍基金”,爲運動員提供自我認知和就業轉型培訓,“希望在真正能夠發揮作用的地方完成轉型”。

楊揚重新認識體育和自身的可能性,源於一次尷尬經歷。1999年,她首次參加國際滑聯運動員委員會會議陌生的語言和各國委員快節奏交鋒讓她無所適從,茶歇時,她通過翻譯問會議主席:“我該做什麼?”主席回答:“這該由你來告訴我,這是你的體育項目。”楊揚這才意識到,她可以且應該爲所在羣體去爭取權益營造更加公平、安全的競賽和訓練環境。

國際體育組織的工作讓楊揚“跑步成長”,“有時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幹,硬着頭皮上,相信你所相信的東西非常關鍵”。退役後,她得到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提名,成爲國際奧委會婦女與體育工作委員會委員;2010年,她成爲中國首位以運動員身份當選的國際奧委會委員;2016年,她當選爲國際滑聯理事,成爲該組織成立125年來的首位女性理事;目前,她擔任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副主席。

在國內,楊揚也非常珍惜全國青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等身份賦予她的表達機會,在校園體育、冰雪運動發展等問題上“擲地有聲”。下一個她想發聲的話題是“如何全方位展現體育的價值”。在她看來,在體育轉型階段,強化體育社會屬性,不能光靠加強全民健身,還得從體育文化方面入手,讓大家認識到體育不光是爲國爭光、強身健體或是考試槓桿。(樑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