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敢爲敢擔當 “隊伍就像一個人”
今年2月,中國女籃在塞爾維亞的貝爾格萊德三戰三捷,力克勁敵,拿下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的同時,更是以休息室內激情、熱血的賽前動員,鼓舞了當時在國內與疫情殊死抗爭的億萬國人。儘管這對於整個2020年僅是一瞬,卻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這支中國女籃的精神面貌、強大戰力和團隊文化。
從2018年初成軍,到2020年東京奧運會資格賽最後階段的比賽,兩年時間裡,這支中國女籃在新老交替以及由此產生的問題上敢爲敢擔當,成功地鍛造出了一支鋼鐵之師,才最終在貝爾格萊德爆發出耀眼的光芒。
痛定思痛的抉擇
2017年是這支中國女籃的誕生之年。那一年在亞洲盃(原亞錦賽)半決賽上,中國女籃最後時刻慘遭宿敵日本隊逆轉,飲恨印度班加羅爾。剛接過中國女籃帥印不久的許利民痛定思痛,在和教練組充分商量、權衡利弊後,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中國女籃需要新鮮血液。
在班加羅爾吃了敗仗的這支中國女籃,絕大部分隊員親身經歷了2015年武漢亞錦賽決賽對日本女籃的那場35分慘敗。這批隊員雖然個個出色,年齡也正值當打,但當面對一個長時間壓制自己的對手時,心理慣性總是在關鍵時刻讓她們的內心產生動搖。但這支中國女籃是爲東京奧運會而組建的,在組建第一年就要進行大規模調整嗎?影響了東京奧運會任務怎麼辦?許利民說:“就算失敗,我也是給後面留財富。”他和教練組的每個人都下定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籃協主席姚明在聽了中國女籃教練組的彙報後,對教練組的想法表示了支持。於是在2018年冬訓時,中國女籃招入了一批年輕隊員,而這批人中的佼佼者,如今已成爲絕對主力。
老規矩與新一代
招入2000年左右出生的這批隊員,中國女籃所面對的風險不僅僅是隊員們的年輕,還有管理和訓練上一些過去不需要面對的問題。中鋒韓旭從大學校門直接邁進了國家隊大門,後衛李緣之前只有省青年隊的經歷,連WCBA(中國女籃聯賽)都沒打過。她們思想活躍、個性十足、充滿活力,對國家隊充滿渴望與好奇,但也對國家隊訓練和管理的嚴苛認識不足。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幫這些年輕人儘快成長並最終成熟,中國女籃做了許多工作。國家女籃隊長邵婷在北京隊時就跟隨許利民征戰WCBA,對許利民的執教思路理解更深,她一方面在隊中以身作則,用行動去影響大家,另一方面也會和隊友交流,把許利民的一些思想解釋給她們。她說:“我會把許指導沒說出口的、隱含的意思都告訴她們,讓她們先嚐試着做,等看到了效果,她們自然就接受了。”
許利民出任國家隊主教練時,還將心理教練黃菁引入教練組,這在國字號競訓隊伍中開創了先河。黃菁通過將日常訓練生活中一些抽象的激勵、教導,變得具象、可視,使國家女籃的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和團隊的成長。而讀書會、觀影會和團隊拓展等內容,不僅開闊了隊員們的視野、眼界,更重要的是熔鍊了團隊精神。“去年四川涼山的熱身賽上,我們大勝日本隊後,日本隊教練說,‘眼看着中國女籃這兩年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黃菁說,“隊伍年輕,每個人的能力有限,怎麼去超越?只能注重團隊文化,平時靠訓練塑造韌性,這特別契合中國女籃年輕的這代人,個體經不起放大,但合在一起就是讓對方畏懼的團隊。”從塞爾維亞回國後,黃菁受邀去田徑、自行車、排球等多支國家隊進行了中國女籃的經驗分享,引起了共鳴。
隊伍就像一個人
心理教練給隊伍解決的是“我爲什麼要吃苦”以及“我的夢想如何去實現”的問題,但賽場上歸根到底還是要真刀真槍地去幹,拼的終究是球隊的硬實力。
“許指導一直主張‘多人打球,全員上場’,所以我們12個人都必須瞭解教練對於比賽的指導思想,每個位置的每個人,要換誰上去都一樣,整支隊伍就像一個人。”邵婷說,“許指導還特別看重韌勁兒。不管輸贏,不到比賽結束我們就不能放鬆,持之以恆的專注於比賽也是對對手的尊重。”在訓練和比賽中始終貫徹這一思想,這支隊伍從2018年重奪亞運會女籃冠軍,到世界盃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績,再到2019年將已闊別三屆的亞洲盃從日本隊手中奪回來,直到今年初在貝爾格萊德“戰必勝攻必克”衝向東京,用行動和成績證明了自己是一支有戰鬥力、凝聚力的隊伍。
“我們很欣慰,大家也很有成就感,覺得付出的這些值了。”許利民說,“但正因爲我們付出了,所以我們纔得到了,這個出人頭地的過程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這不是偶然出現的,經歷了這一切,也讓我們對明年更加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