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巨石爲何動輒萬噸起步?這與大禹治水和鯀盜息壤有關嗎?
歡迎來到:自說自話的總裁
今天,我們來聊聊那些隱藏在中國的巨石奇蹟。
它們有的像配件一樣,是重達9600噸的神秘石組,有的是科學和邏輯根本無法解釋的未知石窟。
還有的被後人利用,在激光切割山體中營建墓穴,又有黃土高原上詭秘的洞穴入口。
以及各種不合常理的山體切割面、巨大的完美力學結構、神秘如遠古機械一般的整齊痕跡。
有人認爲它們與大禹治水有關,暗示着某些《山海經》的真相。
但也有人將它們簡單的歸結爲「古代採石場」。
所以,它們究竟是什麼?
其實,不少外國學者都在暗中研究,甚至有一位阿爾貝託博士常年駐紮在江蘇無錫,已經確認出45個巨石遺址,它們竟然有78%都在浙江,而浙江、會稽、大禹治水,似乎,一切又暗中相連……
奇蹟一:陽山巨石
這是南京城外陽山採石場內離奇存在的三塊巨石。
像是某種巨大的零件一樣,被雕刻的十分平整。
我們先以這塊遺留着三段空腔的巨石爲例,它重達6200噸,什麼概念?
想必到古代巨石,大家或許都見過這種經典照片——在阿拉伯的荒原上一塊巨石斜插入地下,有人站在上面,像螞蟻一樣。
其實,這塊巨石叫做孕婦石(Ḥajarel-Ḥible),位於黎巴嫩的巴勒貝克神廟採石場中,傳說曾有一個當地孕婦告訴發現巨石的羅馬士兵,說自己知道如何搬運這塊巨石,但你們必須供養我,直到我生產結束爲止。
可最後,顯然這塊巨石被搬運過,就像某種懸浮巨石的科技中途失效一樣,它重重的砸入地下,之後再也沒能移動。
巨石長20.5米,高4.2米,寬5米,重達1000噸,在沒有發現中國南京的陽山巨石之前,它一直是西方考古學家眼中的奇蹟巨石,簡直太重了,恐怕真的就像那個孕婦傳說一樣,古羅馬人一定只是發現了它,而非開採了它。
接着,1950年代,西方考古學家又尋着孕婦石的蹤跡,在巴勒貝克神廟中發現了三塊類似的巨大基石——被叫做三石基,每塊重約800噸。
因此,他們更加確信了這一猜想——古羅馬的巴勒貝克神廟是修建在某個更巨大的古代巨石遺址之上,古羅馬人只是發現並利用了這裡而已。
這或許證明,在古羅馬之前,近東、埃及、以色列一線還存在一個未知古文明,它們有開採、搬運這些巨石的能力。
然而,隨着後續陽山巨石的出現,西方考古學家們迷惑了,如果巴勒貝克是遠超羅馬的古文明傑作,那陽山巨石是什麼?
要知道,巴勒貝克最重的兩塊巨石——未完工的南方之石(Ḥajarel-Guble)和另一塊同樣未完工的遺忘之石(Ḥajarel-Guble),它們加起來,一塊1242噸,一塊1500噸,也纔不到3000噸,可陽山巨石呢?
僅僅這一塊就重達6200噸,比巴勒貝克發現的所有六塊巨石加起來還重……
所以,如果說,平均每塊10噸的大金字塔代表着古埃及,那1500噸的巴勒貝克巨石就代表着那個或許隱藏在古埃及之前的巨石文明,可如此一來,隱藏在中國陽山6000噸巨石背後的古文明又將意味着什麼?
不敢想象,史前一定不存在這種超級古文明吧?
它一定是天然形成的吧。
可是,如此平整的表面,如此明顯的開鑿痕跡,究竟要如何證明它是天然形成的呢?
幸好,陽山巨石的故事,目前還沒有被廣泛的聯想到什麼超級古文明的身上。
如今的官方解釋中,有關它的來歷,大概這麼說……
陽山巨石→陽山碑材
哪兒有什麼陽山巨石?
這叫做陽山碑材。
這是明朝時期,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後,由於自己是篡奪了侄子的江山,所以,做賊心虛,必須把自己的老爹——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搬出來爲自己正名。
自己必須是一個大孝子啊,自己必須繼承老爹的正統啊,於是,自己就必須給老爹修建一座巨大的石碑來銘刻孝心,銘刻正統。
因此,毫無疑問,這三塊巨石,你看,它不恰好可以做出碑座、碑身和碑額三部分嗎?
如果完工,大概是這種尺寸,全高將近40米,整體重量近萬噸,是不是很宏偉,是不是很孝心?
然而,後來朱棣顯然只是想用這種巨石孝心嚇唬一下天下百姓,他徵集全國數萬勞工忙活了好幾年,但同時,他也已經把各種反對勢力都擺平了,方孝孺被誅了十族,大明江山穩了,他準備遷都回北京了,於是,巨碑停工,就留下這三塊像零件一樣的巨石,故事毫無問題,這就是陽山碑材的來歷。
可是,深扒歷史,我們就會發現這個故事看似完美,但根本經不起推敲。
首先,如此巨大的工程,翻遍史書,竟然沒有歷史記載,不是朱棣的孝心嗎?
不是要昭告天下的巨型戶外廣告嗎?
怎麼可能不記載?
真的,如今主張碑材說的專家們翻遍史書,也才放出兩條日記、隨筆一樣的私人記載。
一則是距離朱棣300年後的清朝詩人——袁枚寫的,在一篇抒情詩中他說,碑如長劍青天倚,十萬駱駝拉不起。
僅此而已,這是陽山巨石嗎?
專家告訴你,這就是,而且從來不跟你把這首詩的完整語句讀出來,爲什麼?
因爲,這首詩的一開篇就露餡兒了啊,人家袁枚明明寫的是,青龍山前石一方,弓尺量之十丈長……
這都哪兒跟哪兒啊,南京青龍山公園在江寧站旁邊,而陽山碑材在陽山深處,根本兩座山,相隔直線距離,20公里……
另一則記載出自當時大學士胡廣的《遊陽山記》,如果你今天去陽山,你還能在景區入口,一個名叫大明文化村的地方看到這則記載,被明晃晃的貼在牆上。
專家說,這是當年大學士胡廣前往陽山,幫皇帝朱棣考察碑材進展時留下的遊記記錄,非常詳實,它就是陽山碑材最直接的證明。
然而,當我們閱讀胡廣的遊記原文,專家的說法又露餡兒了,人家胡廣明明說得是,於都城東北之陽山得良材,這塊良才大約長十四丈,寬大約是長的三分之一,厚一丈二尺,吧啦吧啦吧啦。
明代一丈3米3,所以,換算一下,胡廣當年在陽山看到的碑材,大約是,長46米,寬15米,厚4米。
然而,對比到今天的三塊陽山巨石,尺寸分別如下,這是有任何一塊能夠對得上嗎?
所以,胡廣當年看得碑材根本就不是如今我們眼前的陽山巨石。
反而和如今的洪武石碑尺寸相符。
這塊所謂的洪武石碑,就是後來朱棣當真給老爹朱元璋豎立的巨碑,高8.78米,地下的馱獸高2.08米,碑是分爲碑座和背身兩部分組裝,這兩部分完全都可以從胡廣見到的那塊良材中摳取出來,同時,石碑材質爲棲霞灰巖,這也和陽山出產的材質相同。
雖然這塊碑放在陽山巨石面前,就是玩具,但它也已經是南京地區最大的石碑,在風雨中屹立600餘年,如今依舊雄偉。
可是,問題又來了,考察中國巨石的阿爾貝託博士爲什麼要以這張撫摸着這塊洪武石碑的照片當做自己的宣傳照?
因爲,對比侵蝕痕跡,任何人都會明確的看出來,這塊洪武石碑的侵蝕程度遠不及那三塊陽山巨石,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網上有關陽山碑材侵蝕保護的相關報道比比皆是,說它已經嚴重風化,而洪武石碑呢?
甚至有外國網友根據洪武石碑600年的侵蝕程度推算出來,陽山巨石被開鑿、裸露地表的年代可能在距今3000-6000年前,也就是中國的夏朝以前到周朝早期的某個時間點……
所以,這究竟意味着什麼?
包括專家們自己拍攝的紀錄片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如果是明代開鑿,那麼按照當時的採石工藝,從山體上剝離石材,會使用火燒、降溫,熱脹冷縮的工藝,這一工藝從秦代開鑿都江堰寶瓶口一直到近代開鑿蜀山棧道,都被歷代石匠延用,而考察陽山巨石,專家們並沒有發現火燒的痕跡……
接着,紀錄片中還探討了很多有關冰面運輸,南京氣溫是否足夠低,碑材巨大,究竟如何豎立、組裝的細節問題,但顯然,最終答案是,這不可能是石碑,因爲,按紀錄片中的介紹,那塊玩具一般的洪武石碑,就是採用了複雜的堆土豎立法,耗時半年才最終豎立完工,那等比例放大,以明代的工程實力,當時人難道也用這種堆土法來豎立這塊巨碑?
不可能,計算一下就知道,其推土土方量將達到驚人的上萬立方米,這等於是一座小山,更何況,哪怕你用小山把它豎起來了,它30多米高的頂部,還有一個重達860噸的碑額需要安裝呢?
明代科技如何安裝?
繼續用更多更大的土方堆土製造斜坡推上去安裝嗎?
其次,哪怕是考慮到明朝小冰河期,南京比現在低3℃,那冬天形成的冰面厚度,經過計算,也根本無法支撐滑動6000噸的巨石……
好了,不扯遠了,總之,陽山碑材這個目前的官方答案,其實根本就無法解釋謎團。
接着,我們再來近距離看看這三塊陽山巨石,它身上竟然也出現了和前面我們提到的環太平洋巨石遺蹟同款的未知凸起,這些神秘凸起究竟是幹什麼的?
雖然專家解釋,這可能是古人爲了定位、搬運巨石時留下的一些繩索扣,可能繩索扣的說法,在解釋庫斯科、古埃及那些幾十上百噸的巨石時還顯得合理,但放到重達6000噸的陽山巨石身上呢?
這些凸起真的是爲了用繩索拉住它?
如果是,那隻能證明,很可能,陽山巨石的侵蝕年代更加久遠,因爲,這些凸起已經被侵蝕的無法捆綁繩索了……
接着,還有一點詭異的細節,那就是我們來看這塊被認爲是碑身的可怕巨石,它背部剝離山體的那道激光切割縫我們先假設古人確實是一鑿子一鑿子鑿出來的,但問題是,它底部的這些長條形剝離口,非常奇怪的兩點:
1,古人如何計算這些底部剝離口的長度和位置,他們怎麼知道鑿成這樣恰好不會讓碑身斷裂?
因爲,經過今天的計算,這條裂縫開鑿的幾乎是天衣無縫的,只需要再長哪怕2米,整個碑身就會斷裂……
2,如果這條開槽真的是一鑿子一鑿子鑿出來的,那其中預留這麼多桌子凳子一樣的整齊結構幹什麼?
爲了坐着休息,我不能搬張凳子進來嗎?
爲什麼要費死勁兒的鑿一個出來?
繼續觀察細節,我們還發現,它表面的鑿痕非常工整,而同樣的鑿痕也出現在了巴拉貝克巨石的身上,這是否意味着某種遠古技術的一脈相承?
更可怕的對比是這張圖片,將陽山痕跡與我們如今的機械痕跡相比,幾乎一模一樣。
其實,除了巴勒貝克和陽山,我們還能在古埃及也找到好幾塊類似的未完成巨石,它們忽然被遺棄,然後數千年來無人將之移動,從它們的鑿痕來看,開鑿它們的文明,似乎已經擁有了至少和我們今天相當的技術水平,而忽然某種天災降臨,巨石被紛紛遺棄,文明消失了,只留下時間難以抹除的巨石,是這樣嗎?
繼續尋找真相,我們前往南京以南330公里處的浙江龍遊,這裡的奇蹟更加難以解釋……
奇蹟二:龍遊石窟
龍遊石窟,這是20多年前,我讀大學時,一位龍遊同學生拉硬拽一定要帶我去參觀的巨石奇蹟。
太驚人了,5年前,我剛開始做節目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跟大家分享過這處奇觀。
當時我說,這是即使搬出外星人也無法解釋的考古謎團。
確實,我關注它至少20年了,根本就找不出一個能說服自己的解釋。
但是,今年春天,我又有專門去了一趟,然後結合着滿世界的巨石遺蹟和遠古傳說,我似乎從中找到了一條解釋懸疑的線索,於是,我做了今天這期節目。
接下來,我們一層層揭秘,先再大致介紹一下龍遊石窟。
龍遊石窟的故事大概要從1954年的一場洪水說起,當時,衢江氾濫,居住在江邊的村民就被迫往身後的鳳凰山上搬遷,本來這是一座無人居住的空山,但上山以後發現,這裡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清潭,不僅可以提供水源,還有撈也撈不完的大魚,於是,村民們就像發現了世外桃源一樣,哪怕後來山下洪水退了,也不再下山生活。
接着,故事來到了1992年,村民吳阿奶說,這潭裡全是30-40斤的大肥魚,我們何不抽乾潭水抓魚?
於是,動員了另外三個村民一起,購買抽水機,抽了整整17天,終於抽乾了,而當吳阿奶進入深潭時,他卻連一條魚都沒有發現,這裡面竟然是一個巨大的洞窟,大約有2000平米,高30米,是一個巨斗的形狀,有明顯的人工開鑿痕跡。
所以,誰開鑿了它?
什麼時候開鑿的?
爲什麼而開鑿?
最神秘的是,魚去哪裡了?
1992年至今,32年過去了,各種假說和謎團層出不窮,大致分爲這樣幾個層面:
1,規模之謎:後續調查發現,鳳凰山上可不止吳阿奶發現的這一處洞窟,而是密密麻麻幾乎把整個鳳凰山掏空,交錯存在着至少50個類似的石窟,每個都在300-3000平不等,互相不連通,其總鑿石量超過了200萬立方,哪怕僅僅搬運這些石方,都不算設計和開鑿,這就需要1000個人,7*24小時,整整工作12年。
更可怕的是,這種規模的工程史書、縣誌,哪怕是當地傳說中,都根本沒有任何提及,就像是某種神力,一夜之間完成了一樣。
曾經,有專家想通過尋找這200萬立方的石方去向來破解謎團,可調查後卻發現,根本就找不到,唯一合理的解釋是這200萬石方全部被運下山,順着衢江流走了,那如此一來,它們很可能就是建材,因此,專家們有了目前最主流的猜測——古代採石場說。
可是,採走的這些石材又被用來修建了哪些建築呢?
根本找不到……
2,工程難度之謎:50座洞窟擠在海拔僅僅68米的小小鳳凰山那,好幾處洞穴,牆壁和牆壁之間最薄處僅僅50釐米。
這是什麼神鬼一般的測量技術?
另外,仔細看鑿痕,是不是很熟悉?
這不就是先前節目裡,出現在日本鋸山「機械」痕跡嗎?
這裡有一張我特意拍攝的現代通道與古代鑿痕的對比照片,畫面裡,通道是現代爲了開發旅遊,將兩個洞窟鑿通的結果,而左側殘留則是古代的鑿痕,大家肉眼對比一下。
現代的坑坑窪窪和古代的整齊劃一是不是一目瞭然?
然後,將這種古代的整齊、一致感擴大,如此巨大的面積,如此平整的幾何結構,也許,古代所擁有的機械已經比我們如今先進吧。
另外,洞中很黑,按理說,如果人工開鑿,那就一定需要照明,而古代沒有電燈,照明就一定會留下燃燒火把、燈油、蠟燭的碳痕跡,而如果找到了的碳痕跡,我們就能通過碳十四技術定位洞窟的開鑿時間。
然而,十分可怕,搜遍所有洞穴,我們竟然找不到任何照明、生火的痕跡……
所以,古人究竟要如何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完成這一切?
還有更可怕的,那就是這些支撐洞窟的柱子,可不是隨便預留的啊,計算後發現,每一根都恰好均勻受力,保證洞窟在至少上千年的地質活動中不會坍塌,這根本不像古代應該擁有的計算能力。
3,水源之謎:其實,這是一個很少被人提起的謎團,還記得最初的故事嗎?
村民們50年代上山,直到90年代抽水,整整40年,這裡的水源是活水啊,有源源不斷的大肥魚啊。
可是,抽乾以後卻發現,這是死水,是一個開口很小的大魚缸。
然而,這種巨大魚缸如何保持50年不臭?
相信養過魚的朋友都知道,你養一條錦鯉,一週不換水試試,臭死你,而哪怕到今天,鳳凰山上依舊有好幾口可供遊覽的未開發,未抽水洞窟,它們就像活水一樣,從不幹涸也不溢出,不臭也不壞,所以,它們的水循環結構究竟是什麼樣的?
還有那些吳阿奶當年抽乾池水後的大肥魚從哪裡消失了?
一切都太神秘了,至於各種猜測,首先,陵寢說絕對站不住腳,因爲這裡面根本就沒有發現任何陪葬和人類活動的痕跡,那些壁畫是現代人爲了開發旅遊擅自雕刻上去的。
其次,倉庫說就更不靠譜了,你看那些出入洞口的巨大臺階,像倉庫的樣子嗎?
更何況,這倉庫是自帶水源系統的,搞不好就泡水,難道當真是爲了儲存漁獲,是古人的巨型魚缸?
那我爲什麼不直接在地上挖一口池塘?
還有更扯淡的越王勾踐秘密藏兵營、練兵營,如果當年越王勾踐真有這個工程實力,還練啥兵啊,直接當秦始皇不行嗎?
再就是最主流的採石場假說,首先,洞窟採石這就很不合理,現代採石場大概都是這種露天的,如果說,當初洞穴採石是爲了開採某些特定的稀土礦石,那是有可能的,但是,檢測山體就會發現,這根本就是一整座石灰石山丘啊,開採石灰石爲什麼要挖洞窟?
直接露天開挖沒有任何問題啊。
更何況開採石灰石而已,爲什麼鑿得跟藝術品一樣,如此整齊?
另一個層面,爲什麼阿爾貝託博士確定的45箇中國巨石遺蹟,有78%在浙江?
因爲,整個大江浙,或者說古吳越的範圍內,這種神秘石窟非常常見,沒有任何記載,開鑿十分整齊,專家們籠統的將之解釋爲「古代採石場」說是古人採石,日積月累一點點形成的洞窟。
然而,這種說法顯然忽略了吳越地區數以萬計的洞窟規模,如此大量的石方被採走以後去了哪裡?
接着,我們繼續探索這類吳越石窟,答案似乎正在浮出水面……
奇蹟三:花山謎窟
龍遊石窟西北100公里處,黃山市境內,這裡還有一處翻版龍遊石窟,一樣的山體掏空,一樣的山下河流,一樣的整齊、一樣的結構,甚至是一樣的石灰石山體。
它叫做花山謎窟,細看它的痕跡,似乎比龍遊更加縝密了,出現了圓弧形的鑿痕,對比現代絞盤機械,真的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啊,另外,它還出現了很多這種兩縱夾斜紋的未知痕跡,就像某種齒輪咬合一樣,而且,它這裡,也出現瞭如果鋸山一樣的90°夾角。
太詭異了,整個花山謎窟,如今都還有很多泡在水下,專家們開始以爲這是上游新安江流過來的活水,但測量後徹底不淡定了,它的水位竟然比上游新安江低2米,這是見鬼了吧。
顯然它並不與新安江連通,否則,它應該和新安江水位持平,那你的水從何而來
這裡的工程難度似乎也比龍遊更誇張,比如,這面35號窟中的斜面,爲什麼起起伏伏?
專家們測量以後發現,這起伏竟然與外面的山體走勢一模一樣,外面的山體升高,它就升高,山體降低,它就降低,所以,這是採石場?
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械籠罩在這個山體上,按厚薄一致的程序在開採石灰石吧……
不可能,古人絕對不可能有這種觀山鑿石的能力,哪怕有,這麼做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然而,花山謎窟中出現了極其重要的一個線索。
——鐘乳石。
這種滴水形成的石頭,大概每1萬年生長1-10米,所以,測量這些洞中的鐘乳石,專家給出了這個洞穴的開鑿年代——竟然是1700年前的三國,孫權時期。
然而,這個時間點,不恰好是我們前面節目裡,太平洋上的沉沒國度——邪馬臺國派使者來覲見大魏天子的時間點嗎?
接續追尋這些吳越石窟,我們在廣州市的蓮花山,發現了最南端的一處存在……
奇蹟四:蓮花山遺址
整齊的鋸山痕跡再次在蓮花山出現了。
這裡也有90°的拐角和不合理的齒輪痕跡,這真的是歷朝歷代,古代工匠們一點點採石留下的巨大采石坑嗎?
雖然這次出現在地表,不再是那種謎窟、石洞的結構。
但是,水下有什麼?
按經驗,抽乾這裡的潭水,裡面會出現更加離奇的洞窟。
雖然我沒有找到相應的科考研究,但是,我的一位廣州朋友曾經問我,你知道爲什麼每次颱風眼看着要登陸廣州了就會突然轉向?
因爲蓮花山啊,你知道南海觀音嗎?
爲什麼鎮守南海的觀音像被矗立在蓮花山上?
因爲這下面埋着結界……
好吧,雖然這座觀音像是1994年才矗立起來的,雖然我這位朋友的說辭比較跳躍。
但毫無疑問,蓮花山在當地人心目中有特殊的意義。
其實,就在蓮花山以北140公里的地方,廣東英德市境內,有這樣一處高洞嶺遺址,有不少網友騎摩托探洞,過程非常驚險。
然而,爲什麼突然給大家介紹這個秘密探險地?
因爲,有留意到洞口的告示嗎?
這纔是真正的採石洞啊,天然形成一半,歷朝歷代人工開採一半,最終形成了一處幽深的古代採石場,而當你將它與蓮花山和北邊的龍遊石窟、花山謎窟對比時呢?
你是不是也對「古代採石場」的概念一目瞭然?
接着,回到浙江,繼續破解,其實,這類所謂的「古代採石場」在浙江方言中,甚至有一個專門的詞彙,叫做——石宕。
奇蹟五:縉雲石宕
在浙江中部的縉雲縣,這裡被發現了大大小小3000多個石宕。
從遠處看,出現了史前文明同款的鋸山痕跡和90°直角,真的就像一座座巨石奇蹟一樣。
然而,爲什麼這麼多?
專家說了,其實吧,這就是古代採石場,甚至至今你都可以看到石宕中的採石表演,石匠們將石條一層層的從山體中揭取下來,留下了所謂的遠古奇觀。
其實,這都是石灰石,也就叫凝灰岩莫氏硬度4-6,開採並不算太困難。
古往今來,採石日積月累,因此形成了這些整齊的石宕,如今這些石宕甚至被開發成圖書館,看上去十分優美。
但事實上,如果你真的深入過這些縉雲石宕,或者不需要親身造訪,仔細看圖片和影像也行,你就會發現,不對啊,這些所謂的鑿石痕跡和石宕頂端留下的遠古痕跡明顯不一樣啊。
雖然大致結構類似,但哪怕經歷歲月侵蝕,越往上去,越古代的痕跡也不可能變得更加整齊、緻密啊。
這些痕跡真的就像一把大鋸子,鋸開山體一樣。
更何況,古代採石遺存,一層層往下,古代石匠們爲什麼又要在開採面上留下這些詭異的石拱門呢?
按理說,不應該像現代採石場一樣,直接露天大面積往下挖嗎?
另外,如果歷朝歷代開採走這麼多石灰石,那採走的石方去哪裡了?
僅僅是用來修建當地的民居嗎?
雖然當地古民居確實採用凝灰岩(石灰石)搭建,十分華麗,但是對比3000多座石宕留下的空洞,怎麼算,對不上啊。
另外,縉雲縣爲什麼叫縉雲?
縉雲是什麼意思?
翻開古書,原來,《史記》中說,縉雲氏生饕餮,而黃帝又號縉雲氏,並且,縉雲本地傳說,黃帝最後在縉雲得道昇仙,所以,這些石宕,會不會是某種遠古與現代的結合?
會不會在遠古的神話時代,這裡就留有某些遠古巨石遺蹟,但後來,留下巨石遺蹟的史前文明消失了,他們採石的目的也不得而知了,但巨大的石宕中,他們採石的手法被後來人觀察、學習了出來,依葫蘆畫瓢,也採下一根根石條用來營造建築?
還比如,在縉雲縣東邊的仙居縣,爲什麼仙居?
非常簡單,就是字面意思,傳說這裡曾經有很多神仙居住,在這裡也發現了大大小小上千個露天石宕和洞窟石場,其中有一個叫做石倉洞的地方,非常神奇,我曾在20多年前,也跟着仙居當地的大學室友親身探秘過這座山洞,它就像是縉雲石宕與游龍石窟的結合體一樣,洞中套洞,層層疊疊,非常大,據說有上十萬平米,數百個洞窟,裡面有十分精密的古代痕跡,也有滿地碎石的現代採石遺存。
最離奇的是,這裡的一面牆壁上留下了一長串十分明顯的齒輪狀結構,這和蓮花山上的齒輪結構一模一樣,但比蓮花山更深更長,這會是當年巨型機械咬合的齒口嗎?
有些感覺真的難以言表,如果你對這些巨石遺蹟感興趣,請一定親身造訪,哪些是現代的,哪些遠古的,相信你憑直覺就能判斷。
甚至最驚奇的一處石窟遺址,在浙江金華蘭溪縣的社塘村當中,由於山體坍塌,已經露出地表,被村戶當做養雞棚使用,但你看那些縝密的鑿痕,這究竟是什麼?
何人?
何時?
因何目的而開鑿?最終,破解謎團的線索似乎出現在了浙江海邊的寧波市,這裡的伍山石窟,貌似正在講述着一個宏偉的史前故事……
奇蹟六:伍山石窟
伍山石窟從外觀上看,就像是蓮花山、石宕和龍遊石窟的終極結合體。
有整齊的戶外紋理,有淹沒的地下部分,也有游龍石窟一樣的內部結構。
在這裡,我們似乎能驗證蓮花山水下還藏着洞窟的猜想,因爲,伍山石窟有些曾經被水淹沒的地方已經露出了地表,我們從中發現了和龍遊石窟類似的結構。
這裡的開鑿紋樣十分可怕,因爲,它足夠清晰,足夠細密,而當你將它與現代機械痕跡相對比時,簡直讓人窒息。
甚至是平整的弧面上,也出現了和現代機械一模一樣的絞盤開採紋理。
有網友將這些紋理一一對比出來,是不是也讓你感到後背發涼?
並且,這位網友還對比了伍山石材和當地民居的風格,畫風也是一目瞭然,當地民居石材十分粗糙,而伍山石窟中的開採痕跡卻無比的平整。
她認爲,由此看來,伍山採石場的說法並不成立。
所以,這些在浙江成千上萬出現的「古代採石場」究竟意味着什麼?
原來,深入研究這些被開採的石材質地,似乎,一個名叫地質聚合物(Geopolymer)概念終於浮出了水面……
地質聚合物vs金字塔混凝土
修建大金字塔的石塊是用混凝土澆築的嗎?
其實,這個傳說,絕非扯淡,它的提出者是十分重磅的法國材料學家——戴維多維茨(JosephDavidavotis)。
包括地質聚合物這個材料概念,也是戴維多維茨於1978年首次提出並定義的。
而地質聚合物究竟是什麼?
其實,說白了,我們今天所用的混凝土、陶瓷,它是指可以形成共價結合的非晶態網格結構,這種結構通俗的解釋,就是捏泥巴燒陶,在泥巴狀態,甚至是泥巴之前的粉末狀態,泥巴很軟很好塑型,而一旦通過乾燥和高溫處理,形成共價鍵網格,它就變得異常堅硬。
陶瓷如此,而聯想一下,所謂的水泥、混凝土是不是也有這種捏泥巴燒陶的性質呢?
所以,陶瓷、水泥,這都屬於地質聚合物,而戴維多維茨當年的原話,其實是說,大金字塔的石塊有可能是一種古代的人造地質聚合物。
只不過後來簡化概念,就傳成了金字塔是混凝土澆築的……
接着,按照戴維多維茨的定義,我們如今所使用的混凝土以粗大的天然砂、石爲骨料,形成的地質聚合物並不耐用,甚至可以計算出來,壽命只有100-500歲而已,而如何提高水泥的壽命呢?
1978年,戴維多維茨在國際材料學大會上定義了地質聚合物的概念;
1983年,他出版了《鍊金術與金字塔》認爲大金字塔使用了比現代混凝土更先進的石灰石混凝土技術,它比現代混凝土壽命更長,並呼籲,我們的混凝土技術急需改革,否則500年後,一切現代混凝土建築都將蕩然無存。
這種用古代科技危言聳聽的神話,簡直讓人難以接受,反對者們紛紛表示,非同尋常的主張,需要非同尋常的證據,你的證據在哪裡?
然後是23年的沉寂,2006年,戴維多維茨在《美國陶瓷學會雜誌》上發表了《大金字塔中再生石灰石塊的微觀結構證據》,似乎一切都在朝着他預言的那個方向發展。
金字塔石塊裡果然發現了天然石灰石中不存在的礦物化合物和攪拌氣泡。
這就是戴維多維茨的主張——遠古時代,存在一種比現在還先進的石灰石混凝土技術。
而當你將戴氏學說帶入到我們的巨石奇觀當中呢?
你會驚奇的發現,被採走的龍遊石窟、縉雲石宕、花山謎窟、伍山石窟等等等等,這竟然都是十分優質的石灰石,而且含有豐富的鐵、鋁、硅、鎂等強化元素,這也正是戴氏理論中都是石灰石混凝土優於我們現代混凝土的微觀結構啊。
另一個層面,看看庫斯科的那些巨石城牆,看看那些帶着未知凸起的古代巨石,我們曾經一度懷疑,古人是否有什麼石材軟化技術啊?
能把巨石像泥巴一樣拼接的天衣無縫,而這在戴氏理論中,捏泥巴、燒陶,不正是地質聚合物的一大特性嗎?
遠古的巨石軟化技術,原來真的存在,而且原理就跟我們今天捏泥巴、燒陶一樣……
只不過我們今天沒有去想,如何還原出遠古的這種混凝土配方。
因此,再聯想到南京城外的陽山巨石,那是什麼?
棲霞灰巖——產於南京棲霞區的優質石灰石,它會不會就是遠古的石灰石-地質聚合物混凝土造物?而我們的神話中,大禹的爸爸鯀是怎麼治水的?
息壤?
對不對,古書中對息壤的描述,不又恰恰和今天的混凝土一樣,是可以澆築、速幹,是修建大壩的絕佳材料嗎?
所以,陽山巨石會不會就是當年大禹他爹治水留下的息壤?
而吳越大山裡,被挖空的各種優質石灰石,會不會真的是所謂的縉雲氏、黃帝、仙居仙人們拿走去修建了他們的宮殿?
而他們的宮殿在哪裡?
蓬萊仙山、東極歸墟,這些傳說中的地點,在太平洋上啊,在那片疑似沉沒的上古大陸之上啊。
恰恰,最年輕的一個吳越石窟——花山謎窟,年齡爲1700歲,而這個時間點,正好是太平洋上神秘的邪馬臺國最後到訪中原的時間。
也許,那是上古仙人們最後一次來吳越取石吧,他們選擇了潛入深海,營建龍宮……
其實,今天的節目時間有限,如果我們繼續探尋隱藏在中國的巨石遺蹟,還將發現傳說中舜帝嬀水處的古崖居遺址;
傳說中,虞朝擎天柱——皋陶的老家——曲阜大山裡出現了激光雕刻山體;
以及傳說中,大禹鑿開龍門,疏通黃河處的神秘河津城要塞,等等等等,上古傳說似乎還能在這些巨石遺址中繼續找到線索和關聯,這些更加腦洞的故事,我們會員頻道細說。
最後再跟大家開一個腦洞,那就是,仙人們爲什麼開採石灰石?
除了修建仙宮,這背後是否還有一個更宏偉的星際故事?
別看石灰石在地球上十分常見,可在星際中,這簡直是比黃金還要珍貴的礦藏,因爲,它富含鈣元素,而鈣又是生命在星球上繁衍,億萬萬年積累留下的元素,它是星際生命的象徵啊。
所以,仙人們開採它會不會有更加宇宙的用途?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
最後夫人說,開採石灰石?
你這個故事可以和那部爛尾的機甲動畫無縫連接啊。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