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希望在哪裡?在印度

川普上臺,國際貿易前景一片慘淡。

歐洲央行副行長甚至說,如果川普的政見落實,全球經濟將面臨毀滅性衝擊。

不止是美國要加關稅,歐洲各國跟進加關稅以保護本國企業利益恐怕也是一個必然。

在一百年前的貿易戰中,國際貿易在幾年內萎縮了60%。

那中國的希望在哪裡?除了內部改革外,最能指望的就是印度了。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但它只有三億人口。

但印度有多少人口?14億,如果加上印度旁邊的兩個人口大國,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一共有18億人口。

但是這十八億人口,都很窮,沒有消費能力。

中國現在第一大出口市場是東盟,原因是,東盟市場化改革迅速,不僅成爲了全世界重要的出口地區,東盟本地人口的消費能力都在快速增長。

越南人現在已經不能叫窮了,因爲越南人的工資正在快速接近中國工人,平均工資超過2000人民幣了,以實際購買力來計算的話,與中國工人的收入很是接近了。

一個地區民衆的消費能力,是由這個地區的生產能力決定的。

越是參與全球化生產,其消費能力就越強。

我們假定,這個世界上,把美國從地圖上抹去了,不存在美國這三億人口的消費了,那還有地方可以出口嗎?當然是有的。

印度及其周邊十八億人口,是美國的六倍,如果參與市場化生產,他們的消費力,當然有可能替代美國。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印度要進行更加徹底的,象越南一樣的市場化改革。

孟加拉國已經在進行較大規模的市場化改革了,其服裝出口業已經是全球第二,僅次於中國。

印度也有市場化改革,但速度太慢了,其最大的問題依然是重商主義、對外高關稅和對內的各種管制還是太多。

如果印度能快速開展市場化改革 ,那麼,關稅戰對於中國來說,幾乎是沒有影響的。

甚至可以這麼說,印度是否能進行更爲徹底的市場化改革 ,是中國命運之所在。

試想一下,當下的東亞、東南亞,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爲緊密的自由貿易區,東盟人口6億,中國14億,日本韓國加起來有1.7億,這就21億了,這個21億人口圈,九成以上的產品業已經是零關稅了。

如果加上南亞18億,那就是39億人口,接近世界人口的一半了。

人就是資本。

如若這一地區,能形成一個涵蓋四十億人口的零關稅區,並在各國都推動市場化改革,那麼,歐美的貿易戰,不會帶來任何的影響。

並且,這一地區,將成爲世界經濟中心。

曾經有那麼一刻,這個目標是要接近達成的。

就是在RCEP簽訂前,雖然印度參與了幾年的談判,但在最後時刻宣佈退出了。

應該說,這對於東亞、東盟各國民衆來說,是非常慘重的損失。

印度不僅退出,還馬上轉過頭來開始搞小型貿易戰,加關稅,封禁了幾乎所有的中國APP,並還在邊境與中國發生了嚴重的衝突。

但現在印度有變化了,莫迪再次當選,並且是不過半當選的。

莫迪的執政路線正在改變,開始提出要與中國解決邊境衝突,發展經貿關係,恢復兩國直航,放鬆人員簽證。

印度有望改變過往的針對中國的閉關策略,重新回到自由貿易開放的路線上來,中印在莫迪再次當選後已結束邊界紛爭,就是 一個苗頭。

不過半當選,說明莫迪過往的經濟民族主義、軍事民族主義策略部分被否定了,經濟發展或許纔是莫迪及所在政黨更爲重要的依靠。

如果印度人能夠和越南人一樣,平均收入達到2000人民幣以上,那就代表着印度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這個市場足以彌補美國關稅戰帶來的損失。

如果東盟和印度能持續市場化變革,不說達到韓國日本的水準,哪怕達到中國這樣的收入水平,那這也是一個天大的市場,是遠超美國和歐盟的市場。

我爲什麼說,對於中國來說至關重要,因爲,如果印度不能形成大的市場,美國以及未來歐洲各國關稅的提高,有可能會導致貿易戰最壞的結局——戰爭。

如果有生意可做,業績蒸蒸日上,沒有人會希望戰爭,如果貿易戰象二戰前的一樣,讓各國都陷入蕭條,那麼,主張戰爭的聲音就會越來越大。

反過來,如果是印度及其旁邊兩個大國都在大搞市場化,那麼,至少中國人是不會想着參與什麼戰爭的,你們愛打打你們的去,這邊生意忙得很,大家都看到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誰會接受這樣的生活被打斷呢?

我在七八年前就一直鼓吹,中國的希望在東盟和印度。

在四年前,東盟成爲了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而到了2023年, 中國 與 東盟 國家雙邊 貿易 規模達6.41萬億元,其中中間品交易就達到了4.5萬億元。

但印度與中國的雙邊貿易總額僅僅爲1184億美元,連一萬億人民幣都沒有,要知道印度是東盟人口的兩倍多。

真正需要好好談貿易問題的,是印度,而不是美國。

如果印度的市場化程度提高慢,還有一招,那就是既然印度政府無法讓他們的國民參與全球化生產,提升消費力,那就開放國界,讓東盟和印度一些更窮的國家的民衆來中國參與生產。

一些人害怕外國人來搶工作機會,這犯了川普一樣的錯誤,只要是來工作的,都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地歡迎 ,因爲他只要參與了生產,就會成爲一個有消費力的人,也就爲這個市場中所有的人提供了生產的機會。

市場經濟的特點就是,參與的人越多,分工越細化,每一個人的產出都更高,每一個人的消費能力也能提高。

貿易戰的危害也在於此,全球分工,與一國國內分工,那是天差地別的。

現在,越南人在越南生產,就爲中國創造了這麼大的生意機會,成爲了中國企業最大的出口地,印度人在印度生產和在中國生產,本質是一樣的。

當然最好是跨國生產,以免文化衝突,只要自由貿易零關稅,那在哪生產都是一樣的,在現代運輸體系中,印度和廣東的距離,和廣東到東北也差不了多少。

如果能對印度大搞開放,開放印度仿製藥,開放印度的醫院,開放印度人自由來中國經商,換來印度對中國的更加開放,把中印這兩個大國搞成自由貿易區,那麼從長遠來說,貿易、和平的力量就會在世界上徹底壓倒反全球化、戰爭的力量。

若是亞洲徹底成爲了世界經濟中心,歐美那些貿易戰的手段,就再也沒有人關注了,整個歐美都在朝着“活少錢多”的烏托邦夢想在前進,不生產怎麼可能消費,歐美民衆們逃避生產的趨勢越來越嚴重,勤勞、節儉、努力儲蓄的傳統,消失殆盡,這樣的歐美,不可能持續成爲世界經濟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