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幣亂象 央行擬正名密碼通貨

區塊鏈及虛擬貨幣當道,臺灣致力於打造最大最完整區塊鏈技術數位貨幣金融科技發展交流中心。(本報資料照片

虛擬貨幣原本只是「類貨幣」概念,不過隨着比特幣成爲新寵,這類虛擬貨幣乾脆揚棄過往以「點數」的命名,自行升格爲「幣」,引發虛擬貨幣滿天飛錯覺中央銀行順勢啓動正名,過往叫它「虛擬通貨」,今年起改稱它叫「密碼通貨」,就是不要「幣」。

虛擬貨幣是不是「幣」?一直是金融界大哉問的題目。一般來說,叫做「幣」,通常有法定通貨價值,如新臺幣人民幣港幣;至於民間業者發的momo幣、蝦幣,甚至近期風行的比特幣,其實比較像「點數」的概念,只是它的兌換比例是1:1,用法近似貨幣。

這些「幣」的性質都是「回饋點數」,最普遍流通的就是LINE Points,同樣是1:1可在生態圈內使用。PChome集團的P幣雖然叫「幣」,但也可以視作「P點」,同樣以1:1,在旗下網站都能使用,也可用Pi拍錢包花掉。

銀行業分析,發行業者「棄點改幣」,一來是「幣」感覺比較有價值,聽了好聽,更符合準貨幣的概念。二是目前法令,沒有規定虛擬貨幣因爲不是貨幣,不能叫「幣」,既然主管機關規範大家就有樣學樣。

銀行業者認爲,隨着比特幣暴漲,各類虛擬貨幣統統混爲一談,身價因此擡高不少,許多民衆「幣」叫久了,還真的會把這類虛擬貨幣當真的貨幣,如今電商業者、支付平臺有樣學樣瘋狂孵幣,導致「幣」多如牛毛。

像是近期被廣泛討論的「狗狗幣」,已2年多沒發佈系統更新,最早是在Reddit上作爲打賞用途,之後網友們進一步將狗狗幣拿來作爲慈善之用,在Reddit用戶間不斷地來回分享並逐漸盛行後,多家交易所也開始提供交易,導致很多民衆真以爲它是個「幣」。

金融圈認爲,「幣」有貨幣的概念,也有負責管理的主管機關,不該亂叫,爲了避免民衆混淆,是有正名的必要性,過往有些貸款代辦公司自稱自己是Bank,金管會一聲令下,統統不能再稱「銀行」,不妨作爲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