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滬市軌交行業集體路演:軌交步入景氣、投資雙高週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雲帆 上海報道

9月18日,上交所舉辦2024年軌道交通行業專場集體路演,京滬高鐵(601816.SH)、今創集團(603680.SH)、威奧股份(605001.SH)、北交所公司廣脈科技(838924.SH)四家公司參加了路演。

2024年上半年,A股65家軌道交通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176.12億元,淨利潤374.30億元;超六成公司營業收入實現增長,近九成公司實現盈利,超四成公司實現盈利增長。

而參加路演的四家企業全部實現了營業收入與淨利潤的雙雙增長。其中京滬高鐵實現營業收入208.62億元,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63.5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21%和23.76%,規模與增長同時凸顯;威奧股份實現營業收入5.91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3040萬元,分別同比增長30.57%和211.65%,企業步入快速成長期。其他兩家企業亦有穩健業績表現。

軌交維持高景氣與投資熱度

2024年以來,得益於經濟活動穩步擡頭,旅遊出行、網紅城市等熱點紛呈。而對外開放履行政策,72小時免籤等舉措加快了入境旅遊增量,我國交通服務供給與投資需求逐步提升,帶動軌道交通市場逐步邁入景氣週期。

今創集團爲全球軌道交通行業產品、系統集成總包服務配套供應商,在全球軌道交通配套市場保持着較高的核心競爭力。公司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9.62億元,同比增長12.99%,實現淨利潤1.47億元,同比增長25.70%。

對於下半年軌交行業市場發展趨勢,今創集團在路演中指出,當前軌道交通市場總體呈現上升態勢,主要體現在運營線路的穩定增長、維保更替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智慧化建設的推進上。

今年上半年,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20.96億人次,旅客週轉量完成7,779.52億人公里,同比分別增長18.4%、14.1%,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73億元,同比增長10.6%,均創歷史同期新高。

到2025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6.5萬公里,其中高鐵營業里程達5萬公里,目前相關建設已處於衝刺階段,預計全年將保持鐵路投資的持續增長。

今創集團指出,鐵路投資的積極性將帶動設備新造市場的回暖。同時,當前現有的軌道交通設備根據維保週期來算,正陸續進入更新換代生命週期,將催生大量維保更換需求。新增與維保替換需求共振,爲整個市場帶來了多重機遇。

軌交高鐵信息化建設亦是高鐵系統協同,提升服務質量的重要一環。廣脈科技則是相關領域的重要企業之一。公司指出,將緊抓我國高鐵建設高峰,向高鐵公網新建線覆蓋、營業線5G改造、幹線光纜及營業線設備代維業務全面拓展。

由於高鐵行業具有封閉性強、准入門檻高、工期安全質量控制嚴格等特殊性,其公網覆蓋及信息化水平相對落後,大部分營業線均未進行5G覆蓋,隨着今年年初工信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信號升格”專項行動的通知》,給高鐵營業線5G改造業務帶來非常大的機遇。

“公司深入拓展高鐵行業領域,力爭成爲高鐵公網細分行業龍頭企業。此外,公司將從高鐵公網向高鐵專網、信息化集成方向輻射,也將持續加大高鐵業務相關產品的研發,形成高鐵業務“服務+產品”一體化戰略目標,打造高鐵業務核心競爭能力。”廣脈集團表示。

軌交接入新質生產力

作爲高重資產,高耗能行業,中國軌交行業在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向“雙碳”目標進發,扮演着顯而易見的重要角色。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將“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作爲重點任務,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爲關鍵目標之一。

金創集團指出,全球“雙碳”戰略推進和全球綠色能源轉型不斷加速,推動產業發展形成新格局,新業態競爭態勢日益凸顯,加快發展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已成爲全球共識,世界各國都開始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中的應用,並逐漸形成各具特色的智慧城市軌交體系。在此背景下,我國不斷推動產業鏈開展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加強綠色基礎設施建設,軌道交通建設和管理運營正在向着智慧低碳,多元融合的方向發展,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這給整個市場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機遇。

威奧股份董秘趙婷婷表示,公司通過集成技術創新變革,加速成果轉化,推動產業升級。2024年上半年度,公司在軌交領域重點參與了CR450高速動車組項目,產品涉及商務座椅、衛生間及水箱、玻璃鋼外飾件、遮陽簾、裙板等多個模塊。同時公司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產品設計階段融入綠色、環保因素,優先選用環保材料和工藝,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

京滬高鐵表示,公司緊盯鐵路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探索開展人工智能、無人機檢測等前沿技術研究,不斷提升公司科研創新實力;持續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大力實施京滬高鐵標準示範線智能化提升項目,重點推進智能綜合運維管理系統在全線及子公司管內的落地應用,有效提升京滬高鐵智能化管理水平。

(本報記者張賽男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