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挺進“綠色”時代
進入2022年,再談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換一個新的基調了。
“未來10年內,中國城鎮化率有望達到 70%,城市的管理水平和發展質量也將對中國經濟社會的總體發展產生更大的影響。”
在人民網財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曉赫看來,眼下已經到了解決社會資源和公共管理混亂,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分割,實現高效能、現代化的城市治理以及打造綠色低碳環境的關鍵時刻。
實現破局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開展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費試點城市超過500個,超過89%的地級及以上城市、47%的縣級及以上城市都有建設目標——迥異的區域屬性、背景基礎、能力條件,該如何讓城市切實獲得智慧,使用智慧?
很多企業嘗試過,結果並不理想。尤其“雙碳”目標——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方向明確後,行業缺少能夠完整落地並順利運營的成功案例。此時,行業需要一個標杆!既要“立得住”,還得“行得通”,最終“走得好”。
5月24日,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聯盟、工業大數據分析與集成應用工信部重點實驗室,人民網財經研究院和聯想集團聯合發佈《依託智慧服務 共創新型智慧城市——2022智慧城市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對於本次《白皮書》的編制,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所長馬冬妍表示,“《白皮書》總結了當前智慧城市發展的新變化,發掘智慧城市新內涵,提出了一系列未來智慧城市建設的新理念、新架構和新建議。其結合生動的場景和案例,對新IT技術架構在產業賦能、服務惠民和綠色低碳等方面給社會帶來的價值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討。”
以此來看,《白皮書》的衆多成功案例能夠垂範智慧城市建設,成爲重要的參考標準。
雖然答案還有待驗證。不過,《白皮書》給出了一套“聯想解法”:通過“一平臺”以及“雙架構”——基於數字孿生技術開發城市運營管理中臺、“端邊雲網智”的IT架構結合“源網荷儲控”的綠色能源架構,整合而成的“綠色智城”解決方案。
數字消費、智慧文旅、新型農業等領域的成功案例,證明按照這套解法,聯想已經走在繼續求索答案的正確路徑上,能夠隨着城市的更加智慧,實現自身能力與技術的不斷精進,實現動態成長,這遠比好口號來得更實在。
“我們現在不缺乏技術,關鍵是如何把智慧城市的形態特徵,通過技術和社會兩個層面做有機結合。”按照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方案服務業務羣總經理戴煒的說法,激活城市長期儲備的“智慧”,需要賦予它一個足夠鮮活的“靈魂”。
或許《白皮書》正是理想的選擇。
城市升級進行時
《白皮書》的核心要義,從頭到尾也不過“落地”二字。爲何如此強調落地,是因爲從建設到落地並不那麼順其自然,我們可以從衆多實際案例中找到答案。
在南方,有一座沿海城市,彙集了衆多知名小家電生產製造商,形成了產業聚集效應。每家廠商,都有分佈全國的銷售網絡。物流運輸,便成爲企業格外關注的環節。
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家電製造商不斷提升一線產量目標。隨着智能化轉型,生產線產能逐步提升。當海量產品流出產線,需要大量物流車輛運往全國,從而引發交通擁塞問題。因此,城市管理者遇到新的挑戰。
好在管理者眼光超前,鼓勵企業轉型智能製造的同時,也開始啓動城市管理的智能化轉型。希望藉助創新技術與服務,向智慧城市平滑演進。
於是,這座城市路口的攝像頭逐漸變多,交管中心建立智慧屏幕,打通了指揮中心與一線交警之間的連接。
但城市問題並沒有更少。比如,每到車流高峰期,車管中心智慧屏能夠實時展示各條街區擁塞情況,硬件設備能夠採集環境信息,卻沒能完成前端處理,無法向管理者彙報,擁堵依然沒有解決。
精確地採集了環境信息,可交通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因爲數據穩定的傳輸和及時處理的環節,明顯缺位。
即便保證可靠的信號運輸,然而交警數量有限,難以及時有效紓解交通壓力;況且交警到了指定地點指揮交通,沒有交警的區域還是擁堵,車還是沒跑起來。當人力開始扮演“拆了東牆補西牆”的“水泥”,基本上宣告所謂的智慧城市,其實並不那麼智慧。
交通問題,只是建設智慧城市的一個側面。目前,城市挑戰還有很多——醫療健康、文化教育、農業種植、工業製造、物流運輸……尤其“雙碳”目標提出,更是成爲今後城市發展必然面對的課題。
“我國智慧城市的表現參差不齊,(面對問題)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機制失靈了。”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這些年,見證了不少失敗案例。
上文提到的南方沿海城市智慧化不足的案例,其實能夠歸結爲仇保興所言的機制失靈。機制失靈,意味着城市在智慧化建設中,關於各個產業領域的協作、各個數據的打通以及前中後臺整套系統的連接,出現了結構和運行的混亂。
這種混亂,很多都發生在智慧城市的1.0和2.0時代。
智慧城市的1.0時代即1到N的階段,每個城市都有智能化、智慧化的需求,誕生了非常多智能物聯網的設備,但彼此割裂,沒有形成統一管理。
智慧城市2.0時代則發展成N到1,很多設備背後,城市都在有意識地去建立“城市大腦”、大數據平臺,慢慢開始向城市數據集中式管理髮展。
智慧城市3.0時代更多是新技術的應用,比如AI、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 5G等,將用新的技術架構賦能一個智慧城市平臺的管理。
這時候,智慧化應用已經大規模落地,但數據繁冗和數據孤島成爲新的問題,需要從共建共享、技術標準和體制機制等方面實現數據互通,通過數據運營服務公衆,才能真正實現城市的智慧化。
《白皮書》也表示,未來中國智慧城市階段性建設重點將從“建設智慧城市”到“運營智慧城市”。
衆多領域的智慧化數據看似獨立,實則內部相互交接影響。如何在現有信息化基礎上,將它們融會貫通,通過創新技術打造智慧能力,完成“城市數字化”向“數字化城市”演進?這纔是智慧城市3.0時代的關鍵。
隨着國家“雙碳”戰略的落地,智慧城市建設也隨之進入到3.0+時代,即在智慧城市3.0的基礎上,加入城市綠色低碳的管理。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中國減排承諾既是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挑戰,也是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抓手。
數據顯示,我國約85%的能源消耗來自城市,隨着城市化率持續提高,城市能源消費量還將進一步增長。城市要減碳,能源必須要綠色化和智慧化。
“5G、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引領相關綜合解決方案朝着走深向實、協同佈局、社會與生態共贏的方向發展,爲智慧城市建設帶來新的機遇。”
正如馬冬妍所言,建設智慧城市的關鍵節點,必須從平面維度的信息呈現,逐步與城市管理的多維需求對接。而進入智慧城市建設的深水區域,通過智慧能力,達成高效決策、精準對接、穩定執行的效果,關鍵一步正是落地。
“擡頭看天”很重要,只是現在已經到了“腳下行路”的階段。
對“症”施策
很多時候,問題的出現是在提醒管理者,到了增加預算的時候;不過智慧城市並非如此,洞悉問題癥結應該是向前邁出的第一步。
參考《白皮書》,未來綠色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將體現出六大特徵:精確感知、即時處理、可靠傳輸、雲端處理、優質服務、安全穩定。
這六大特徵,是一個完整的閉環體系,彼此一環扣一環。比如,通過智能終端精確感知能夠直接發現問題的關鍵,而可靠傳輸和計算能夠讓問題快速傳遞到決策者面前,然後進行雲端的及時處理,形成以服務爲優勢、安全穩定可靠的智慧城市技術體系,最終構成新型智慧城市的六大特徵。
在聯想助推城市智慧化中的大量案例中,也呈現出了這六大特徵。
近些年,5G的發展突飛猛進,智慧城市有了更多的嘗試空間。聯想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長毛世傑分享過聯想在5G+智能製造方面的嘗試。
在上海浦東國產大飛機制造基地, 5G已經運營多年,帶來了“高帶寬、低延時、廣連接”三個本質變化。在製造基地裡,高帶寬讓8K視頻得以廣泛應用,在飛機生產線上,一個8K攝像頭可以把飛機上任何一個鉚釘都看得清清楚楚。
智能設備讓精確感知得以完美實現。
另外,5G 20毫秒的低時延,讓機械臂順暢地跟人協同。工作人員不需要穿着防護服到高污染的車間內爲飛機噴塗,只需要坐在辦公室裡遠程操控。
可靠傳輸在智能設備的加持下,得以順利進行。
這樣一來,生產製造過程中的任何一個流程出現問題,工作人員都能精準感知、並且實時掌控,可以在雲端實現及時處理,進而保證安全穩定的生產環境和麪向客戶的優質服務。
除了工業製造,聯想還在城市多個領域不斷投入智慧化,比如物流運輸。
據瞭解,聯想與上海海關合作開發了一個“數矩溯源系統”,以區塊鏈爲底層技術建立基於大數據分析的食品信息溯源平臺。
在這個信息溯源平臺上,一隻帝王蟹從俄羅斯海域被打撈上來的一刻,就有了一張身份證,掃一掃二維碼就能顯示這隻帝王蟹來自哪片海域,什麼時間打撈,在韓國釜山的暫養池養了多久等,貫穿帝王蟹源頭、運輸、暫養、物流到銷售全鏈條。也就是說,通過智慧化技術,能夠精確感知帝王蟹的產地源頭,能夠憑藉可靠運輸保證其運輸中的每一個環節是安全且穩定的,出現了問題能夠在雲端及時處理,爲消費者提供“吃得放心”的優質服務。
聯想在城市多個領域成功的智慧化案例表明,當一座城市的智慧能力,在日常運轉中釋放強大的支撐力,幾乎沒有一個環節可以姑且擱置。建設工作既要熟悉城市發展的底層邏輯,又得具備全週期產品與技術能力,以及全要素解決方案,針對建設智慧城市的每一個“症”,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策”。
智慧城市3.0時代,在聯想這裡,實現這一切的載體是那個強大的“城市智慧管理平臺”系統——實現前端精準感知與信息快速傳輸、中臺及時分析處理並快速形成決策、後臺提供優質服務確保安全穩定,這也是中國智慧城市進入3.0+時代的技術基石。
“我們現在加了個綠色的加號。”戴煒稱之爲智慧城市3.0+時代:一方面通過新IT的技術,提升城市運營管理效率;同時要求城市管理者、廠商結合綠色能源的基礎,最終讓智慧能力發揮價值。
創立至今已38年,聯想太熟悉中國信息化發展脈絡,很清楚各地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節點與底層邏輯通路,海量數據和能力積累。戴煒表示,這些能力都已集成到“聯想綠色智城解決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
整套方案中,聯想方案服務業務打破前端硬件與中臺系統之間的信息隔膜,配合5G、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物聯網基礎設施,在信息化空間建立數字模型。
經建築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統(GIS)和物聯網(IoT)等多項技術的整合分配,在“端邊雲網智”與“源網荷儲控”綠色能源的兩套架構的分析處理後定位城市管理的最優解,並在開放式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展示給出最終答案。
按照這套邏輯框架,聯想方案服務業務從實體世界的生產要素中,抽離出一個並不存在但切實支撐城市運轉的數字世界,正是聯想提出的數字孿生平臺。
某種意義上,數字孿生平臺成了一個虛擬化“舞臺”,中心區域留給AI、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集中實現城市空間、城市部件、城市運行動態的數字化呈現,最終實現實景動態監測感知、事件聯動及指揮調度應用等功能,打造全生命週期的數據治理體系。
若將方案架設到上述城市,中臺不僅會打破數據壁壘,彙總前端硬件採集的海量車流數據,得出紓解交通壓力的方案;還能同步在綠色節能的技術框架內,識別燃油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的不同屬性,得出城市綠色出行方案,如此競爭力纔是聯想式的“對症施策”。
支撐聯想找到答案的,正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成功落地實踐:在廣州,聯想打造的可視化、全覆蓋、即時響應的智慧城市公共交通安全防控樞紐平臺,已覆蓋公交車、地鐵、出租車等多種公共交通場景,涉及全城6個主要區的1800萬人次,以公交圖像數據採集、數據處理應用分析、公共交通場景多維感知等多種功能,實現公共交通精細化、科學化、智能化管理,爲羣衆出行安全保駕護航;
在北京延慶,聯想助力打造了智慧城市的“底座”——綠色雲計算中心。以包含6000個機櫃、5萬臺服務器和相應配套的服務系統,爲能源體系植入數據計算、處理、運維和服務等“基因”,最終實現綠色雲計算中心全年PUE1.4以下,與同類項目相比,年節電量達15%以上……
那麼,“過去,城市發展的考覈指標是GDP;現在,高質量發展纔是關鍵。城市是核心場景,也是複雜的場景,需要‘新IT’+綠色能源的思路建設綠色智慧城市”,給戴煒信心的,正是多年來這些能力儲備與成功實踐。
與城市共成長
如今,智慧城市的建設還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根據諮詢機構IDC發佈的預測報告,到2022年末中國將會有90%以上的地方政府,通過繼續增加投入的方式支持智慧城市建設。城市之間的不同情況,建設過程的不同進度,都將成爲潛在的影響因素,不過這並不妨礙更多的城市與智慧相結合。
而“雙碳”戰略目標的提出,爲智慧城市建設創造另一個新機遇:城市是減排的重中之重,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佔整體排放量的70%以上。同時,5G+IoT等各項智能技術在城市的部署領先於農村地區,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具備現實合理性。
長期一段時間內,“落地”還將是關鍵環節。“城市是碳排放的主體,‘雙碳’戰略的展開也應以城市爲主體。”按照仇保興的觀點,城市成爲節能減排的主體時,灌輸理念培訓城市管理者的意義已經不大,城市治理的明確需求引導企業開發路線的時代正在到來,鉅額投入將會加速這一進程。
那麼,如何讓更多城市與企業快速度過引導開發的磨合期?這需要企業深層理解城市智慧化發展的走向和邏輯。
比如,復旦大學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凌鴻教授認爲,智慧城市未來落腳最快的三個領域是安防、交通、社區。
比如,中國第一個紅綠燈出現在上海,而上海的下一個目標是成爲全球第一個沒有紅綠燈的城市。
當然,企業理解城市智慧化發展走向的同時,更要建立與城市長期共同成長的決心與行動:既能應對起步時期的風險,又能在不斷成長中解決各種問題,這需要多年的積累與陪伴。這是個超越技術範疇的能力,看重的是企業的態度與決心。
通過自身技術優勢支持智慧城市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這樣的“陪伴”正與聯想的ESG理念相契合——發揮技術創新優勢實現低碳轉型、引領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製造方向轉型、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相契合,繼續全情投入智慧城市建設自然順理成章。
“將新IT技術和綠色能源技術充分融合進智慧城市建設,將是聯想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推動可持續發展中很重要的一步;也是聯想從設備製造商向服務和解決方案的服務提供商的轉變、以“新IT”技術推動行業和社會的智能化轉型戰略的落地實踐。”戴煒表示。
爲此,聯想拿出“服務”的武器——綜合調動系統集成、IT運維、資金服務和租賃等業務優勢,提供從頂層設計到部署實施、運維運營整包式解決方案。這是全週期、一體化的解決方案,隨時解決智慧城市建設期間發現的各種問題,“陪伴”城市共同成長。
目前,聯想方案服務業務在全球擁有40000+以上工程師,5000+線下服務站點,服務網絡覆蓋全國行政區的智能化服務平臺及交付體系,能夠面向從大到小不同規模的商用客戶,提供涉及硬件、運維、定製方案、數據服務等IT產品服務體系。
如果說技術是聯想的軟實力,那麼服務就是它的硬實力。軟硬結合,推動城市的智慧化進程。
時代滾滾向前,城市也在不斷升級。
升級之中,智慧化成爲城市升級的必由之路,已經形成洶涌的浪潮。在這股浪潮背後,是城市管理者、科技企業等多方角色在推動。並且,科技企業的角色變得愈發關鍵,因爲它們擁有先進的技術和服務,能夠解決衆多難題。
聯想憑藉自己獨特而有效的“解法”,已經成爲其中一股強勁的推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