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洪量不如高雄 桃市加強智慧管控
桃市府轄管26座滯洪池,爲避免高雄淹水狀況重演,將開發「滯洪設施管理平臺」,幫防災人員快速掌握全市蓄洪情況。圖是被譽爲「地下宮殿」的龍山埤塘生態公園滯洪池。記者朱冠諭/攝影
日前凱米颱風暴雨造成高雄市淹水,25座滯洪池遭質疑失效。桃園市轄管26座滯洪池,滯洪總量不如高雄,桃園市水務局昨宣佈將開發「滯洪設施管理平臺」,整合公私滯洪池、出流管制滯洪設施等資訊,以利快速掌握全市蓄洪情況。學者說,市府作法立意良善,不過實務操作恐極具挑戰,與其花大錢防淹水,不如想辦法「減災」。
據統計,高雄25座滯洪池蓄洪量498萬立方公尺,約可容納2450座標準泳池的水量,凱米颱風期間25座滯洪池近全滿;目前桃園轄管26座滯洪池,蓄洪量73.8萬立方公尺,和高雄差近5倍。
爲避免高雄淹水慘況上演,水務局長劉振宇昨在市政會議表示,市府將開發「滯洪設施管理平臺」,將水務局轄管的26座滯洪池及全市其餘500多座公私滯洪池、出流管制滯洪設施及雨水貯留設施同步呈現於「兵棋圖臺」上,以圖像化方式操作,可快速瞭解各地蓄洪量能,並加強感測數據利用,實現水網相連智慧調控。
中央大學土木系特聘教授吳瑞賢說,市府作法立意良善,不過實務操作恐極具挑戰;受極端氣候影響,世界各地頻傳淹水災情,與其花大錢防淹水,不如想辦法「減災」,例如對可能淹水的社區提前預警,讓居民及時因應,避免再出現停車場淹水慘況。
水務局水利工程科長鍾源康說明,各地地理環境不同,滯洪池蓄洪量多寡不一定是造成淹水的原因;未來除加強管控滯洪池,桃園也設有634處IoT監測站點,每月召開易淹水會議,檢討可能淹水的區域及原因,確保全面掌握水情。
議員許家睿表示,桃園市都市化程度發展不均,都市計劃內外的雨水排水設施建設程度不一,容易影響整體疏洪效率;除公設滯洪池,桃園有許多埤塘、灌溉渠道等水利設施,也因轄管單位不一,容易發生清淤不力、排水系統無法串接的問題,也建議市府協調中央農田水利署,進行整體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