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險企提高投保年齡上限、加強手機APP適老化升級 金融適老化新規來了

財聯社11月14日訊(記者 王宏)今日金融監管總局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適老化水平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從鼓勵用好智能科技成果,豐富適老化產品和服務、優化傳統服務方式等六個方面提出了具體工作任務。

專家表示,當前我國養老第三支柱金融產品供給仍然受限,存在部分養老儲蓄無法鎖定養老用途、養老理財產品供給受限、養老保險多樣性與普惠性仍有待加強等痛點。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針對行業痛點,《指導意見》提出了要加大適老金融產品研發力度,支持險企提高投保年齡上限,重視70歲及以上老年人保險保障需求等要求。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在前期金融服務適老化改造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統籌部署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適老化水平,有助於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對老年人羣體的金融服務質量,更好滿足老年人羣體的金融服務需求。

推進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加強手機App適老化升級

《指導意見》指出,圍繞解決老年人在金融領域遇到的實際困難,推進各項金融服務適老化改造,切實保障老年人基本金融服務需要。

如何提升適老化服務水平?《指導意見》就推進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優化手機APP服務流程和功能、優化自助服務、推廣使用便攜式智能服務等業務指出了方向。

比如,《指導意見》提出,金融機構要加強互聯網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等適老化無障礙升級改造,進一步優化界面交互,提供內容朗讀、操作提示、語音輔助等功能,便於老年人獲取信息和服務。各金融機構要加強手機App適老化無障礙升級改造,在保證身份覈驗效果、確認老年人辦理業務真實意願的基礎上優化驗證方式,進一步優化用戶註冊、銀行卡綁定和支付等流程。

婁飛鵬指出,對金融機構而言,需要圍繞老年人羣體金融服務需求特點,從金融產品、服務方式、服務渠道等方面全面推進,以進一步的適老化改造提高金融服務的針對性,讓合適的金融產品,通過合適的渠道有效觸達老年人羣體,並且以優質的金融服務提高老年人金融服務體驗滿意度。

金融監管總局也表示,《指導意見》對金融行業提升服務適老化水平提出了全面、系統的要求,是推動金融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指導意見》的出臺,有利於幫助老年人更好地共享金融發展成果,不斷增強老年金融消費者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加大適老金融產品供給,支持提高投保年齡上限

《指導意見》還指出,各金融機構要加大適老金融產品研發力度。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充分考慮老年人風險偏好相對保守、理財需求趨於穩健的特點,結合老年人投資、醫療、養老等實際需求,研發推出更多面向老年客戶的產品,向老年人提供養老財務規劃、資金管理等服務。

“儘管當前我國在養老儲蓄、保險、理財、基金、信託等方面已經有所實踐,但養老第三支柱金融產品供給仍然受限”,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楊娟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具體來看,“在養老儲蓄方面,只有納入個人養老金的養老儲蓄產品能夠確保實現定向支持養老的功能,其他儲蓄產品均無法鎖定養老用途。在養老理財方面,由於尚處於試點階段,產品供給有限,截至10月底存續的養老理財產品只有77只。在養老基金方面,截至10月31日,基金類個人養老金產品僅有199只,尚有60餘隻養老目標基金(含養老目標日期基金和養老目標風險基金)未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範疇。在養老信託方面,以養老爲目的,兼具養老消費、醫療支付等服務的特殊需要信託更是鮮少實踐”。

楊娟還表示,在養老保險方面,產品供給相對較多,但其多樣性與普惠性仍有待加強。

針對這些痛點,《指導意見》指出,支持險企提高投保年齡上限,重視70歲及以上老年人保險保障需求,科學適當調整投保條件,對有既往症和慢性病的老年人羣體給予合理保障;支持保險公司加快發展長期醫療保險,提供覆蓋全生命週期、穩定的健康保障。

加強保障方面,《指導意見》指出,支持保險公司重點關注失能失智、高齡慢病、生活困難等老年人羣體的特殊需求,依法合規開展“保險+服務”經營模式,整合疾病預防、慢病管理、健康諮詢、長期護理等服務方式,探索加大保險產品與健康管理、養老照護服務的銜接力度。鼓勵保險公司探索爲失能失智羣體特定護理機構,提供具有風險減量管理功能的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產品,提升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