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掮客、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與美國金錢政治

2010年以來美國競選開支劇增,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的出現是其直接原因,預示着美國進入了金錢政治時代。政治掮客這類羣體是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的直接創立者,他們交際廣泛,精通政治操作的臺前幕後,往往以政治人物幕僚的身份出現,與掌權者有着緊密的私人聯繫,有能力左右民意,熟悉民衆訴求,能對選舉施加有力的影響。

自成立以來,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已切實融入了美國選舉政治,其資金實力不斷增強,其數量從2010年的83個,發展爲2012年的1275個,到2016年的2393個,於2024年穩定在2136個;其籌款金額從2010年的6300萬美元,發展爲2012年的8億美元,到2016年的18億美元,於2020年增至32億美元,美國已進入金錢政治時代。政治掮客這類羣體是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的直接創立者,本文對美國政治中的這類幕後人士進行畫像。

一、 共和黨的史蒂芬·勞

史蒂芬·勞(Steven Law)同時擔任四個機構的首席執行官:“參議院領導基金”、“美國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導航”、“一個國族”。其中,“美國十字路口”與“參議院領導基金”是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這四個組織至今仍都活躍在獻金政治領域,都秉持着相同的理念:呼籲有限政府、自由市場、更安全以及更繁榮的美國。四個組織體現了政治掮客的兩面:政治權力鬥爭與政治理念推廣。儘管上述四機構都是共和黨的擁躉,但其中尤以“參議院領導基金”的黨派屬性爲最,其主頁直接強調“本機構之設立只爲一個目標:贏得參議院多數,防止美國左傾”。其他三個機構的設立更類似政治理念的推廣,儘管實際上仍然以助選爲主要目標。這不僅體現了政治掮客的兩面性,也是美國政治兩極化的兩面性——在理念與權力兩個領域的爭奪。

史蒂芬·勞履歷有鮮明的旋轉門特徵。他正式踏足政界是從競選經理開始,參與參議員米奇·麥康奈爾的議會選舉,自那時至今他都與麥康奈爾保持着緊密的政治同盟關係。至今他仍被視爲麥康奈爾的“錢袋子”和“外援”。他的經歷跨越了選舉(競選經理)、黨務(共和黨參議院委員會)、行政(勞工部)、立法(參議院委員會顧問)、私營部門(美國商會)、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美國十字路口)。儘管他在本科階段攻讀的是音樂專業,但是隨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法律博士學位,20年的從政生涯使其對法規政策保持敏感,2010年成爲第一批創立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的政治掮客,2010年幫助共和黨贏回衆議院的主導權,同時削弱了民主黨在參議院的多數席位優勢。在關鍵競爭席位上,他幫助共和黨候選人籌集了超過七千萬的競選資金。截至目前,他仍在獻金政治的第一線,過去十年是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的黃金十年,改變了美國政治生態,史蒂芬·勞推動了這一進程。

作爲政治掮客,史蒂芬·勞在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時代的政治生涯可以分爲三個方面:其一,他是真正的政治操作革新者。他最先利用了公民聯合案的司法判決,吸納不受金額限制的政治資金;其二,一直力圖維持共和黨在國會的多數地位,尤其專注在參議院的多數席位爭奪上;其三,他是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信奉者。終其職業生涯,他都在倡議減少對市場資本主義的限制——在美國商會時代表公司的利益、“一個國族”與“十字路口導航”的首要議題就是稅制改革。嫺熟的政治操作、忠誠的黨派歸屬、堅定的保守主義理念是史蒂芬·勞作爲政治掮客的三個側面。

作爲政治掮客,史蒂芬·勞維持着堅固而龐大的政經網絡,主要由三方面構成:其一,參議員米奇·麥康奈爾的政治勢力。自其從政生涯伊始,他便和麥康奈爾捆綁在一起,直到當下他仍是麥康奈爾的主要“外援”和“錢袋”。麥康奈爾的妻子趙小蘭是小布什總統時期的勞工部長,而斯蒂芬·勞是副部長。他曾直言,他在政治領域的所有知識都學自麥康奈爾。其二,共和黨勢力。他領導下的四個機構均支持共和黨候選人,他和下文將提到的卡爾·羅夫(Karl Rove)共同創立了美國十字路口。其三,財閥集團。財閥是其主要融資對象,這一團體包括億萬富翁羅伯特·羅琳(Robert Rowling)、鮑勃·佩裡(Bob J. Perry)、特雷弗·里斯-瓊斯 (Trevor Rees-Jones)、布拉德利·韋恩·休斯(Bradley Wayne Hughes)等。

二、 共和黨的卡爾·羅夫

在衆多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相關的人物中,卡爾·羅夫(Karl Rove)是其中的佼佼者,協助創立了“美國十字路口”。從卡爾·羅夫的履歷和經歷中,或能一窺此類人物的一般共性。他自高中時期就癡迷選舉,是青年共和黨成員,任猶他州青年共和黨聯合會主席。他在18歲的時候(1968年)便參與助選活動,以此結識了未來將成爲猶他州參議員的羅伯特·班內特(Robert "Bob" Foster Bennett)。他在19歲進入猶他州大學政治系學習,20歲參與伊利諾伊州共和黨參議員拉爾夫·泰勒·史密斯(Ralph Tyler Smith)的連任助選活動,儘管此次選舉以失敗告終,但他已經決定深耕於這一領域。1970年參與伊利諾伊州財政部長的選舉活動中,他用詐術詆譭民主黨候選人。1971年由於頻繁的選舉出差,他無心學業,以肄業告終,但這並不妨礙其日後的職業發展,反而得以有精力與時間深耕於助選事業。1972年(22歲)便活躍於尼克松總統的大選活動,這一時期他所依託的組織是校園共和黨全國委員會,隨後便成爲該組織的主席。繼而,他受到老布什的賞識,被提拔爲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特別助理,並藉此結識了小布什。在離開華盛頓後,他成爲弗吉尼亞州共和黨財務總監,可見他以助選人士進入政界,然後被遴選爲黨務人才。1978年他幫助比爾·克萊門茨(Bill Clements)成爲得克薩斯州一百年以來首位共和黨州長,隨即成爲州長的副行政助理。1981年他成立了自己的諮詢公司從事助選事務,直到1999年離開公司全職加入布什政府,最高職位到總統辦公廳副主任。2010年,他協助成立了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美國十字路口”。卡爾·羅夫通過參與歷次選舉,結交政要,囊括參議員、衆議員、法官、總統、州長等各類位高權重之士,積累了深厚的政治運作資本,且黨派意識明確,如此種種成爲“美國十字路口”運作得以成功的充分條件。

斯蒂芬·勞的政治貴人是麥康奈爾,卡爾·羅夫的政治貴人是布什家族(尤其是小布什總統)。斯蒂芬·勞以其運營能力成爲政治掮客,可以同時領導四個選舉機構,而卡爾·羅夫的形象更多是思想者、戰略家、權謀之士。他既是福克斯新聞撰稿人,也是《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作家,還是暢銷書作家。對於“美國十字路口”來說,卡爾·羅夫爲其制定戰略併爲其籌款,斯蒂芬·勞則是實際運營者。

卡爾·羅夫的戰略眼光一直爲人稱道,試舉幾例。其一,自南北戰爭以來,得克薩斯州便屬於民主黨陣營,全州共有32個民選辦公室,80年代時共和黨只佔有其中的一個,自80年代卡爾·羅夫開始紮根得州之後,到他2001年離開得州進入華盛頓時,共和黨已經佔有了29個民選辦公室,這些官員都是卡爾·羅夫的客戶,民主黨從絕對優勢變爲絕對劣勢。得州議會總共181個議員席位,70年代末共和黨只佔有其中的20個,而卡爾·羅夫來到後直到今日,共和黨已經佔有了110個。其二,80年代,小布什還是一位失意的石油商,卡爾·羅夫在這時就已經開始關注小布什。其三,2008年大選時,民主黨有充裕的競選捐贈資金進行廣告投放,共和黨在資金方面處於劣勢。於是他構思出了組建“美國十字路口”這樣的組織,便於更高效地吸納資金和投放廣告,並從美國商會挖來斯蒂芬·勞作首席執行官。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在組建之初備受質疑,但其助選結果最終令人信服。

三、 民主黨的比爾·伯頓與卡爾·富提

上述兩位均是共和黨的政治掮客,民主黨一方較著名者是比爾·伯頓(Bill Burton)。斯蒂芬·勞與卡爾·羅夫的履歷主要圍繞選舉活動,斯蒂芬·勞更爲多元,卡爾·羅夫則一直深耕助選這一領域。比爾·伯頓的經歷與此二人不同,他是公關和新聞領域的專家,其職業生涯一直圍繞着公關而展開。比爾·伯頓歸屬民主黨在情理之中,他的父親是非裔母親是波蘭裔,本科研究的方向也是黑人文學。其職業生涯的起步便是新聞秘書,直到輔佐非裔總統奧巴馬時,仍被任命爲白宮副新聞秘書。2011年他便離開白宮,組建了傾向民主黨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優先美國行動”,其設立目的主要是爲2012年奧巴馬連任助選,他也是四年後爲希拉里助選的主力。比爾·伯頓作爲民主黨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的創始人是有跡可循的,他本身便具有開拓精神,他是白宮官員中首位有官方推特賬號的人。

比爾·伯頓的職業生涯伊始便是進入了國會議員的社會網絡。與前兩位有相似之處,比爾·伯頓的政治貴人是奧巴馬總統。這或許是因爲比爾·伯頓的父親是非裔,母親是波蘭裔,與奧巴馬的出生背景是同構的。2007年,奧巴馬時任參議員,同樣是非裔與同樣的混血父母,29歲的比爾·伯頓得到奧巴馬的青睞。如上文所述,政治掮客具有權力掮客的一面,需要具備龐大的政經交際網絡,比爾·伯頓一直與國會議員這一羣體保持着緊密的聯繫,其前妻是衆議員洛伊絲·卡普斯 (Lois Capps)的女兒。其前妻勞拉·卡普斯(Laura Capps)也具備同樣廣博的社交網絡,曾任白宮新聞撰稿人、參議院通訊主任,與比爾·伯頓有類似的履歷。其現任妻子凱莉·伯頓(Kelly Burton)是民主黨政治行動委員會“全國民主重新劃分選區委員會”的主席。他的兩任妻子給他帶來了女性政治羣體,結合他非裔的身份,使得他得以在當下的民主黨內有深厚的根基。

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重塑我們的未來”的創始人是卡爾·富提,是民主黨政治掮客,被稱爲“卡爾·羅夫的卡爾·羅夫”,甚至被稱爲共和黨獨立開支領域的“亞歷山大大帝”,是資深的民主黨戰略家。卡爾·羅夫稱其爲“政界最智慧的人之一”。他是衆多外圍組織的顧問,包括上文提到的“美國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導航”、“60加協會”、“美國人爭取工作保障”。他善於進行政治議題設置、選民分析、選舉戰略制定。他對自己的定位是共和黨外部團體的政治領袖,在2006年選舉週期中便領導着共和黨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獨立開支——8000萬美元。儘管同爲政治掮客,但往往各具特色。斯蒂芬·勞的能力在於選舉運營,這包括選舉資源的運用;卡爾·羅夫的能力在於謀劃與籌集資金;比爾·伯頓的能力是公關,形象塑造;卡爾·富提的專長則在於廣告,尤其是“議題導向的攻擊性極強的廣告”。卡爾·富提創辦了“黑石集團”,該公司的核心業務就是用付費廣告引導公衆輿論,該公司的風格就是“侵略性的競選方式”,並以此爲榮。

結論

上述四位均是美國金錢政治領域的幕後操手,是當代美國金錢政治的開創者。四人的共通之處有四:其一,都有豐富的選舉組織經驗,與候選人相互配合;其二,都有核心的政治團體。斯蒂芬·勞被視爲參議員麥康奈爾的錢袋子,卡爾·羅夫與小布什總統私交甚篤,比爾·伯頓與奧巴馬總統有共同文化背景且岳母是衆議員,卡爾·富提是羅姆尼團隊的核心成員,擔任羅姆尼的競選政治主任。核心政治團體也有效忠的黨派和政治理念,斯蒂芬·勞、卡爾·羅夫、卡爾·富提都是共和黨的戰略思想家,比爾·伯頓則一直爲民主黨服務,這四人從職業生業伊始便沒有轉變過陣營。其三,都有寬廣的人脈網絡。斯蒂芬·勞做過美國商會會長,在內閣做到勞工部副部長,在立法、行政、選舉等領域有寬廣人脈。卡爾·羅夫深耕得克薩斯州,熟識得州財團,有充足的資金來源。比爾·伯頓因其婚姻與非裔背景,在民主黨有深厚的根基。卡爾·富提的人脈則在廣告界。其四,都有刀鋒競爭力。斯蒂芬·勞同時執掌四個外圍機構,運營組織能力可見一斑。卡爾·羅夫對政治運作的理解遠邁同仁,自高中起便從事競選行業,是當之無愧的助選大師。比爾·伯頓從職業生涯伊始便是公關和新聞領域的專家。卡爾·富提則擅長進攻性廣告助選。組織經驗、核心團體、寬廣人脈、資金能力是上述四位得以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正是這羣政治掮客政治野心產物。

(作者: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生 湯傑)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