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放一邊 重拾兩岸民間善意

武漢解封后,武漢市標誌性步行街楚河漢街恢復營業。(中新社

武漢封城一週年,疫情防控全世界而言,早已常態化。回顧這一年,兩岸從官方民間錯失了許多緩和關係機會,蔡政府一次又一次的雙重標準、逢中必反,讓攜手防疫變成兩岸角力原本期待疫情趨緩能創造兩岸和解機會,如今國際秋冬疫情復發讓兩岸防疫管制升級

細數這一年因疫情激化兩岸民間對立的數個事件。2020年1月,行政院長蘇貞昌宣佈禁止出口大陸口罩,開啓「第一槍」,掀起兩岸論戰,當時澳洲野火肆虐,臺灣規畫要捐贈10萬個口罩給澳洲,兩相對照,更讓大陸民衆覺得受傷。

2020年2月3日,第一班武漢包機返臺,不幸出現1例確診,衛福部長陳時中還淚灑記者會,但卻出現確診羅生門,武漢臺辦提出七問,質疑臺灣爲何唯獨沒通報病例年齡性別,且確診者竟不知導自己確診;而後臺灣順勢從2020年2月6日起,暫停所有大陸人士入臺,兩岸航點只剩下京滬蓉廈四地,至今未解除。

但去年12月底從英國返臺的班機,一次出現3例確診,還包括變種病毒者,但臺灣並未決定對英國斷航,陳時中以「時空背景不一樣」解釋。又如2020年中,一大羣來臺求學的陸生和兩岸婚姻家庭子女小明」們,遲遲無法返臺,多次開記者會請願,呼籲解除境管,但政府無動於衷,就算配合隔離也不讓來,就是「要爲自己的(國籍)選擇承擔」。

一本以孩子視角描述醫護人員父親投身防疫工作的大陸繪本《等爸爸回家》,被綠營民代抹紅下架,還因此成爲大陸書籍在臺出版要送審的導火線。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疫情之下,本是個可以把政治放一邊,專注人道和攜手防疫的兩岸機會之窗,可惜蔡政府在逢中必反的偏見和歧視下,一次次錯失累積善意的良機。讓人樂見的是,蔡總統在元旦談話明確表示,等疫情受控時,「期待兩岸人民逐步恢復正常有序交流,增加理解、減少誤解」,希望蔡總統付諸行動,說到做到,重新點滴累積兩岸民間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