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電影大國離不開影視“清流”

(原標題:真正的電影大國離不開影視清流”)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新媒體專電(記者易豔剛)8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爲《真正的電影大國離不開影視“清流”》的評論。評論指出,在大片雲集的暑期檔,陸川導演的新片《我們誕生在中國》顯得有些“另類”。這部以雪豹金絲猴大熊貓丹頂鶴等珍稀野生動物主角影片,沒有大牌明星、炫酷特效,也沒有鋪天蓋地的炒作與宣傳,卻在觀衆中收穫了良好的口碑,被喻爲“暑期檔的一股清流”。儘管如此,這部好評度、上座率在同檔期領先的影片,每天的排片少得可憐,以至於讓網友在微博上發起了“幫國寶求排片”的倡議

《我們誕生在中國》是中國第一部自然電影。這是介於紀錄片故事片之間的一種新式類型片,前些年引發轟動的《海洋》《家園》均屬此列。《我們誕生在中國》之所以被觀衆喻爲“清流”,一方面是因爲這部自然電影的畫面唯美、動物呆萌,隨便截取一幀都可用作電腦屏保;另一方面是因爲它以春夏秋冬爲序,講述了四種珍稀野生動物的生命輪迴故事,這種敘事手法蘊含着東方哲學之美。

與去年暑期檔口碑爆棚的《大聖歸來》一樣,很多觀衆甘當主動宣傳《我們誕生在中國》的“自來水”,是希望這部誠意之作能被更多人看到。從媒體報道可知,爲了拍攝雪豹達娃、大熊貓丫丫、金絲猴淘淘等主角的故事,攝製組青藏高原等地拍攝了18個月,最終用一年時間將350分鐘的素材精剪成了80分鐘的故事。在影視製作快餐化的當下,能將“匠心”二字融於創作全程的作品,確實不多見。

一個讓人略感無奈的現實是,像《我們誕生在中國》這樣的電影,似乎很難逃脫“叫好不叫座”的命運。《我們誕生在中國》選在暑期檔上映,或許確實在排片上難佔優勢,但即使選擇別的檔期,結局恐怕也差不多。如今的電影市場,青睞的是場面宏大的好萊塢大片、由熱門文學作品改編的IP電影、由一線“小鮮肉主演粉絲電影等,哪怕這些影片情節雷人、特效低劣,也能輕鬆拿下數億票房

隨着大量“熱錢”進入影視行業,電影還未上映就與院線簽訂“票房保底協議”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這也使得一些低成本、小製作影片的生存空間日漸逼仄。即使有些簽了協議的影片口碑極差,院線也會在排片時給予“特殊照顧”,甚至通過“偷票房”“幽靈場”等惡劣手段爲票房注水。僅在今年上半年,類似的情況就多次出現。

誠然,商業自有商業的邏輯,電影市場也有電影市場的規律。有人斷言兩年內中國電影票房有望“超越北美”,但是,中國要成爲真正的“電影第一大國”,不能僅僅體現在票房數字上,更需要有大量高質量影片作支撐。

從爲觀衆提供多元選擇的角度考慮,我們也應該給影視“清流”留下更多的空間。幾個月前,爲了讓第四代導演吳天明遺作《百鳥朝鳳》獲得更多排片,製片人方勵不惜痛哭下跪。這種悲情的方式,才讓很多人注意到了這部影片,但這種做法不是一個正常的電影市場應有的景象。我們希望看到的是,那些真正用心做電影的人,能夠站着接受觀衆的掌聲,能夠順理成章地獲得商業層面的回報。

(原標題:真正的電影大國離不開影視“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