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賚:糧食增產底氣足

金秋送爽,稻菽飄香,鎮賚縣的290.5萬畝糧食作物步入收穫的尾聲。今年,全縣水稻種植面積155萬畝,預計產量20.6億斤,預計增產1000萬斤;玉米種植面積115萬畝,比上年增加3萬畝,預計產量15.5億斤,預計增產5000萬斤。

鹽鹼地改良效果逐年顯現。在建平鄉,今年是麗華家庭農場在鹽鹼地上種植水稻的第10個年頭。“今年農場種植水稻2500畝,產量約240萬斤,比去年增長了15%。”農場負責人張利說。得益於縣政府的大力扶持政策以及省農科院的專業技術指導,農場通過引進耐鹽鹼水稻品種、優化種植密度、推行稻蟹綜合種養模式等舉措,不僅有效提升了土壤肥力,水稻的產量與品質更是逐年遞增。

水肥一體化技術運用成效好。在建平鄉後六家子村四家子屯,村民狄新紅看着庭院裡的玉米說: “今年我家種了7公頃玉米,採用大壟雙行技術,種植萬孚7號等高產品種,今年產量遠超往年,每公頃產量可達3萬斤。”建平鄉副鄉長周雲峰介紹,今年該鄉種植玉米麪積達15000公頃。2021年以來,全鄉全面推廣水肥一體化種植技術,糧食產量顯著增加,今年每公頃增產4000到5000斤。

農民種植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在大屯鎮英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任志國的水稻田裡,200公頃的育種水稻收割剛剛結束。任志國介紹說:“今年在省農科院的協助下開始種植育種水稻,目前育種水稻已被省農科院全部收購,價格比普通水稻平均每斤高出0.2元。”大屯鎮鎮長董海林介紹,今年全鎮水稻種植面積達18.5萬畝,較去年增長3%;預計產量16.2萬噸,比去年增長5.9%。下一步,鎮裡將加大對農業的技術指導和培訓服務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科學化種植水平。

種養循環發展走出致富路。在莫莫格蒙古族鄉夢香灣米業,金黃色的有機稻米堆積如山。企業負責人孟慶江介紹,今年種植了56公頃的有機水稻,這是他種植有機水稻的第六年,只施用顆粒有機肥、生物菌肥和農家肥,並投放蟹苗以助除草、滅蟲,田間維護主要依靠人工。今年收穫的稻米以每斤16元的價格銷往石家莊、陝西等地,同時螃蟹今年的收益也頗爲可觀,實現了一水雙收。近幾日,他正逐步將新購入的扣蟹放入越冬池,待明年春季再投放進稻田。

“今年全縣以我省土地整理項目、‘大水網’建設爲依託,擴大了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狠抓科技推廣,組織科技人員進村入戶指導農民科學種田。並依託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引進新品種和適用新技術,改良、提升農產品品質,提高全縣農民的科技種植水平,爲糧食增產奠定了堅實基礎。”鎮賚縣農業農村局農業科負責人姜少臣說。

(來源:白城市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