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城市,要扛不住了!

文/劉博團隊

5月7日,珠海發佈的一則通告,引發關注。

建設3年,運營3年,又因疫情等因素停運3年的珠海有軌電車一號線,將被正式拆除。

拆除後,梅華路路面將重新修復,新增2條汽車車道。

爲什麼拆除?

原因很簡單,客流少,不賺錢,每天還要砸錢運維,相當於多開一天多虧一天錢。

數據顯示,建設之初,調查報告預測珠海有軌電車1號線客流爲7700人次/公里,結果實際運營起來,日均的真實客流強度不足400人次/公里。

客流雖少,但是錢依舊沒有少燒。

珠海有軌電車,全長8.89公里,共14站,總投資13.27億元。

於2017年6月開通運營,2021年1月暫停運營至今。運營期間,有軌電車票價1元每人,總計票款收入只有387萬元,遠遠低於三年多近3億元的成本。(數據來源極目新聞)

自2021年至2023年,珠海市的GDP分別爲3896億、4045億、4233億;

珠海市近三年的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支出如下:

21年,448.22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87.55億元;

22年,437.3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54.13億元;

23年,482.41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71.83億元。

即便經濟和財政收入在增長,但是財政仍然收不抵支。

運營3年,又廢棄3年,珠海唯一的有軌電車越來越變成財政負擔,最終消失在了繁華的梅華路中央。

事實上,有軌電車變“有鬼電車”的新聞,並不只發生在珠海。

今年1月,甘肅天水有軌電車項目,位列中央通報的3起整治形式主義案例之一。

天水市有軌電車一期工程,2020年5月1日正式通車運營,線路全長12.9公里,共設12個車站,票價每人每次2元,一期工程總投資爲24.46億元。

通報顯示,天水有軌電車一期工程運營以來,年運載乘客僅約80萬人次,收入160萬元,年運營成本約4000萬元,虧空巨大。

二期工程由於“政府方資本金無法到位”,已經停工。

通報稱:“有軌電車這一‘民心’工程成了建也沒錢建、拆也不能拆的‘鬧心’工程”,是典型的形式主義。

查閱數據發現,2023年甘肅天水的GDP爲857億,約爲珠海的五分之一。天水市近三年的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支出如下:

21年,57.8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36.07億元

22年,45.3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21.14億元

23年,46.34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50.64億元

天水市財政局發佈的信息顯示,受經濟下行、房地產政策調控、減稅降費等因素影響,房地產關聯收入斷崖式下降,可用財力嚴重萎縮。

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優先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支出。

而天水這輛不全在市中心、時速20多公里還沒公交車快、坐的人又不多的有軌電車,實在無力運維,只能暫時停運了。

在“大幹快上”的年代,貨幣超發、資產價格快速上漲,各地都玩命上項目。

很多城市對修建有軌電車的標準卡得比較鬆,甚至不需要省裡批准,市裡自己開完會就能上馬項目,最後大家的數據都很靚麗。

現在潮水慢慢退去,不少的城市開始“露陷”。除了初始投入要砸錢,後期的運維更是銷金窟。

當真相“紙裡包不住火”了,只能先減少支出、停了拆了再說。

未來停運、拆除有軌電車的城市,可能會越來越多。

這不僅意味着投資失敗,鉅額投入打了水漂,還難免讓人質疑當年決策的科學性。

不止是有軌電車,像地鐵、機場、高鐵等一批奢華的基建,未來都會出現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持續分化。

城市間的“馬太效應”,纔剛剛開始,未來的分化會越來越明顯。

我們先來看看已開通地鐵、城軌等軌道交通城市的客運強度。

客運強度,反映的是一座城市軌道交通總體線網的繁忙程度,強度越高,表明該城市地鐵的效率越高。

今年4月,軌交客運強度(萬人次每日每公里)排名靠前的城市依次是:

深圳(1.47)、長沙(1.38)、廣州(1.35)、西安(1.33)、

上海(1.26)、北京(1.25)、哈爾濱(1.19)、蘭州(1.14)。

軌交客運強度排名靠後的城市爲:

文山(0.01)、紅河(0.01)、天水(0.03)、三亞(0.05)、

黃石(0.06)、嘉興(0.07)、溫州(0.11)、淮安、句容(0.12)。

以客運強度墊底的雲南文山、紅河兩地爲例,他們的城市軌道交通,都是有軌電車。

文山普者黑有軌電車,是雲南省第一條正式開通運營的有軌電車,於2021年3月開通運營,全長13.96公里,11座站點。

信息顯示,列車最高運行時速70km/h,設置座位72個,最大載客量364人,主要服務旅遊觀光人羣。

雲南省紅河州有軌電車示範段,於2023年1月1日開通運營,線路起於蒙自市汽車客運站,終到蒙自北站,全長13.4公里,蒙自是紅河州首府。

如果說文山的有軌電車還能服務旅遊業,那紅河的有軌電車真的有點雞肋了。

4月的客運量只有1.8萬全國墊底,客運強度0.01萬人次/公里日,低於被中央點名批評的天水有軌電車(客運量10萬人,客運強度0.03萬人次/公里日)。

去年網傳紅河有軌電車因收支嚴重不平衡將停運,後官方闢謠,紅河有軌電車正常運營,並未停運。

數據顯示,2022年紅河有軌電車客票收入107.5萬,運營成本高達8409萬元,還是老問題,只要繼續運營,虧損就會不斷擴大。

網傳公告和闢謠公告

國家發改委對於軌道交通的客運強度要求是,初期地鐵每日每公里0.7萬人次,輕軌0.4萬人次。

從4月份的數據看,地鐵客運強度達到0.7的只有18個城市,青島、天津、大連、寧波、昆明、長春、福州、佛山、貴陽、無錫、濟南等城市都沒有達到國家發改委的要求。

而一批客運強度低於0.1、只有1條或2條軌交線路的城市,不僅現期客運強度不達標,遠期來看,達標的概率也比較低。

如果沒有服務旅遊業等作用加持,未來這些城市的軌交將成爲財政負擔,同樣面臨停運、拆除命運。

再看各地民航機場的情況。

和地鐵客流強度同理,機場的旅客吞吐量,也是機場運營的關鍵指標。

機場客流量不足,不僅導致賣票等直接航空收入少,機場周邊的租賃、餐飲等非航空收入也起不來。

來源:安安小小姐姐說城市

無獨有偶,最慘省份裡又有甘肅。

甘肅省的機場,只有蘭州的旅客吞吐量過千萬,酒泉的過百萬,其他慶陽、張掖、嘉峪關、隴南、天水等旅遊吞吐量都沒有過50萬。

以下是2023年旅客吞吐量未過萬的機場,其中2022年旅客數爲0的機場爲2023年新開的機場,比如河南安陽紅旗渠機場。

除去新開機場,2023年機場客流量最少、下降最多的有:

貴州黔南荔波機場,旅客292,同比下降97.3%,

甘肅天水麥積山機場,旅客327,同比下降98.4%,

遼寧鞍山騰鰲機場,旅客4449,同比下降87.8%,

貴州黔東南黎平機場,旅客4433,同比下降70.1%。

這些機場客流如此之少,慢慢收不抵支,可能最終也會走向關停。

總的來講,隨着房地產出現拐點,城鎮化出現拐點,財政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財政,也出現了拐點。

過去20年,是城市發展大躍進的20年。我們習慣了城市一日千里的變化,習慣了城市基礎設施很快地更新。

許多城市之間,也存在互相攀比的心理,即使不具備修地鐵、建輕軌的條件,也會通過賣地、發行地方債等方式,超前投資,把有軌電車、輕軌、地鐵項目修起來,哪怕先修一條嚐嚐鮮。

然而,建成和開通只是費用支出的一部分,運行維護,其實也需要巨大的費用。

當財政收入收緊之後,地方賣地不靈、發債規模又受到中央控制,不少城市扛不住了。

機場、軌道交通、會展中心等奢華基礎設施怎麼辦?只能廢棄,造成大量資金浪費。

我們經常看到新聞說,很多地方連公交車都開始運營不下去了,連深圳的公交車,也開始賣早餐賣飲料,自己造血創收了。

當然,這也反過來給我們帶來一些教訓。

地方政府需要反思,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發展、人口是否匹配,開建之前就應該對客流量、運營成本進行充分考量,特別是如果財政補貼沒有可持續性,還應不應該做這樣的鉅額投資。

對於購房者來講,我們要意識到,城鎮化時代的馬太效應纔剛剛開始。

有人口增長的大城市或者其都市圈城市,未來基建可以繼續擴張,包括新修地鐵、新建高鐵線路、拓建機場等;

那麼,三四五線城市,面臨人口流失加劇難題,一些公交車線路停運、一些學校合併,甚至出現買房時候家門口有輕軌,住了幾年線路被拆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學校、交通慢慢凋零,房子的價值也隨之下降。

所以說,人口問題慢慢演化到經濟層面,我們就知道該如何選擇城市不動產了。

有人口增長的、經濟增長的大城市及其都市圈,不動產價值會高於人口流失、經濟衰退的三四五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