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不同,“宰相”的名稱各不相同!網友一致說:唐朝的,最好聽

宰相,是我國古代僅次於君王,或皇帝之下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

“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爲相禮之人,有輔佐之意。太宰與相合稱爲宰相,最早見於《韓非子·顯學》。

宰相一職,責任重大,上以輔佐天子,下以教化人民,內以監理百官,外以安撫諸侯藩國。所以能達到宰相之職的人,都可謂人中精英。

宰相的具體名稱,隨朝代的更替常有改變,除了大家熟悉的“丞相”,還有太宰、相國、大司徒、尚書令、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同三品,內閣大學士等叫法。

今天文史君集中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宰相名稱這些事,看看哪個名字最好聽?

丞相,大家都比較熟悉,歷史上最有名的可能就是諸葛亮,諸葛丞相了。

當時在魏國陣營中,曹操也是稱爲“丞相”的。嚴格意義上講,丞相這一詞,也就是從三國纔開始,成爲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輔佐皇帝總理百政的官員,成爲百官之長。

那麼這時候就有人會說,其實在戰國時期就有丞相了,李斯,還有蘇秦,張儀,當時都是秦朝的相國。是的,他們都是相國,但是和丞相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據考證,丞相與相國不同,丞相是相國的副手,相國在先秦時期就有相、相邦等之名。

單從字面上講,“中書令”這個名字真好聽,一看就有文化味。

中書令在漢朝時期就已經設立,漢武帝時以宦官擔任中書,稱中書令。在那個時期,中書令主要是幫助皇帝在宮廷處理政務的官員,中書令負責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封事”,責任重要。

司馬遷中年以後,在天文方面學識過人,就以太史公的身份擔任過中書令。那個時期,中書令朝位在丞相之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中書令。

中書令一官最爲清貴華重,常用有文學才望者任職。如,南北朝時期,謝安曾擔任此職。

同平章事,原則上來講是簡稱,原名稱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平章事最初用於唐太宗時。自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始,實際擔任宰相者,或加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名義。

宋朝初年,還沿用爲宰相官銜,到了元豐改制時廢。南宋初恢復,乾道時再廢。五代時期,“同平章事”雖是宰相,但那時樞密使權重,“同平章事”的實權被剝奪。

歷史上,擁有這一頭銜的官員也很多,但大家最熟知的就是狄仁傑,在《神探狄仁傑》裡,細心的朋友應該都有注意,狄仁傑常常會以“鳳閣鸞臺平章事”身份示人。

參知政事,這個名字也很有文化味,是中國古官的職名之一。

最初的時候,參知政事只是一個臨時差遣名目,到了唐太宗貞觀十三年,以劉洎爲黃門侍郎、參知政事的時候,“參知政事”才正式成爲宰相官名。

到了宋代,參知政事已經演變成爲一個常設官職,職位相當於“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爲了削弱相權,增大皇權。

宋朝時期,擔任這個職位大家最熟知的兩個人,一個是王安石,一個是范仲淹。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同時期宰相的名稱也不盡相同,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尤其是每一個名稱的背後,除了有一定的故事,且每一個名字都很有文化味,極具美學。

讀者們,關於“宰相的這些別稱”,大家最喜歡哪一個呢?歡迎點在看,留下您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