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好工作的斯坦福博士還不如上岸的鄉鎮公務員

質疑聲反對聲大都認爲這是大材小用,是暴殄天物。

但斯坦福如何?博士又如何?

到鄉鎮到基層就一定很差嗎?

就這麼看不起鄉鎮看不起基層嗎?

有如此情緒,無非是有的人認定,國家不重視人才,同時學歷已經貶值了,爲自己的悲觀論點添加論據罷了。

殊不知,基層是最大的舞臺,羣衆是最好的老師,實踐是最佳的途徑。

一則,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我們國家林子大,人多,人才也不少,不要杞人憂天如此是人才浪費。

現在就業形勢多嚴峻啊,市場經濟,自由發揮。

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學士碩士博士一大堆。

先生存再生活,待業的博士不如上岸的鄉鎮公務員。

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先找份穩定的工作幹着,再騎驢找馬,主打一個步步爲營、穩紮穩打。

二則,人各有志,各其所好。

說不定人家就想進體制內找個安穩的工作呢。

作爲局外人,我們其實無權干涉,這是人家的權利和自由。

《水滸傳》告訴我們,宇宙的盡頭是編制。

相比體制外朝不保夕、受不完的窩囊氣,人家作爲“下嫁”鄉鎮的人才,那絕對是隻要不作死就不會死。

好多人厭倦了內卷和城市喧鬧的生活,卻又脫不掉長衫,而人家起碼很有勇氣。

在體制內,“只要你不想當副科,你就是副縣”。

這份工作“相當可靠”,旱澇保收,各種保障到位。

而且在“官本位”思想濃烈的北方,那可真是很有“做官”的感覺。

三則,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也有人說,哪怕進體制內也別去鄉鎮啊。

根據當地招考政策,明確該崗位面向本市戶籍人員。

人家是當地人,人家學成歸來,回到家鄉,報答父老,有何不妥?

而且離家近,不論是孝敬父母,還是走親訪友,那都很方便。

相反是很多質疑的人卻習慣性地嫌棄家鄉鄙視家鄉,一整個忘恩負義。

有人詆譭嘉峪關,有人直奔百色山。

面試的時候是堅定的布爾什維克,考上了就成了精緻的小布爾喬亞,黃文秀始終是少數啊。

四則,避其鋒芒,韜光養晦。

參加縣級以上公務員招考面臨的競爭壓力更大。

相比之下,此鄉鎮公務員崗位既有戶籍限制,又有最低服務年限的要求,要求是比較苛刻的,這也就排除了很多競爭對手,競爭壓力自然小,甚至只要過平均線就能上岸。

如此選擇可謂穩妥,再加上如前所述的那些因素,前途不可限量,長遠看就是“曲線救國”。

五則,響應號召,蓄勢待發。

現在政策規定,幹部提拔重用要有一定的基層工作經驗。

人家直接投身基層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再經摸爬滾打必定平步青雲。

作爲來自世界名校的海龜博士,去那麼一個不被看得起的犄角旮旯,屬於金鳳凰飛回小草窩,屬於鶴立雞羣。

而當地的領導幹部和父老鄉親出於愛才惜才,必定會高看一眼,必定會厚愛有加。

根據相關規定,博士入職公務員一般享受正科級待遇,那是和鎮長、書記一個待遇的。

同時作爲金豆豆,很容易在晉升提拔問題上被上級領導和組織關注關心到,被打造成宣傳的範本和招引人才的招牌。

在人情社會的家鄉,下面和四周是擡頭不見低頭見的親朋好友,上面是欣賞厚愛的領導組織,那開展工作、增長才幹、提升政績不就是手拿把掐的事兒嘛。

哪怕是在鄉鎮,但大概率委以重任,又大概率被提拔到縣級甚至到市級,真正說去長期當一個基層的苦逼“打工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你是去當體制內的“民工”的,而人家是去“鍍金”的。

最後,廣闊天地,大有作爲。

你笑人家太瘋癲,人家笑你看不穿。

莫以短淺的見識、勢利的心眼,去胡亂揣度人家長遠的規劃、淡薄的心態。

當然,還是希望,把申論寫在大地上,把面試答在羣衆裡,把理想實現在基層中,把信仰踐行在雙手中。

同志!加油!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