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雷情緒失控!罕見發文大罵“私生”,自己被24小時監控受不了
討厭私生,給我自由!”
2月8日的深夜,正在與好友聚餐的張雲雷,突然連發幾條評論,怒斥“私生”。
爲何素來有着“好脾氣”之名的張雲雷,會如此生氣,甚至直接在網上發聲?
這件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呢?
聚餐被“騷擾”,張雲雷怒斥私生
2月8日,年初十一,張雲雷與好友們難得相聚。
張雲雷還特意在社交媒體上發了合照,跟粉絲分享喜悅。
當然,也沒忘了向粉絲表達愛意,稱粉絲是“誰也不能超越的”。
看得出來,張雲雷當時的心情,應該是極好的,跟朋友相聚也很愉快。
然而,晚上十一點多的時候,張雲雷忽然連發四條評論,怒斥私生。
猜測一下,與友人聚完餐後,張雲雷應當是十分愉快地返回了住所。
但沒想到,在住所周圍發現了幾個鬼鬼祟祟舉着相機拍他的可疑人員。
聚會的好心情瞬間沒了,沒想到過年期間,這羣私生也這般“敬業”。
好不容易避開他們進入家中,又從門口的攝像頭裡,看到幾個人逗留在門口的身影。
實在是忍不了,也實在是深感恐怖,才發文斥責。
剛開始,張雲雷還留有幾分餘地,語氣頗爲溫和地讓私生給自己“自由”,還加了“謝謝”。
但或許是見門口逗留的人,依舊沒有離開,覺得自己的“客氣”,沒被放在眼裡。
才間隔五分鐘後再度發文,稱自己在家被監控,受不了了,太恐怖了,讓私生不要這樣。
十幾分鍾之後,他又接連發了兩條,從“請遠離我”到“滾”。
看得出來,他當時的情緒已經無法控制地崩潰了。
可能是私生不僅沒將他的“斥責”放在眼裡,還變本加厲地“騷擾”他。
畢竟私生可是十分恐怖的存在,說不定通過張雲雷發文得知他在家之後。
就更不願意離開,甚至可能還會在門口按門鈴、敲門、大聲表白等等,做出騷擾他的舉動。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情緒再穩定,也得崩潰。
相聲界流量小生張雲雷,私生問題難解決
8歲學藝,10歲登臺的張雲雷,一首《探清水河》讓他成了相聲界的流量小生。
粉絲量堪比頂流明星,相聲專場更是辦得跟演唱會一樣熱鬧,粉絲自發地爲他應援。
當時的張雲雷紅極一時,影視綜都有所涉及,個人專場也開到了海內外。
然而在“調侃事件”發生後,他的事業遭受打擊,基本上暫停了相聲的工作。
之後再出現,就是以歌手的身份出現了。
雖然經歷了爭議事件,也暫停了相聲工作,但他的粉絲黏性大,依舊有不少粉絲追捧。
做歌手倒也做得風生水起,發行的專輯依舊成績亮眼,還登上人氣榜榜單,拿下不少獎項。
作爲轉行成功的“流量小生”,靠着粉絲吃飯,對粉絲自然是用盡心思地“呵護”。
這時,就難免有些私生出現。
私生這類羣體,是十分可怕的存在,有不少明星都不堪其擾。
曾經有韓國藝人,在節目上談起自己遭遇私生的經歷。
“被陌生手機號發自己在家裡背影照”“在家裡睡覺被私生偷親”“家裡好像被安裝了監控”。
這種私生的行爲,已經到了可以報警的地步了。
無獨有偶,國內也有不少藝人被私生騷擾,不堪其擾。
被跟蹤騷擾、被當衆潑水、被安裝定位器,被激光燈照眼睛等。
坐個電梯被跟着拍就算了,私生還會按着電梯門不讓關,只是爲了多拍幾張。
更離譜的是,藝人家人及工作人員的住址,和電話都被扒出,騷擾不斷。
在藝人直播時打電話驗證手機號的行爲,更是屢見不鮮。
蹲守在藝人家門口,按門鈴,敲門窗,潑水,翻垃圾,甚至打砸門窗的行爲,也是經常被報道。
除此之外,去藝人住過的酒店,翻找藝人使用過的東西,再高價拍賣,在網上也可以經常見到。
被騷擾的對象,也已經不只有明星藝人了。
不少的體育運動員,甚至還有網紅、知名記者、人氣作家等等都被私生跟蹤騷擾過。
基本上有點粉絲量的,都難以避免被私生騷擾。
這些行爲很多已經觸犯到了法律的邊緣,甚至很多都可以直接報警處理。
大多數情況下,藝人也都是會直接報警。
但爲何還屢禁不止呢?
因爲這些騷擾行爲,沒有造成實際性傷害,所以大多數情況下也就是口頭批評。
這也導致,私生有恃無恐,行爲更加猖狂。
甚至一旦被“惹怒”,還直接追着藝人罵,搞不清到底是在“追星”還是“尋仇”。
更讓人意外的是,做出這些行爲的私生,有很多都還是未成年的少女。
本應該是天真爛漫的年紀,不在校園讀書學習,卻跟賊一樣爲了一己私慾蹲守在藝人家門口。
本應該是聽話懂事的年紀,卻揹着父母,瞞着親人,做出違法行爲。
這種行爲的產生,一方面是因爲病態地崇拜偶像,做出過激行爲,滿足自己“追星”的慾望。
另一方面,這類羣體,往往法律意識淡薄,爲了博關注,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私生精神綁架式的“追星”,追的到底是喜歡的“明星”,還是自己的“私慾”,似乎顯而易見。
如今,飯圈年齡低齡化明顯,各種“離譜”的飯圈行爲也屢見不鮮。
一些心智還不夠成熟的孩子,很容易在不軌之人的誘導下做出過激行爲。
粉絲與私生之間的距離不算遠,可能僅因爲一時之念,就成了私生。
此前體育界,已經對飯圈行爲做出整頓,盡力減少粉絲過激行爲對運動員的影響。
也希望,追星的粉絲,不要因爲自己的一時私念,讓星星蒙了塵埃。
結語
張雲雷,因流量成了名,也被流量所裹挾。
成名的代價,就是四處可見的騷擾與批判。
但公衆人物也是人,享受公民權利,他們的隱私也需要被保護。
而私生這類,爲一己私慾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羣體。
雖然大多數年紀不大,但他們的行爲,可以寬容卻絕不能縱容。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