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新片,可惜了黃金團隊,可惜了好演員

麥家小說改編、高羣書執導、一衆金牌演員壓陣的《刀尖》,目前豆瓣開分6.4,這還是在如今某瓣評分被普遍認爲偏高的情況下。

對比導演多年前的佳作《風聲》,更是差異明顯。

如果說《風聲》是密閉空間中壓縮濃度密度的絕佳示範,那麼《刀尖》則鮮明呈現出“邏輯不夠、煽情來湊”的空疏和潦草。

從2009年的《風聲》到2023年上映的《刀尖》(積壓五年),諜戰片瓶頸、大有“十年之癢”的尷尬。

來,展開講講。

一,潦草粗疏既視感

故事背景設定在1940年汪僞治下的南京,各方勢力魚龍混雜,這一背景模塊素來因其戲劇方面的可塑性而備受青睞,也便導致了高度同質化、堆砌化的潛在語境。

優秀諜戰片珠玉在前,《刀尖》作爲大致線路、畫風結構都無甚新意的傳統諜戰片,註定已失先機。

如此背景下,要麼品相硬核、要麼價值情緒感染力強烈,否則很難異軍突起。

但《刀尖》着實有些虎頭蛇尾,開頭拉出辦公室複雜人員相,一副“人均心黑手黑厲害難對付”的架勢,但故事越展開越潦草降智。

辦公室裡第一個領盒飯的是沙溢飾演的李士武,對比後續的領盒飯方式,這段相對算槽點較少。

嚴刑逼供暴露,他被祭天領盒飯。

劇中野夫同時殺他和明知不是兇犯的頂包者,手黑的特色很明顯。

第二位領盒飯的是金世佳飾演的秦時光。

發現女主有丈夫,在山上孤身一人持槍威脅。

一番槍戰打死女主丈夫,不趁機反殺、反而跑去司令部門口下跪求助?這個腦回路能升到這樣的級別?

女主潛藏的神槍手和男主同時開槍,後續查得也非常糊弄事。

越往後槽點越多,看起來很厲害的副局長,如此簡單輕鬆就被子彈陷害?

不是,你們這屆諜戰的手法怎麼越玩越小學雞呢?

影片中不乏血腥殘暴的場面,比如對馬仁(李淳飾)用刑、絞殺李士武、比如俞至仁死後被放進缸中澆硫酸,但物理層面的殘忍衝擊、搭配故事邏輯層面的荒誕粗疏,非但沒能形成彼此交織互爲依託的整體感,反而更容易凸顯割裂和荒腔走板。

戲裡金深水所謂手刃仇敵的方式,是通過往日級別並不高、關係並不密切的一位路人甲同事,進入行刑隊射殺盧敬瑜。

他們系統腐敗人盡皆知,但隨隨便便就被安排進行刑隊,這也太隨意了吧?

更離譜的是大反派野夫,當街辱罵一位準備切腹的、然後一言不合就被對方殺害。

三四人勇闖會場、絞出天翻地覆效果,已經很有“誇張效果大於紮實肌理”的難言既視感了,後續走勢更是牽強。

諜戰片核心要義,是在邏輯嚴絲合縫基礎上的智力遊戲快感,是正邪善惡黑白交錯的價值取捨,是對晦暗人性複雜格局觀照的唏噓感。

《刀尖》坐擁煊赫陣容,效果卻有幾分“有形無實、有名無核”之嫌。

二,價值線的割裂感

影片中抗日組織山林間聚會,金深水一旁默默聽,橋段雖有生硬之嫌,但價值講述模塊也算到位。

軍統腐朽、汪僞晦暗,金深水從一個火坑跳到另一個火坑,唯一的生路和光明在哪裡,答案很明顯。

從個人“家人全部被殺”的家恨,到山河淪落日寇鐵蹄下、泱泱民衆慘被屠戮的國仇,劇中抗日小組衆人的動機出發點都很自然。

女主身邊的狙擊手阿牛,最後掩護男主女主逃走,獨自留在敵人重重包圍之下。

影片借張譯旁白來說“他或許死得悄無聲息”“或許死得壯烈”,和畫外音相對的是阿牛在竹林間被敵人猛烈炮火瘋狂圍攻的犧牲畫面。

青山埋忠骨,竹林掩英魂。

雖然但是,這位阿牛你剛剛不是還在城裡被裡三層外三層圍着麼?怎麼就跑到(郊區)竹林裡去了?

當然你可以說“旁觀說了或許”,可以將之視爲某種想象中的抽象又具象的英雄表達,但觀感依舊割裂,依舊有“上價值和講故事沒能水乳交融水到渠成”的遺憾。

(預告片中沒找到對應畫面,貼一段混戰吧)

影片中對南京城的呈現,頗有些雨霧朦朧、大雪蒼蒼的意境鋪陳。

局中兩方人馬對峙,在飯桌上假惺惺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轉頭在船上就悄悄表示要提防對方,各自心懷鬼胎;夜晚湖泊水波粼粼、燈光星星點點,古老的美好圖捲成爲夜色秘密裡的森冷註疏。

再比如蔥翠山林,往往是白茫茫一片氤氳看不清的遠景(一度讓我懷疑影院銀幕出了問題),與其說是虛寫山川河流,不如說是以景色的模糊混沌來同構襯托境遇的含混周折。

江山處處是烽火,虛假的花團錦簇裡都是刀光劍影,雖則影片未能拍出特別細膩紮實緊張的“高能諜戰”既視感,但部分鏡頭和橋段依舊挺帶感。

張譯、黃志忠等一衆優秀演員都很有魔力,劇情脫節歸脫節、邏輯跳躍歸跳躍,哪怕是在奇怪的角色動機和斷裂的敘述橋段中,表演也依舊很出色。

郎月婷是有質感、有辨識度的大青衣既視感,影片中某些奇怪橋段限制了她的發揮,期待未來能在更好的本子中看見更“人和戲互相成就”的她。

三,情感線尷尬

金深水和靜子這條線,一言難盡。

一個日本遺孀、且是劇中日方重要人物的外甥女,一個軍統臥底、妻子孩子曾經慘死日本人之手。

標準的國仇家恨模式,大時局大概念下身不由己的兩個小螞蟻。

影片想跳出宏觀仇恨敘事,做更細緻微觀的人性複雜描摹。

出發點是要追求更有人性、複雜性、藝術性的內容,但實際觀感挺粗糙。

金深水錶示屈辱,執行任務別有用心接近靜子很屈辱,而“居然恨不起來她”更屈辱。

如果有更多的篇幅、更專門的章節或者更開放的架構,或許可能在“家國之仇vs個人之情”上更有建樹一些,但目前觀感是俗套且狗血、飄忽且不乏金手指之嫌的平庸套路。

在功用上,靜子爲後續金深水反攻提供幫助,顯得很“機械降幫手”、很工具化。

在情感上,這段和大英雄敘述的氛圍格格不入,顯得割裂且怪異。

更值得吐槽的是陳耀“你把小穎娶了吧”。

黃璐、曹衛宇都是優秀演員,但架不住在路人甲戲份中出現如此奇怪的內容吧。

作爲引路人陳耀究竟做了什麼、電影也沒功夫展開講,僅僅在念白中數次提及,他悲劇的一生以病牀上“抽菸”(短暫且最後的放縱享受)、“託付妻子”做結。

戲份屬性上,支線散漫凌亂,勾勒得淺且雜;

“託妻”觀感更是非常難評:自認悲情偉大嗎?你老婆又不是未成年人需要託孤,輪得到你們倆贈送人口嗎?(儘管有時代侷限這一設定依舊很多槽點)。

類似情節影片中出現兩次,女主角在丈夫死後和二哥(無血緣關係)假結婚。

一時之間不知該問你們究竟是對寡嫂有什麼情結?還是走錯頻道了?

當然這段假結婚的婚禮,剪輯的對比呈現很有衝擊力。

一面是婚禮上的言笑晏晏、鮮花着錦,賓客雲集,仇敵大肆宣揚他們的勝利;

另一面是家破人亡、慘遭傷害的血色往事。

一喜一悲、一恩一仇,以極其直觀、慘烈的方式出現。

雖然邏輯也站不住腳:作爲臥底你們夫妻倆這滿滿仇恨滿滿悲傷絲毫不加掩飾的神情,是生怕暴露不夠快嗎?

諸多細節,都顯示出“需要戲劇情緒”和“妥善安排故事細節”之間未能兩全的搖擺和草率。

舒心結語

《刀尖》殺青之後塵封數年、方纔出現在大銀幕上,不知其間是否缺失刪改。

《刀尖》不必是《風聲》,創作者不必永遠重複以往套路,也不太可能始終屹立頂峰、高居浪尖,然而對比《風聲》、《刀尖》委實像更任務化、臉譜化、煽情化的流水線產品。

明明這些名字出現在一起,就能叫人不自覺生出“打造下一個行業標杆”的期待,潦草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