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第三方平臺

(圖/本報系資料照)

民衆黨纔剛開過記者會,宣佈將與「勤業衆信」合作,成立可據以考覈黨內從政人員的「第三方平臺」;未料才隔一晚,就由「勤業衆信」單方面中止,宣告破局。

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民衆黨構思「第三方平臺」爲時已久,目的在督促黨員守法守紀,借外論之,甚至接受匿名檢舉,以期達成公開、公平、公正的裁斷,這不僅僅對樹立民衆黨的形象至關切要,更是其他政黨所應樂見、並起而仿效的良方。卻不料大綠、小綠羣起而攻,將良善美意曲解爲「外包」、「不信任中評會」的假戲,目的在針對柯文哲,企圖借抹黑的方式,橫加攻擊。

政壇魚龍混雜,賢不肖皆可能廁身其間,且因派系、人情,多方糾結;各政黨雖皆有「中評會」的設置,用以考評,但往往不免有吃案、掩護的情況發生,甚至連「中評會」都被矇在鼓裡,傳言藉藉,更難以辨其真僞。如國民黨的徵召風波、民進黨的#MeToo、光電、雲豹等案,黨內的「中評會」絲紋不動,真相如何,根本無法釐清。

民衆黨雖是新興政黨,卻早已窺知其弊,故先以「第三方平臺」作爲防弊之用,實屬先見之明。「第三方平臺」的好處,一在專業,以「勤業衆信」而言,雖是掛會計師事務所招牌,其實業務範圍極廣,包含徵信、調查,皆有專擅人才,這對人力尚未圓足的民衆黨而言,實爲大有裨益之舉。二在信譽,「勤業衆信」全球有300多個客戶,本身立場公平、公正,早已是業界知名的典範,由其出面蒐證、調查,不僅可以避免人情徇私之弊,而受調查者也較易心悅而誠服。

事實上,「第三方平臺」是不乏其例的,如所謂的「事實查覈平臺」,早已有人設置,專門針對坊間的許多不實流言作糾舉、澄清,是頗能遏止一些「假訊息」的。但是,這些機構往往並非營利事業,極易受到某些意識形態的影響,避重就輕,反而使人懷疑其公正性。由類似「勤業衆信」的機構主持,信譽第一,就足以避免這項爭端。臺灣政壇混亂已久,豈不正應有類似平臺的出現,使弊絕而風清?

「第三方平臺」以其專業調查,真相既較爲可信,而裁斷仍可交由「中評會」,省時省力、公開公正,又豈會只是虛晃一招?

可惜的是,「勤業衆信」一夕變卦,其理由是「因部分媒體報導已嚴重誤導社會大衆」,如果其間未有龐大的壓力,不是「綠色恐怖」作祟,當不至於如此出爾反爾吧?可惜的是,「勤業衆信」雖標榜「中立並遵循專業規範執行相關業務」,其實也已失去了「中立」與「專業」的原則,真不無令人遺憾之處。

但是,民衆黨既定的方向不會改變,未來將會更努力尋求合格、專業的「第三方平臺」,以維繫、建立民衆黨的清新形象。(作者爲退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