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拼貼小品,韓寒的Kendom,和賈玲的肌肉

過年好!大過節(jiě)不整虛的直接開槽。

蘿 貝無所有, 聊贈一吐槽,吐槽就捱罵,捱罵更自洽。(請用王木生語氣念。)

以下是春節檔三部討論度最高的電影之個人感受。

《第二十條》

小品拼貼進案情

這個片豆瓣初一能打出8.0(現在掉到7.9)我是最震驚的,只能說如今熱門檔期的豆瓣仿若大衆點評,多少好評都沒用,你得看差評說的點在不在理才能自動去水。

《第二十條》片名指的關於《刑法》第二十條關於正當防衛的規定。全片的背景是多年來國內這個“正當防衛”這個條款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運用,大部分判決和司法調解是和稀泥。近幾年司法部門發佈了相關指導意見和典型案例,正當防衛條款被稱爲“從沉睡到甦醒”。

(△但我也不知道誰想出來的slogan寫“我愛我家”)

電影包含了多個正當防衛案例。某地檢察院本身在處理一個社會關注的案子;檢察官韓明(雷佳音)調解過一個陳年舊案,就是把正當防衛搞成了稀泥,見義勇爲者一直上訪;韓明自己的孩子在學校也見義勇爲打傷了霸凌者結果反而被霸凌者家長處理了。

問題就是,這麼多跟現實相關的司法議題,裡面還要摻和進雷佳音馬麗陳明昊小品式的吵架段落,像印錯了的兩本書強行出現在同一個冊子裡,又像是在混放不同的電視劇切片。

雷佳音馬麗陳明昊要是演個小品電影說不定還真挺好笑,挺有化學反應,不需要劇本,三個人話趕話隨機發揮就行了,說多廢的話都行。但是在“正當防衛從沉睡到甦醒”這種主題裡摻進小品,而且還是吵架的口水話,吵幾分鐘都沒有實際信息量,這不奇怪嗎?

在一次次小品式吵架的過程裡,馬麗扮演的檢察官妻子也是最刻板印象的那種。

刨掉這些小品段落只看跟案情相關也很奇怪。由於插科打諢水了太多時長,剩下的時間裡有三個案子,每個案子的展開都不夠認真。案情推進就是隨機播放,想哪兒算哪兒。

孩子在學校阻止霸凌被冤枉,但孩子的家庭背景被設計成了“爸爸是檢察官舅舅是公安”。咱不是說有權力崇拜,客觀來說這樣的家庭背景,孩子在學校見義勇爲還被倒打一耙的概率是很小的,就算髮生了,爸爸和舅舅到學校瞭解情況調監控做受害者心理疏導說服他出來指證,不都是比普通家庭容易得多嗎?

主案件是貧苦夫妻長期被虐待霸凌後丈夫自衛砍人,講得相對多一點,但是也是沒法細琢磨。郝秀萍(趙麗穎)是受害者也是關鍵證人,好不容易找到她了,竟然是兩個檢察官及其家屬私下保護。檢察官呂玲玲(高葉)和韓明(雷佳音)帶着受害者郝秀萍出去找另一個關鍵證人,不通知警察,臺詞是“不要打草驚蛇”???誰是蛇???你要是準備說警察隊伍裡有黑警也就算了,這不是也沒有嗎,而且警察男主的大舅哥啊。緊接着就是兩個檢察官降智到出門都不帶證件於是被工地保安拖走了,導致受害者被黑惡勢力直接堵上,幾番逼迫一激動跳樓了。

趙麗穎演受害者跳樓這一段演得挺好,也是網絡熱傳的催淚段落,但是前情實在太莫名其妙了。這麼殘酷的劇情,前幾分鐘保安拖走檢察官還跟演小品似的,鏡頭一轉那邊已經快出人命了。這不兒戲嗎?

本來一路堅持正當防衛邏輯的是女檢察官呂玲玲(高葉),這麼一番降智操作後,女檢察官就停職了。男檢察官韓明(雷佳音)順理成章撿漏了一個社會關注的大案,高光發言全給他了。

如果兩個人出去辦案必須有一個停職,爲什麼不能是韓明停職,這案子是呂玲玲親手盯住捍衛弱勢羣體的啊?雖然,女檢察官呂玲玲的塑造也是隻有刻板印象,能幹的職業女性就直接被塑造成“講話兇、滿世界跟人吵架”。

主案件中受害者郝秀萍被強姦。按照觀衆看到的順序,《滿江紅》《堅如磐石》《第二十條》,張藝謀已經連拍三部戲都有強姦了。不是說,我們不想面對現實中女性處處受侮辱受損害的現實,但拍攝視角究竟是同情受害者還是消費受害者,這當然是有區別的。《滿江紅》和《堅如磐石》都是不必要的強姦戲,去掉了並不影響“壞人罪惡滔天”的設置,但這兩部戲着重要展示強姦了女人是“破壞了貞操”,不是聲討犯罪,而是強化“女人清白不可玷污”。《第二十條》裡是黑惡勢力橫行鄉里,侵犯女性是高發案件沒錯,但依然是“強姦女人以懲罰男人”的邏輯,侵犯戲份更強調丈夫被鎖在門外的屈辱。郝秀萍這樣一個美麗而殘疾的女性生在那樣的環境裡生存完全是地獄模式,她人生中從小到大苦難當然數不勝數,甚至婚姻大概率也是她苦難的一種,但電影裡對郝秀萍的呈現還是男性中心視角的。

不重要的問題:劉耀文會演戲嗎?劉耀文話都說不清楚,同時組裡還有個打醬油卻更會演戲的史彭元。現在大導爲了用流量就直接裝瞎了。

適合人羣:我已經想不出來誰適合了,反正我不適合,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家人也看不下去。估計粉絲喜歡看吧。

女性角色相關:女性角色比例較少,雖然馬麗高葉趙麗穎都對劇情較爲重要,但角色刻板印象、高光給男人、消費受害者,這些戲份安排都更讓我覺得女演員的努力沒有被好好對待。

《飛馳人生2》

Kendom

全男電影。

經過了一年又一年被罵直男癌,韓寒大約已經知道自己不具備引入女性角色和孩子角色的能力,直接棄療不要了。之前《四海》還硬讓女主說了點啥時髦臺詞,現在也不用裝了。

《飛馳人生1》沈騰還有個孩子,他父愛如山才復出,這一集直接說孩子讓富裕的親生父母帶出國了,也別當父親了,反正韓寒拍的父親哪有一個咱能看的。

這種思路之下你問這電影有沒有冒犯女人,答:沒有女的。

下一個問題,《飛馳人生1》不是男主已經死了嗎?那現在就解釋成開放式結局了。

不過,爲了嚴謹我又拉了一下上一部的結局,這是從懸崖飛出去的啊,飛出去之後還播放一首《奉獻》來煽情,要拍續集又說沒死。行吧。我大男主又回來了。

開場還是韓寒式抖機靈,什麼老頭樂小車取洋車名字之類的。後面連抖機靈都少了。

這個戲現在還有人愛看,就是因爲韓寒現在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賣座之道,就是以拍賽車來拍男人開掛。反正他是真喜歡車。

飆車大戲中觸及到了比賽規則制度不公正的問題,男主上一部飛出懸崖都沒死,怎麼落地的不知道,但是這一部給編成了勇奪第一卻因爲鉛封丟了而成績作廢,在護送下一個大男主預備役(範丞丞)賽車的過程裡,張馳(沈騰)發現了對手作弊和主辦方的不公平,順便也發現自己當年的鉛封,組委會卻對過往的錯誤也含糊其辭。

這一小段戲倒是很生動的“不公平不公正”羣像,掌握權力的人和稀泥,制度漏洞沒人管。一瞬間想問“咋大哥想起自己寫博客的時候了”。

飈完車了發現還是我想多了,制度不公正規則不公正,男主找到鉛封后落淚問“我自己的清白”,組委會的瀆職,這些終究是忽略不計。只要贏了這一場,接着抖機靈拍個段子當彩蛋。我還以爲男主怎麼也要喊兩句我原來是冤枉的發起對組委會的拷問吧,不然這人物都解釋不通了,怎麼之前那麼在意的事情現在忘了。還真就忘了。

電影就是活生生的Kendom,是定製給男人的塑料玩具,絕對符合此刻所需要的成功學觀點。

贏了出口氣就可以了,連男主蒙冤也只是天選冠軍路上作爲佐料的曲折。韓寒40歲了活得還不如十幾歲。十幾歲還憋着思考社會人生呢,40歲衣食無憂唯愛賽車,他所能想到的煩惱就是賽車贏了別人不認,他能想到的解決方案就是歷經困難終於贏了。

“贏”這個安排本身是一種退步。上一部讓車飛出懸崖,還能算是超越輸贏。現在就,反正都贏,幾年不比賽了也能贏,車子破也能贏,路上有人搞破壞也能贏,規則不利於我也能贏。

有一些女觀衆積極表示“我是女的我也愛看”。我想說,自從我在新版《厭女》裡發現了“借來看的”這個概念,覺得好好用啊,適用於很多創作中的情況,包括各種文藝作品的“我是女的我也愛看”。“男人至死是少年”不也是我們從小在“借來看”的東西嗎?我們在第一性的故事裡體會熱血和勝利,在真正進入賽場時發現有人在被降分錄取。

女觀衆非要看可以看,但別忘了自己是“借來看的”。

不重要的問題:範丞丞會演戲嗎,嘴都張不開?看來爲了用流量裝瞎確實是幾代導演的通病。

適合人羣:男的,韓寒粉,飆車場面愛好者。

不適合人羣:對全男陣容過敏的。

女性角色相關:沒女人。

《熱辣滾燙》

你們要這麼跳腳那我就來勁了

翻拍自十年前安藤櫻主演的《百元之戀》。當初賈玲發了個長微博說自己爲拍戲減肥了之後就很轟動,很快又有些質疑,覺得翻拍很難超越原作。

平心而論《熱辣滾燙》不是沒有問題,尤其是《百元之戀》的觀衆可能會感到,在真正投入打拳之前的內容有點亂。

我個人是覺得“閨蜜和男友出軌”這樣的劇情設計也說不上多好,當然可以這麼寫,但就是有點套路了。拳館裡其他女學員都在尖叫看腹肌這種情節是不是可以再商榷一下,現實裡普通女孩去練搏擊還算是蠻常見的。

日式情緒落在中國就是會有出入的。這也是大部分買日本版權的片方都容易不被看好的原因。賈玲的改編已經算是找到非常好的落點。只有安藤櫻才適合說“因爲我是隻值百元的女人”。賈玲是把原作那種無言的絕望的喪,細化成了中國人生活裡更常見的情況,不能拒絕任何人,用自己的付出表示自己是個好人。

到了運動段落展開就好多了。賈玲是真正訓練過,所以那種身體語言和高強度運動下的狀態是能透出來的。這種觀看感受就像是《你好,李煥英》裡她確實就是對媽媽有那麼深的感情一樣,都不是技巧問題,就是透出來了。

賈玲是自己想要去扮演拳擊手,減重後再訓練,這是屬於賈玲的變化,沒必要和別人比。

那是健身人都懂的一種亢奮。那種前塵往事都不重要的感覺就像你堅持去健身房成了強迫症就不想和別人解釋你天天健身並不是身材焦慮一樣。

賈玲可能不算會創作,所以她就拿自己去換了。或者也可以說,先把自己奉獻出去本身就是最認真的創作,她的生命已經投入了。“不叫停還能打”,唯有真正練過的人才能喊對這樣的臺詞。

雖然,煽情有些多的時候會想是不是可以更酷一點。

最好的改動是結尾。

【下段有劇透】

看《百元之戀》的結尾,一雙男女並行,當然我知道那也不是什麼純愛雞湯,但還是我真的會生出“還有必要這樣嗎有點多餘”的疑問。其實這男的來不來看她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看《熱辣滾燙》結尾會長舒一口氣。“改天吧”“看心情”。嗯。

Kendom裡,贏纔有一切的正當性。在女人打拳的故事裡想贏很重要,但不是“贏的人才正確”,保持奔跑就是結局。

就電影論電影,我很願意看到關於中日版本的比較或客觀說說問題。多提意見是想看到女導演變得更好。

但是部分男性異乎尋常的敵意震驚到我。客觀來說《你好,李煥英》和《熱辣滾燙》遠沒有到產生爭議的那種銳度(不是批評作品不好),但男性的反應卻如此之大,究竟是劇情不繞着男人轉他們就不舒服,還是看到女性能以強大的毅力把自己塑造成拳擊手身材他們就崩潰了?

《飛馳人生2》那樣的全男配置大家覺得很正常,全女電影還沒出現,就要把賈玲說成這樣?

電影的更多優點甚至是在跳腳的聲音出現之後開始顯現的。有人攻擊賈玲減肥沒什麼好宣傳的都是炒作,不禁想反問當下內娛有多少肚皮贅肉的男人還在拍戲,“沈騰瘦了”就上熱搜的時候都在誇校草回來了,同樣是演拳擊手的雷佳音那身材稱得上專業嗎?賈玲就是很優秀。

雖然也會幻想,步子有沒有可能邁得再大一點。例如此刻翻拍《百元之戀》,不如把拳擊教練換成女的(張小斐)。她們之間不需要其他關係,其張力完全可以複製原作那條“因爲消沉靠近廢柴,因爲廢柴努力而逃離”的邏輯。

可是由於國產影視在某些方面太過匱乏,以至於換個維度對比我纔想起來,哦,這是在春節檔出現了一個不白瘦幼的女主角。她存在就會被看見,被看見就能改變更多女孩。

春節檔唯一女導演電影就要遭受如此不公正的輿論,那隻能說明女觀衆如若想消費,這個檔期確實也沒有別的選擇。

適合人羣:女觀衆、健身愛好者。

不適合人羣:跳腳的。

女性角色相關:女性角色爲主,男角色都不重要。

再一次祝大家春節快樂!

~更新的文章總是被大家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