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將組建醫療信息化“航母”

11月11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大會舉行多個平行分論壇。

境內外院士學者、來自粵港澳三地的醫療衛生行業代表、生物醫藥產業代表、AI智能科技企業代表等60餘人圍繞“創新與人才”“高質量與國際”“應急與公共衛生”“事業與產業融合發展”等主題,進行了廣泛交流。

建立可持續機制,廣納環球醫療人才

在以“創新與人才”爲主題的平行分論壇中,香港特別行政區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 (醫療職系)關慧敏分享了廣納環球人才與培訓醫療專才經驗。

關慧敏透露,目前正在推出“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首批以廣東省爲試點,旨在使香港與其他地區建立可持續機制,在醫生、中醫、護士、放射等不同臨牀醫護專業進行優勢互補,提升大灣區甚至跨區域的人才交流與培訓,最終惠及患者。

推動醫療記錄聯通,組建醫療信息化“航母”

在高質量與國際化論壇上,香港特別行政區醫院管理局資訊科技主管蔡陽介紹,目前內地一些公立醫院國際院區、民營醫療集團對港式管理表示感興趣,希望運用信息化支撐管理模式,有部分已經在接洽探討。

據瞭解,目前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已經實現與香港公立醫院醫療記錄聯通。蔡陽建議廣東和香港在醫院信息化體系建設上加深聯繫,可以考慮借鑑香港特色,組建醫療信息化“航母”,將好的醫療政策通過信息化驅動前線醫護落地實施,同時在醫療科技創新平臺充分合作。

粵港澳建立傳染病信息通報、交流機制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局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主任樑亦好在應急與公共衛生論壇上表示,澳門與香港、廣東往來密切,因此在傳染病防控工作上的跨境合作尤爲重要。目前,三地已經建立起傳染病信息通報機制,以“常態時定期通報+突發跨地域傳染病疫情時緊急通報”的形式互通有無。自2003年開始,粵港澳三地每年輪流舉行會議,交流當年各地傳染病流行特點、干預措施和防控策略。廣東、香港人口基數大,在對各類傳染病的防控工作上積累了不少經驗,爲澳門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了豐富的培訓機會。

長期關注廣州的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伯明翰大學教授鄭家強透露,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將和伯明翰大學合作,在該院南沙院區籌備建設大灣區老年健康國際研究院,多學科參與,涵蓋基礎、臨牀人羣和公共衛生研究,重視成果轉化和創新。目標是在5-10年內打造一家建基南沙的國際領先的健康管理機構。

文|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穗衛健宣圖|大會提供

編輯:秦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