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想海葬「漂回大陸」...罹癌老兵為捐大體放棄治療 北醫學生動容感謝
臺北醫學大學今天舉辦112學年度解剖教學英靈追思紀念會,主題是「不畏疫情艱難 人瑞大愛永流傳」。記者林琮恩/攝影
臺北醫學大學今天舉辦「112學年度解剖教學英靈追思紀念會」,今年主題是「不畏疫情艱難,人瑞大愛永流傳」,追思對象爲9位大體老師。多名大體老師爲捐贈大體情願放棄治療,不僅讓醫學生學會手術操作、生理結構,更改變了他們對生命的看法。
大體老師塗成璜是位老兵,因報考黃埔軍校,基於對故鄉的情感,曾打算海葬,讓骨灰漂回大陸,後知道可以捐贈大體,立即拒絕海葬簽署同意書,罹癌後甚至爲此拒絕治療。塗的大女兒表示,父親是基督徒,捐贈大體遺愛世人,父親的靈早已在天家,在基督信仰中身體只是軀殼,能貢獻遺體把愛傳下去,與父親一生的志願相符。
臺北醫學大學解剖學科主任洪君琳分享,曾有一位四、五十歲的癌末患者,致電校方要捐贈大體,還詢問有哪些需求,如是否不可急救,並表示願意配合;患者過世當天是跨年夜,北醫大周邊因101煙火施放會設置路障,接體車趕在封路前把大體送進學校,「在大家歡慶新年、享受小確幸同時,有一個人貢獻身體,要讓更多民衆獲得幸福。」
本次年齡最長的大體老師是102歲離世的何畏然,他1949年隨軍遷臺後落地生根,曾因戰爭被迫放棄學業,得知兒子、媳婦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後,偕妻子一起響應,何妻比他更早離世,當時他及子孫出席捐贈程序,受到感動,均決定簽署捐贈同意書。
擔綱活動主持的醫學系劉同學說,接觸大體老師之前,與大衆一樣對死亡充滿感傷、恐懼,接觸解剖課程後,從家訪開始,瞭解大體老師生平、捐贈大體初衷,體會其作出決定的心路歷程後,慢慢發現死亡並不可怕,對生命的看法也更加寬闊,「很榮幸能代表同學,對大體老師及家屬表達謝意與敬意。」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吳麥斯表示,大體老師也是無語良師,用最無私的奉獻,讓每一位同學能實際體會醫學知識,感謝他們及家屬捨得,讓生命得以延續,恩澤予以綿延,提醒所有同學時刻記得無語良師的大愛與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