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植物新藥 進軍國際
憂鬱症通常是指重性憂鬱障礙,這種精神疾病的典型表現是患者陷於憂鬱的情感狀態,對以往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有時患者會感到難以集中注意力和記憶力減退,失眠也是一種常見症狀。
重性憂鬱障礙的病程可長可短,可能反覆發作並持續一生。大多數已知的抗憂鬱藥,會增加一種或多種單胺類神經遞質在腦內的水準,單胺類神經遞質包括: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神經滋養因子是負責神經發生的神經滋養因子之一,與健康人相比,憂鬱症患者血漿中的神經滋養因子急劇減少。
憂鬱症患者可能需要無限期服藥以防止病情惡化,更多的患者因爲副作用,提前終止藥物治療。抗憂鬱藥的療效也一直受到質疑,由於會增加24歲以下患者的自殺風險,2007年,美國FDA要求在SSRIs和其他抗憂鬱藥上加上黑框警告。
陽明大學新藥研究中心吳榮燦教授以包含700本中醫藥古籍的電子資料庫,發現赤芝是少數在古籍中被記載具有增智慧的中藥,投入多年研究後,發現赤芝萃取物及純化物具有誘發神經膠質細胞產生神經生長因子的作用,而這些神經生長因子能清除神經細胞不正常物質的堆積,讓神經細胞恢復進行長期記憶的功能,將此研究發表在國際知名的神經藥理學期刊Neuropharmacology(2012)。
此外,也由抗老化中藥純化出具有誘導神經細胞產生紅血球生成素的活性成分,可促進神經細胞的粒線體能量的生成及二量體血紅素的生成來增加氧氣的供應,在睡眠剝奪、阿茲海默病及神經損傷的實驗動物模型上證實了其具有相當的改善效果,也發表在國際知名的藥理學期刊 British J. Pharmacology(2015)。
而後續的研究也顯示其可以誘導神經細胞產生多種神經滋養因子,提升小鼠的睡眠品質。由於神經滋養因子的缺乏被認爲與憂鬱症的發作息息相關,且憂鬱症病人普遍有失眠的症狀,吳教授將以這些研究作爲理論基礎,申請美FDA的臨牀試驗許可後,在臺灣進行多中心臨牀試驗,邁向國際植物新藥市場,讓憂鬱症這種屬於西方藥物無法滿足的治療,可由抗老化中藥提供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