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看懂王掞的服毒自盡,才明白他爲什麼一輩子下了兩步棋

在《雍正王朝》中,若是問誰最老謀深算,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答案。

而這部劇之所以面世二十多年經久不衰,至今還被人津津樂道,樂此不疲的提起,也跟每個劇中人物的精彩演繹離不開。

而相對於康熙帝的大氣磅礴,佟國維的旱澇保收,張廷玉的君子不黨,還有鄔思道的運籌帷幄。廢太子胤礽的老師王掞,卻給人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是這其中最特別的一個:

他膽大包天,敢在康熙帝宣佈廢除太子之後,當衆痛斥康熙帝是無道昏君;他不怕出醜,在舉薦大將軍王的時候,竟然跳出來推舉廢太子胤礽;他更不怕死,在羞辱了一番鄭春華後,從容服毒自盡……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文章:難怪王掞說一輩子下了兩步棋,你看雍正帝怎麼報答他的?

一、

王掞作爲太子胤礽的老師,在劇中出場次數並不多,但是每次出場都有着不凡的表現,讓人記憶深刻。

他的第一次出場,是追繳戶部欠款時,給太子胤礽送了一本《大學講義》,打開後,裡面夾着九千兩銀票。

第二次出場,是在熱河事變之後,當時的太子胤礽即將面臨被廢的風險。所以,在得知皇上哪天回京之後,王掞早早等在城門口,等着康熙帝到來。

按理說,太子胤礽被他教成這個樣子,康熙帝沒有問當師父的罪就已經算網開一面了。可是等到鑾駕到了正陽門後,康熙帝竟然停下腳步,派張五哥把還跪在路邊的王掞攙扶到了鑾駕中,倆人是共乘天子車駕進宮。

是啊,太子胤礽實在是太讓康熙帝失望了,黃河決堤這麼大的事,他也不操心,把他叫到身邊也是一問三不知。老四胤禛忙前忙後,好不容易在江南賑災有點起色,他不僅不關心人家孩子生病,還背後拆臺。

等到追繳戶部欠款之時,太子胤礽的表現更差勁,不僅賣官鬻爵,還誤會自己的話,硬是把眼看就要成功的追繳行爲給叫停,使得老四胤禛功虧一簣。

這也讓不得不給太子胤礽擦屁股的康熙帝失望至極,默默嘀咕一句:

再到刑部冤案,太子胤礽的所作所爲更是讓康熙帝痛苦萬分,最後跑到尚書房對張廷玉說了一句:

隨後便是熱河事變了,被戴了一頂綠帽子的康熙帝終於忍無可忍,要廢掉太子胤礽!

二、

當然,康熙帝要廢掉太子胤礽,一方面是他確實做的不好,另一方面,他也想通過這件事來試探出那封僞造的調兵手諭究竟是何人所爲?

但是,憑着康熙帝對王掞的瞭解,自然清楚廢太子一事,很難從他那裡繞過去。而且,這次突然要廢太子,從康熙帝內心來講,並不堅定,理由也不充分:

果然,康熙帝原本想通過跟王掞同乘御輦,一來表達自己的內疚,二來表示對王掞工作的肯定,三來也是對其進行安撫,讓他能平靜接受太子胤礽即將被廢的現實。

可惜,王掞並不買賬,在康熙帝真就宣佈廢黜太子胤礽之後,他果然就跳出來反對。認爲太子雖然有錯,但錯不在一人,不能把所有的過錯都安到太子胤礽的頭上,更不能罷黜他的太子之位。

是啊,你說太子不盡職,那麼,六部公卿,有沒有人去盡職輔佐太子呢?你說太子不修德,那麼尚書房的幾位大臣,都有匡正德失的職責,他們有沒有對太子贊善匡失呢?還有衆位皇子們,皇上挨個重用給安排差事,可是又有幾個是真心輔助太子的,不僅暗中使絆子,還有魘鎮的呢?

三、

王掞畢竟做了幾十年太子的老師,就辯論來講,他是一流水平。這通話一出,懟得康熙帝是毫無脾氣,尷尬的連帽子都摘了,直劃拉腦門想對策。

但康熙帝畢竟是皇上,思索片刻後,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既然王掞說自己當父親的沒有盡責,是不教而誅,那麼你當老師的豈不是犯了同樣的錯誤?

都是千年的狐狸,身上長几根毛一清二楚,王掞早就預料到皇上會用這招。所以直言,自己的棺材都準備好了,決定以死謝罪。

這下子麻煩了!

如果承認了王掞的罪過,那就等於承認自己當父親的也失職,確實是不教而誅。不承認他的罪過,就等於否定了太子胤礽是失職,是不修德,那就不能罷黜太子。

所以,康熙帝決定恐嚇王掞,直接給他扣咆哮朝廷,侮辱君父的大罪,而這個罪恐怕會連累到他的家人。

就問你怕不怕?

可王掞不怕,人家就直言,自己全家老小30多口人,全都願意跟着老臣一起赴死。

在《宰相劉羅鍋》某段相聲裡面,有一段類似的劇情,說某一天劉羅鍋又惹皇上生氣了。於是和珅給出主意,讓皇上問劉羅鍋,他到底是奸臣還是忠臣?

若是劉羅鍋回答自己是奸臣,那手起刀落,砍了這個奸臣。若是他回答自己是忠臣,那也簡單,就以“君讓臣死,臣不敢不死”爲由,讓他自盡。

果然,劉羅鍋真就中計了,萬般無奈之下,出門打算跳河自盡。結果剛走到河邊,又返回來了,說自己跳河時被屈原攔住了:

四、

同樣的道理,如果皇上對於我王掞說的話不理睬,不試圖教育我,就將我王掞一家滿門抄斬,那你就是不教而誅的無道昏君。

如果皇上自認爲是明君,那就得考慮我王掞說的話,不能隨隨便便廢掉太子。

這下子康熙帝沒脾氣了,喘了好幾口氣,硬是沒說出話來。是啊,真把王掞他全家給砍了,總得給個理由吧?

以沒有教育好太子爲由?

那好了,就像王掞說的那樣,在場所有皇子和大臣們,包括皇上在內,都沒輔佐好,教育好太子,照這樣說,那都得咔嚓了。

不處理王掞吧,那就得承認人家沒錯,既然王掞說的話沒錯,那就不能廢太子。

就在這個時候,張廷玉跳了出來,大家看啊,這個張廷玉確實有兩下子,難怪人家最終能配享太廟。不管輔佐哪位皇上,在關鍵時刻,人家總能點出問題所在,解皇上的圍。

比如刑部冤案時,康熙帝面對老八胤禩的摺子,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就是張廷玉拿過摺子,一把火給燒了;比如熱河狩獵時,在康熙帝慌了手腳,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就是張廷玉指出了調兵手諭有假;比如康熙帝要砍了老十四胤禵時,就是張廷玉喊“小杖受大杖走”,纔沒有讓事態變得更嚴重……

類似的情況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這次康熙帝被將軍在那裡,眼看着陷入了被動,也是張廷玉提醒了一句:

五、

康熙帝這才醒過味來,好傢伙,差點中了王掞的“奸計”,王掞這個老小子,竟然跟朕玩這套,看朕怎麼反擊:

這下子王掞難過了,堅持真理吧,那自己就不能活。可是,自己去尋死,兒子就成了不孝之人了。子不孝父之過,那自己就成了罪人,也就做不了忠臣。

可是,自己要是不去死,那剛纔說的一大通話,全是屁話,胡話,啥用沒有。

這下子王掞徹底傻眼了:

王掞第二次出場,就給大家帶來了如此精彩的一場辯論,若不是張廷玉從中打岔,康熙帝當天還真有點下不了臺了。

好在,康熙帝這次廢掉太子胤礽並非出自真心,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查出調兵手諭究竟何人所爲。另一方面也是爲了下一步舉薦新太子,摸清衆皇子在百官心目中的地位,以便做下一步的安排。

總之,在發現太子胤礽被廢之後,老八胤禩一家獨大後,他又決定復立太子胤礽。好嘛,張廷玉又是善於揣摩聖意,朝堂之上給皇上解圍,舉薦了廢太子胤礽。

氣得佟國維大罵張廷玉是奸臣,廢除太子胤礽的時候,你張廷玉舉雙手贊同,現在復立太子,又是你張廷玉先跳出來,不是奸臣,是什麼?

六、

可以說,在復立太子胤礽一事上,王掞比張廷玉更加早一步遞了摺子。也正是如此,康熙帝纔在後來召見他的時候,說他當初說的話不無道理,所以就採納了他的復立太子建議。

只可惜,太子胤礽再次復立之後,更加的飛揚跋扈,肆無忌憚踐踏着作爲太子應有的德行,甚至連自己的師父王掞都給氣病了。

可以說,王掞把自己的一切幾乎都交給了太子胤礽,教他讀書,教他寫字,教他做人的道理。在太子胤礽陷入了危機之後,他不僅貢獻自己的全部積蓄,甚至差點把命都交代了出去。而他所做的一切,都印證了他送錢的時候,說過的那句話:

可惜,太子胤礽還是讓他失望了,遇到問題根本不跟師父商量,最終起兵造反,再次被康熙帝廢掉。

即使這樣,他的師父王掞都沒放棄他,在舉薦大將軍王的時候,不忘舉薦已經被廢的太子胤礽:

當然,他之所以搞出如此滑稽的一出,你以爲是他還對太子胤礽不死心,想再挽救一下?

當然不是,他是故意舉薦廢太子胤礽出任大將軍王,來嘲諷讓老八胤禩當大將軍王有多荒唐。反正這老頭兒每次在朝堂之上,不是被攙出去,就是被架出去,總之不走尋常路。

七、

其實這時候的王掞,已經不再想着怎麼拯救一下廢太子胤礽了,而是得爲自己的後代着想。

事實上,後來他對老四胤禛也講過,太子胤礽二次被廢之後,他就心如死灰,幾次想服毒自盡,但都被康熙帝派的人攔住了。而他之所以要自盡,其實就是爲了保全下一代,畢竟自己承擔了所有罪責,也就禍不及後人了。

之前康熙帝身體還算硬朗,一時半會還死不了,所以以自己的資歷在朝中,就算太子胤礽倒了,自己也倒不了。要知道,太子胤礽造反這麼大的事,作爲老師的他都沒受到牽連,足可見康熙帝對其有多信任。

可是,隨着他和康熙帝的年齡都大了,自己又被貼上了太子黨標籤,那不管誰即位當皇上,難免會被翻舊賬,那自己也不會有好果子吃。

所以,不管是上朝,還是看戲,亦或者在千叟宴上,王掞的眼光一直在盯着康熙帝看。說白了,他就是在關心皇上的身體狀況,看看他到底什麼時候立新的儲君。

這也是爲什麼“死鷹事件”發生後,王掞比那羣皇子更關心康熙帝的身體,還在門口攔着太醫詢問皇上的病情:

在得到太子模棱兩可的答覆之後,王掞推斷出,康熙帝真的不行了,自己必須抓緊時間行動,於是就有了以下兩個舉動:

一是他判斷出,老四胤禛纔是未來皇上人選,也只有他才能爲黎民百姓造福,所以登門造訪,一來看他有無意願,二來幫他除掉鄭春華。

八、

在確定老四胤禛有當奪嫡的意願之後,王掞又上了一份摺子,依然是建議康熙帝馬上立老四胤禛爲儲君,以備不測。

講到這裡,我們終於就回到題目了,王掞在跟老四胤禛對話時,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王掞出身於名門望族,屬於太原王氏,若是往上追溯的話,最早能追到秦朝大將王剪。到了明朝時期,輔佐過太子的,有一個叫王錫爵的,他曾任過太子太保。王掞是王錫爵的曾孫,只不過王錫爵雖然推動了萬曆三大徵,但他卻不是明武宗時期。所以,這裡的王掞應該說錯了,他先祖保的應該是萬曆皇帝長子明光宗。

而能對得上明武宗時期的王氏,也確實有一個,叫王守仁,也就是王陽明,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他的心學吧。只是,他跟王掞有沒有關係,這個就查不到了,估計沒有。

事實上,王陽明的功績大都是戰功,在明武宗時期,他平定了江西數年的民變禍亂,還平定了寧王之亂。之所以王掞提到他是九死一生,除了這種戰場上的廝殺以外,他還躲過多次的暗殺。比如大太監劉瑾就恨他,在他謫貶途中派人暗殺,幸虧王守仁聰明,僞造跳水自殺,才躲過此劫。

所以,先祖保明武宗,九死一生,但最終是成功了,等到世宗即位,得以加官晉爵。

當然,王守仁的狀元父親王華,也有可能是王掞口中的這個先祖,因爲王華是保明武宗即位的,反而更貼切一些。

只可惜,世宗即位之後,否認了自己皇位繼承武宗,還通過大禮議事件清洗了武宗勢力,這也是王掞心裡難解開的一個結。

九、

而王掞呢,一輩子心血都給了太子胤礽,到頭來卻鋪了一場空,所以他要想保住家族的榮耀,這條路是不能走到黑了,只能改變。

但是,僅憑王掞的幾句話,就能讓老四胤禛信任,吸納他當四爺黨嗎?

當然不行,他必須得拿出投名狀了,而這個投名狀便是幹掉鄭春華。而老四胤禛府上藏着鄭春華的事,不僅他知道,老八胤禩也知道,恐怕康熙帝也是知道的。

所以,我楊角風猜測,康熙帝大概率是跟王掞通了信兒。在千叟宴開始之前,康熙帝曾經跟王掞有過一段對話,當時他問王掞,吃藥了沒,有沒有見效?

末了又補上一句:

而康熙帝送王掞的藥叫“續斷”,更深一層的意思便是皇位的續斷了,那麼,這個藥什麼時候到火候呢?

那就是王掞上摺子舉薦儲君被打回,還罷免其職務,讓他告老還鄉的時候。這就是康熙帝所說的火候到了,那王掞收到聖旨後,自然心領神會,跑去除掉鄭春華,爲老四胤禛上位掃清最後一個障礙。

等到老四胤禛一路找到王掞府上時,一切都晚了,他已經服了毒,並留下這麼一句話:

那麼,王掞爲什麼說自己這輩子就下了兩步棋,不輸不贏呢?

十、

王掞所說的下了兩步棋,貌似一步是保太子胤礽,結果輸了,一次便是這次豪賭老四胤禛了,他覺得賭贏了。

其實不然!

他的這句話,也是表達對先祖保明武宗的一種遺憾,雖然九死一生,但並未提前謀劃下一條路,導致明世宗即位後,否定了之前的一切。

爲了避免康熙帝駕崩,新皇登位,就是自己王家謝幕之時,他只能選擇重新押寶。可是,重新押寶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這種代價便是自己的性命。

是啊,他爲什麼在做完這一切後,服毒自盡呢?

很簡單啊,他知道太多秘密了,只有自己死了,那麼鄭春華之事纔算徹底瞭解。表面上看,他仍然是執迷不悟,要替太子胤礽報仇,除掉這個壞女人。其實是爲了保護老四胤禛,把事情做到死無對證,讓老四胤禛掃除污點,以便順利即位。

另一方面,以他對老四胤禛的理解,自己就算不死,下場也不會好過雍親王府那些做秘密事情的人。

所以,他通過自己的死,賣老四胤禛一個人情,待他登基之後,看他的良心了。

是啊,他的族人已經遣散回家了,至於能不能再重回廟堂,那就全看老四胤禛的了。

至此就引出了第三步棋,頭兩步棋一輸一贏,等於不輸不贏。第三步棋纔是勝負的關鍵,只不過這步棋不是自己下的,而是雍正帝下的。

大家還記得新朝科舉一甲第一名,雍正帝親自給掌燈的那位王文昭,知道他是誰嗎?

沒錯,他就是王掞的族人,雖然在電視劇中沒有明確說,但是也能推斷出來。之前我楊角風也寫過分析文章,這裡就不囉嗦了,在原著小說中,是明確寫了,還是王文昭親口說的:

看了沒有,幫雍正帝解決了一個問題的王掞,就能通過自己的死給後人換個狀元當。而當年輔助他登上皇位的鄔思道,若是也有後代的話,即使雍正帝不給,那即位的乾隆帝會給什麼賞賜呢?

別忘了,鄔思道纔是弘曆的恩師,也是他將其帶到了熱河狩獵場上,並送到了康熙帝面前。

所以,不要小看王掞,這人精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