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燭末光,增輝日月!” 69名港澳臺“小葉子”組團上崗!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熒燭末光,增輝日月。”復旦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一年級學生紀鴻仁來自臺灣,這句古語,是他對志願者精神的理解。

“我父母覺得學好普通話很重要,所以小學就選了一間以普通話教學爲主的學校。”對於自己爲何幾乎沒有“港普”味,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大二男生麥健林是這麼說的。

“啊,我說話有東北口音了?哎呀哎呀,那肯定被我室友帶的,哈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讀大四的澳門姑娘樑惠珍爽朗地笑道。

這是昨晚出現在港澳臺“小葉子”歡迎儀式的一幕。說同一種語言,赴同一個盛會。第七屆進博會開幕之際,69名港澳臺青年“組團”上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背後,是這些青年人對祖國的情誼。

據瞭解,進博會港澳臺青年志願團由上海市政府港澳辦、市臺辦指導,由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上海市青年聯合會牽頭實施,通過復旦大學、香港青年協會、滬港青年會、澳門義務工作者協會組織招募,最終,來自28所海內外院校的69名優秀學子從200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臺灣“小葉子”首度亮相。

紀鴻仁從小跟隨父母在上海長大,喜歡在復興公園玩碰碰車,直到高中才回到臺灣。從輔仁大學畢業後,他選擇了回到上海工作,並考上了復旦研究生,重回上海校園。紀鴻仁說,作爲一個只有二十幾歲、尚無獨立經濟能力也無過多社會歷練的一名學生,他時常問自己,能給社會帶來什麼價值?參與進博,他似乎找到了答案。“很榮幸能和每一位辛勤勞動的人們一同投身城市以及國家建設,盡我的一份力給這片土地注入更多青春活力。”紀鴻仁說。他會英語,也因爲工作需要學了些簡單的法語和日語,希望在諮詢崗工作的時候,能派上用場。

來自香港臺山商會中學的蕭嘉欣今年只有16歲,是年齡最小的“小葉子”。“老師常說,抓住機會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蕭嘉欣說,不久前,她曾經隨團來過上海,在每一條街道、每一棟建築甚至每一份早餐中感受到了上海的魅力。她想在國家級盛事的舞臺上,獲得更多體驗和學習。

在香港,麥健林從中學時代起就有過不少做義工的經驗,比如參與地區志願服務隊、協助策劃活動、服務周邊社區、幫助長者使用智能電子設備等。在歡迎儀式上,他大膽登臺發言。他說,對他而言這是一次突破。“作爲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我覺得自己不能只侷限於修讀自己的科目,除了算數、寫報告這些硬技能外,我更希望可以收穫更多軟技能,去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放膽地去嘗試直面大衆。”麥健林說。

從北京到上海不過兩天,“社牛”樑惠珍胸牌上已經別滿了換來的徽章。“希望看到不同行業的最新科技,也想……突破自己!”說完,這個愛笑的姑娘又揚起了嘴角。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