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 AI高用電時代!工研院頒2大電力人才獎 4企業見證
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暨劉書勝紀念獎頒獎。工研院/提供
AI人工智慧熱潮席捲全球,面對AI模型運算與資料中心所需的龐大電力需求,許多科技大廠紛紛投入能源的資源開發與建置,帶動電力產業發展與應用的蓬勃發展,企業急需更多綠領人才加入搶攻新商機。工研院18日攜手臺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舉辦「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暨劉書勝紀念獎」頒獎典禮。
現場頒發「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及「劉書勝紀念獎」,分別給予年輕學子及已在業界貢獻所學的電力人才最大肯定,現場也邀請亞力電機、華城電機、康舒科技、臺灣汽電共生等產學研專家到場頒獎與見證,期盼鼓勵這些優秀菁英能在電力領域發光發熱,共同幫助臺灣電力轉型邁向淨零永續。
總統府資政沈榮津表示,淨零轉型已是國際當前趨勢,針對低碳電力需求,目前政府已啓動二次能源轉型,推動多元綠能及深度節能,鼓勵更多業者共同爲電力穩定貢獻心力。電力產業需求帶動相關商機增長迅速,相關職缺與待遇也水漲船高,樂見工研院及臺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持續深耕電力人才培育。
沈榮津表示,推動「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與「劉書勝紀念獎」,歷屆獲獎者皆是電力領域的優秀人才,例如本屆劉書勝紀念獎3位得獎者,分別來自華城電機、臺電公司、安葆國際實業,他們在電力變壓器整合設計、電網系統建設、半導體廠商電力系統規劃上表現卓越,本次獲獎實至名歸,期盼未來有更多優秀人才一棒接一棒,幫助臺灣電力系統永續發展。
工研院長暨臺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表示,面對AI浪潮所帶來的電力需求,加上淨零減碳趨勢,臺灣在能源規劃上,可以導入「整合資源規劃」思維,考量電力需求端與供應端所有資源,透過專業數學模型分析,建立成本最小化並能滿足需求的最佳電力使用組合。
此外,隨着產業對於再生能源需求不斷增加,不少國家透過打造能源島或再生能源跨區域合作,來最佳化能源規劃,對臺灣來說,在能源發展上不需侷限既有地理環境框架,可多借鏡國際作法,以開放態度,積極探索各種可行的解決方案。
至於在電力人才培育方面,工研院與臺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於2019年攜手產學研各領域,籌組成立「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透過專業課程及獎學金,培育本土綠領人才,迄今已有358人獲得獎學金,本次則有47位學子獲獎,希望藉此鼓勵學子畢業後能持續在電力業發展精進。
同時,工研院也與臺灣大學、中山大學、成功大學合作推動跨域電力與能源學程,提供對電力與能源有興趣的跨域學子修習。至於在職綠領菁英部分,臺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則設置「劉書勝紀念獎」,嘉勉表現優異的在職人才,本次劉書勝紀念獎共有三位優秀人才獲獎,包括獲得優秀青年工程師獎的華城電機組長許嘉玳、以及兩位獲得傑出工程師獎的臺電同仁。
劉文雄表示,獲獎的華城電機組長許嘉玳,是電力業少見的女中豪傑,年僅三十歲就已推動多個變壓器設計專案。而獲獎的李佳諭擁有豐富輸電線路勘查、規劃、設計與施工監造經驗,參與多項臺電重要電力工程;同樣獲獎的林嘉良國中畢業就因經濟因素,投入職場當機械學徒,啓發他對電力技術興趣。
臺電公司董事長曾文生表示,臺灣電力產業面對各項產業的高度電氣化,尤其半導體產業及人工智慧應用領域的爆發,因應用電成長及產業綠能需求,臺電正進行「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劃」提升電網供電的穩定性,減少電力事故的發生頻率,讓民生及產業用電更穩定。臺電配合國家產業發展努力做好穩定供電的工作,這些電力建設的工作需要優秀人才一起參與,纔可以讓電力產業的技術持續提升。
今日除頒發「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與「劉書勝紀念獎」外,現場也舉辦電力未來之星座談會,邀請臺灣科技大學李俊耀教授擔任主持人,與歷屆得獎學生、在職菁英們對談,分享許多電力職場的經驗與商機,希望藉此鼓勵更多優秀人才共襄盛舉。針對全球淨零排放趨勢需求,工研院已擘劃的「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將智慧電網、儲能的技術與相關人才培育,納入「永續環境」領域中,搶先佈局未來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