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援盡援”爲法律服務添溫度(法治頭條·深化改革一線探訪⑤)

本報記者 張天培

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爲當事人辦理法律援助手續。 王 瑋攝

平涼市崇信縣木林鄉司法所工作人員與村幹部在桃花嶺村丈量土地,化解鄰里糾紛。 王海娟攝

數據來源:甘肅省司法廳

不久前,張某焦急地來到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法律援助中心,他一邊晃着手機,一邊比劃手語,中心工作人員立馬領會,與其添加了微信。通過文字交流,工作人員得知張某曾借款給朋友汪某,到了約定還款時間,多次催要未果,希望申請法律援助。考慮到申請人情況特殊,工作人員馬上爲其開啓“綠色通道”,當場指派了承辦律師。目前,該案經由當地法院開庭線上順利調解,雙方當事人達成還款協議。

爲特殊羣體開通“綠色通道”,對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堅持“應援盡援”,近年來,甘肅省司法廳依託鄉(鎮)司法所、工會、婦聯、殘聯、共青團、高校、部隊等單位部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室)2274個,充分發揮村(居)法律服務工作室、律師事務所作用,不斷健全完善法律援助服務網絡,積極探索“點援制”“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工作機制,開展援訴對接、援調對接,努力維護各類困難羣體合法權益。3年來,全省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0.6萬餘件,挽回經濟損失10億元,人民羣衆法治獲得感持續提升。

充分發揮“法律援助+人民調解”作用,既解“法結”又解“心結”

天剛剛矇矇亮,平涼市崇信縣木林鄉桃花嶺村田地裡,村民們正埋頭幹着農活,突然聽到遠處有兩個人吵得不可開交。

“再扯不清楚,我就去法院告你!”村民樑海榮一手叉腰,一手指着村民樑科學,氣得直嚷嚷。站在犁溝邊上的樑科學手裡握着鋤頭,嘴上也是不依不饒。

正在村裡入戶走訪的崇信縣司法局法律援助律師陳小銀得知消息,連忙跑到田裡瞭解情況。雙方聽說他是一名法援律師,表示要尋求法律援助。

原來,2015年木林鄉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工程後,樑海榮認爲樑科學擅自多佔地,致使自家耕地不足當時分得的3.98畝,樑科學則一口否定。

在溝通過程中,陳小銀覺得可以嘗試通過人民調解的方式化解雙方爭議,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前端、解決在萌芽。於是,陳小銀趕到木林鄉司法所,將情況反饋給木林鄉調委會副主任、司法所所長張金虎。

“這個案件情況相對比較簡單,但是雙方當事人情緒都比較激動,爲了避免矛盾升級,我也建議先採取人民調解的方式介入化解,給當事人講法律、講情理,如果調解不成功再走法律援助程序。”張金虎說。

經過初步研判,司法所同志和村幹部一同前往桃花嶺村。

“土地是我們的命根子,不能搞得不清不楚,你們來評評理。”樑海榮看到張金虎,連忙迎了上去。

“別急,一定能理清楚。”張金虎馬上和調解小組成員現場丈量了兩家現有的土地面積,並從村委會找到了當年的地畝冊。對比發現,兩家實際耕種的土地面積比確權登記面積少1分地。

事實清楚後,經過調解員耐心調解,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一致:雙方共同均攤1分地的土地面積誤差,當場簽訂了協議書,並由村委會重新丈量劃分。

“錯怪你啦!”樑海榮看着樑科學尷尬地笑了笑,兩個人握手言和。

“被‘冤枉’了這麼多年,可算還了個清白!土地問題解決了,心裡一下子輕鬆了。”樑科學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了。

至此,這起土地糾紛成功化解。

“村民的小案不小辦,我們統籌發揮綜治中心工作人員、村居法律顧問、村調解委員會等各方調解力量的積極作用,力求做到矛盾糾紛早發現、早控制、早解決,以更高效便民的法律服務方式爲當事人解決問題,確保案結事了,事順人和,既解‘法結’又解‘心結’。”張金虎說。

從鄰里糾紛、婚姻糾紛,到耕地補償、合同賠償,再到人身損害、死亡賠償,近年來,在平涼,各地不斷完善“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工作機制,逐步建立起法律諮詢與人民調解線索互通機制,力求做到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訴前。

爲農民工等弱勢羣體開通“綠色通道”,讓羣衆享受到優質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務

8月6日一大早,蘭州市城關區法律援助中心的會議室裡就開始熱鬧起來。

法援中心的工作人員趙雅雯手裡拿着一沓厚厚的黃色封皮卷宗,匆匆忙忙趕到會議室,抓緊時間翻看起案件進展。

沒一會兒,案件代理律師任毅與該案的受援人達朝羅也陸續來到會議室。達朝羅一邊將剛擬好的強制執行申請書交給任毅,一邊又把法院判決的執行情況仔仔細細、原原本本地講了一遍,生怕遺漏了半點信息。

這是達朝羅等7名農民工因討薪難申請法律援助的案件回訪現場。

原來,達朝羅與工友在去年7月到城關區燈泡廠棚戶改造工地上班,結束勞務後,對方一直以各種理由拖欠工資。達朝羅和工友想盡各種辦法,但因當時沒有簽訂任何勞務合同,所接工程又是層層轉包,責任主體混亂,導致他們輾轉多個部門,都沒有把問題妥善解決。

一次偶然的機會,達朝羅得知城關區司法局有免費的法律援助,便和工友抱着試試看的心態來到了法援中心。

趙雅雯回想起達朝羅和工友初次來到法援中心的情景:2023年11月初的一天,達朝羅和幾個人在法援中心門口討論了半天,才怯生生地推門進來,低聲說想要找律師諮詢。值班工作人員耐心瞭解基本情況後,馬上爲他們申請開啓“綠色通道”,並現場指派了在該領域經驗豐富、業務精湛的任毅律師爲他們代理案件。

任毅,城關區法援中心的法律援助律師,從2010年開始便一直關注農民工討薪類案件,在該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

“農民工爲城市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但由於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識不強,不重視簽署規範的勞務合同,最終導致頻頻出現討薪難問題。”每次辦理農民工討薪的案子,任毅都希望盡一切辦法提高辦案效率,幫農民工在最短時間內拿到工資。

瞭解案情、固定證據、完善材料……任毅一氣呵成,在連續加了幾天班之後,所有手續一應俱全,第一時間爲達朝羅他們提起了上訴。

法院立案後,任毅和法院工作人員反覆協商,法院開庭時調解,出具了調解書,一裁終決。“這樣既減少了訴訟過程中的繁瑣程序,又可以幫達朝羅和工友儘快討回工資。”任毅說。

“任律師總是主動聯繫我們告知案件進展情況,還幫我們想各種辦法儘快拿到錢。有她在,我們很踏實。”達朝羅一邊等待執行結果,一邊已經開始了新的工作。

“還在工地打工,但這回不一樣了,籤合同之前諮詢了任律師,手續搞得明明白白的,肯定不會再出現‘討薪無門’的情況了!”現在,達朝羅還會爲其他工友簡單介紹一些法律常識,提醒大家務工時要防範風險。

應援盡援、應援優援,充分提升法律援助效能。“近年來,蘭州市法律援助工作將農民工、殘疾人、未成年人等作爲重點服務對象,開通‘綠色通道’,簡化法律援助審批手續,讓羣衆享受到優質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務。”蘭州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管理科副科長張紅霞介紹,自2021年以來,全市共受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16400餘件,提供免費法律諮詢5萬餘人次。

組建法律援助“點援制”律師庫,提高法律援助事項辦理質量

7月15日,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法律援助中心迎來一名特殊訪客——受援人張玉清,他給中心工作人員送來了一面“司法救助 溫暖人心”的錦旗。

張玉清的妻子2023年7月11日因一場車禍意外去世,相關部門出具了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但事故責任人一直不履行賠償責任。在經多次協商無果的情況下,通過朋友介紹,張玉清於2024年3月15日到永靖縣法律援助中心尋求法律援助。

“希望能找到一位專業的法援律師,把這件事儘快處理好,現在我的心理壓力很大,完全無法正常工作。”張玉清直言不諱地道出了苦處。

法援中心主任崔靈芳瞭解情況後,告訴張玉清可以從法援律師庫中擇優選擇符合需求的承辦律師。

“張玉清的案件比較複雜,涉及的被告人範圍廣、各方責任認定存在爭議、受援人經濟和精神狀況也比較差,需要一位在交通事故類案件領域非常專業的承辦律師。”根據張玉清的情況,崔靈芳首先從律師庫裡精選了擅長該領域案件的法援律師,併爲其一一介紹了每名律師的執業年限和辦案特點。

通過比較,張玉清選擇了辦理交通事故類案件比較多、經驗豐富的法援律師裴明霞。當天,張玉清就與裴明霞見了面,開始案件的準備工作。

憑藉在此類案件中積累了多年的從業經驗,無論是案件辦理程序、被告人範圍確認,還是申請財產保全等方面,裴明霞都充分發揮了專業優勢。

裴明霞向多位該領域的辦案專家請教後,第一時間明確了被告人範圍,並向法院申請了財產保全,以防被告轉移資產,全力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

“實行‘點援制’,我們不僅可以獲得免費的法律援助服務,還能按自己的意願選律師,聊起案件更加信任,溝通起來也更順暢。裴律師對交通事故類案件的情況很熟悉,在聯繫溝通涉事各方、推動案子快速辦理等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張玉清對這次法律援助非常滿意。

爲當事人量身打造法律援助服務,更好滿足受援人個性化需求。“我們允許受援人在法律援助機構公佈的法律援助承辦團隊中,自主選擇承辦律師,增進當事人與律師之間的信任,提高了法律援助案件的辦案質量。”臨夏州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馬明菊介紹,近年來,臨夏州各級法律援助中心積極開展法律援助“點援制”,組建法律援助“點援制”律師庫,提高法律援助事項辦理質量,保障受援人得到優質、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務。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29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