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聯發科入局!AI座艙成半導體大廠下一戰場 高端化帶熱車載半導體

財聯社8月14日訊(記者 王碧微)隨着新能源汽車的加速滲透,汽車市場的主線開始由“電動化”向“智能化”邁進。近日,在英特爾於深圳舉辦的發佈會上,英特爾副總裁Jack Weast全球首發了其首款車載獨立顯卡——ARC A760-A。這款行業首個車載獨立顯卡產品,平臺算力可達集成顯卡的4倍,被視作英特爾進軍AI智能座艙的誠意之作。

英特爾押注智能座艙並非沒有理由,目前,“智能化”已是推動車載半導體市場增長的重要因子。

IDC亞太區研究總監郭俊麗告訴記者,ADAS和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使得市場對高性能處理器、AI芯片和傳感器的需求增加,“到2030年,半導體市場將會發生巨大變化,市場規模將會達到1萬億美元。”Jack Weast表示道。

在此情況下,半導體廠商們開始集體佈局智能座艙芯片賽道,除英特爾外,聯發科和英偉達也在今年公佈了合作的AI座艙方案,國產的瑞芯微(603893.SH)、紫光展銳、地平線等廠商亦入局。

選擇在中國首發其新品,英特爾顯然瞄上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巨大的市場。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配置數據顯示,當前國內智能座艙整體滲透率已接近60%。接下來隨着整個產業鏈進一步成熟,驅動成本持續下探,預計智能座艙搭載率會繼續提升,今年整體滲透率有望超過70%。

“2025年,中國將有80%的智能座艙滲透率,AI將成爲智能座艙最顯著的特徵。”Jack Weast表示。今年以來,國產新能源品牌紛紛開始推進AI落地,“蔚小理”、問界均已推出搭載AI大模型的車型,AI+智能座艙已初具雛形。

這一趨勢成爲拉動車載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因子。“ADAS和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使得對高性能處理器、AI芯片和傳感器的需求增加。綜合以上,2024年半導體市場將會比2023年更加積極樂觀。”郭俊麗告訴記者。

根據TechInsights研究數據,2023年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增長16.5%,達到692億美元的新紀錄規模;而IDC的最新研究則預計,隨着高性能車載芯片需求增加,到2027年,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將超過880億美元。

智能座艙相關芯片作爲汽車“智能化”的核心成爲半導體廠商們爭奪的重點。

目前,高通仍在智能座艙領域佔據重要位置。根據蓋世汽車1-5月座艙域控芯片品牌商的裝機量排行榜,高通仍高居榜首,市場份額達到64.1%;AMD位列第二,佔據11.8%的市場份額,而瑞薩電子位列第三,市場份額爲8.8%。

隨着該領域的巨大潛力被發現,國產廠商們大舉進軍並開始嶄露頭角,目前,華爲、芯擎科技在上述榜單中已經擠進前五,芯馳科技進入前十。此外,瑞芯微、紫光展銳等也在積極研發智能座艙芯片。隨着海內外廠商集體入局,以及AI的落地向智能座艙算力提出更高需求,行業會否迎來洗牌仍待觀察。

行業前景整體明朗,但郭俊麗也告訴記者,車載半導體的發展並非沒有隱憂。首先需要考慮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汽車半導體供應鏈在經歷了疫情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衝擊後,儘管有所恢復,但仍然面臨挑戰。尤其是地緣政治導致的原材料的供應、生產能力的限制以及物流和運輸的不確定性。”

另外,半導體廠商還需要關注技術變革並警惕競爭加劇。郭俊麗認爲,隨着技術的快速發展,芯片設計和生產工藝需要不斷升級,以應對更復雜的汽車電子系統和自動駕駛技術。這種技術更新的速度可能導致部分企業無法及時跟上,進而失去市場份額。且隨着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汽車半導體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這可能導致價格壓力增大,利潤率縮小。

此外,郭俊麗表示還需要關注政策法規的變化。“汽車半導體直接受到汽車行業發展的影響,各國政府對汽車排放、自動駕駛安全等方面的法規不斷變化,可能影響汽車半導體的需求模式。例如,歐洲和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如果出現變化,可能直接影響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