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評歐洲電動汽車行業困境:說要轉型但卻不出錢

10月14日消息,日前英國《衛報》撰文闡述了歐洲電動汽車行業所面臨的困境,認爲目前歐洲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緩慢,投資不足,以及補貼和激勵措施的取消,正在損害這一對歐洲綠色低碳經濟轉型至關重要的行業。

今年早些時候,法國的一項實驗展示了先進綠色經濟政策可能帶來的驚人成就。爲了刺激需求,馬克龍政府推出了一項社會租賃計劃,讓收入較低的通勤者支付可負擔的月租費用就能租用新電動汽車。計劃推出不到一個月,需求急劇增長,導致計劃被緊急叫停。根據法國部長們的說法,法國汽車製造商無法跟上這突如其來的需求浪潮。

今年秋天,雷諾和標緻等公司則面臨着另一種挑戰。歐盟各國政府相繼取消了補貼和激勵措施,未能提供足夠的投資擴充充電基礎設施和電網容量。結果是電動汽車銷量遠遠跟不上2035年實現零碳排放目標的步伐。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的最新數據,今年8月份電動汽車銷量連續第四個月下降。總體而言,歐洲汽車銷量處於三年來的最低水平,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的降幅都達到了兩位數。作爲德國工業實力的象徵,大衆汽車的高管最近宣佈,有意關閉國內工廠,這在公司歷史上尚屬首次。

除了生活成本危機和電動汽車相對較高的價格外,來自中國汽車製造商的競爭也是一大難題。中國汽車製造商能夠大幅壓低成本,還主導了他們巨大的國內市場。如果大衆等歐洲本土品牌的困境得不到解決,很多在野黨就有更大空間反對綠色目標,稱其威脅歐洲的繁榮。歐盟委員會認識到這場危機的嚴重性,計劃在爲期一年的反補貼調查後,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高額關稅。

然而,這種做法也存在自身問題。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高額關稅將不可避免地引發與中國的貿易衝突,並對歐洲出口商造成不利影響,這就是爲什麼德國反對徵稅計劃的原因。即便採取了相應措施阻止廉價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也無助於提振消費者需求。對於轉型綠色經濟至關重要的電動汽車行業而言,當下迫切需要的就是消費者需求。

面對農民的抗議,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已經放棄了其首個任期內的部分農業減排和環境目標。隨着下一階段的綠色轉型尋求將汽車等日常生活基本要素脫碳,綠色轉型的成本必須是所有消費者,包括低收入羣體,能夠承受的,這樣才能成爲歐洲企業和地區經濟復甦和增長的來源。

歐盟和歐洲各國政府應通過大規模補貼和一系列投資組合發揮帶頭作用,維持全行業和消費者信心。這正是歐洲央行前行長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上月發表一份歐洲經濟前景分析報告的精髓所在。然而,隨着歐盟對各國支出重新引入嚴格的財政規則,政策方向卻受限於對平衡預算的短視且固執的關注。如果不改變這一政策方向,歐洲汽車行業在面對這一劃時代的轉型時,困境很可能會進一步加深。(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