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回“創始人”,釘釘未來會有什麼變化?
釘釘迎回創始人,同時也意味着,迎來了二次創業甚至是上市的機會。
根據36氪的消息,離職創業4年後,陳航(花名:無招,下文同稱無招)將回到阿里,擔任釘釘CEO;原釘釘CEO葉軍則將回歸集團,另做任用。
消息在愚人節前一天公開,有人戲稱,差點以爲是個玩笑。但無招回到阿里,其實不僅早有預兆,對雙方而言,也都合乎情理。
兩年前,無招在創立HHO(兩氫一氧)18個月後,第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有記者問他:在釘釘創業和現在創業有什麼差別?無招說,"出來才知道集團的環境挺好的,有很多的包容、很多的支持。"
很少有像無招這樣的創業者——在大公司內失敗過(社交產品來往),但得到創始人的支持,又獲得了巨大成功(釘釘)。
無招離開阿里,和其他大公司打工人出去創業的情形也不太一樣。
大多數職業經理人,出去最大的驅動力是從"爲公司做點什麼"到"爲自己做點什麼",他們要去證明自己的價值。
釘釘某種程度已經證明了無招的個人能力和價值,他不再有這個困擾。驅動無招的,如他自己所說,更是一種被稱爲好奇心和"使命感"的東西。
無招的創業公司,HHO(兩氫一氧)在外界看來,是一個做智能硬件(發光耳機、貓砂盆)、做日本電商平臺(7S Goods)的公司,這些業務乍一看,也幾乎沒有什麼聯繫。
但無招曾說過,他想做的是一家有To C能力的To B公司,HHO的本質是想通過自己先做一個品牌和產品,去幫助製造企業,去"賦能"中小企業。他自稱,幫助中小企業是一種根植於他內心的情懷,一種"執念"。
只有看到這一點,或許才更能理解無招的選擇,也能預判釘釘未來的重點方向。
01 無招這幾年:To C試驗背後的To B雄心
創業的4年間,無招跟外界溝通很少,除了2023年2月,發光耳機HHOGene GPods發佈時。
他戲稱,因爲產品要在國內發售,爲了支持代理商,他們必須要有些聲音。除了耳機,2個月後,HHO還發布了一款寵物用品HHO love。
儘管在產品成型的階段,無招作爲一個外行投入了遠超行業內人士的精力,也再度發揮了他作爲一個產品經理的極致性。但對他來說,選擇發光耳機和智能貓砂盆,沒什麼感性的理由,本質只是選了一個最容易成功的產品。
比如做發光耳機,是因爲這個市場銷量在上漲,在蘋果Airpods之外沒有高端的中國品牌;而做貓砂盆,是因爲他看到了天貓新品在這個品類上的爆發。
無招說,他創業真正的初心是想做"數字化",幫其他企業做數字化,"耳機只是做了一個例子,是一個最佳實踐的起點。"
在無招的設想裡,HHO這家公司要做的事情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具體理解就是,通過自己成功做出不同行業的產品、品牌,沉澱出一種泛化的能力,去支持其他小企業,尤其是製造業。而一生二、二生三的過程中,他們想通過自己先理解消費者市場,再去幫助企業,"如果你不具備To C能力,你就不具備去定義To B的方式方法。"
當時,HHO希望成爲數字化時代的"水"公司,給對方提供養分之前,自己先有不同行業足夠的案例,也沉澱出自己的服務能力,比如識別和驗證消費者需求、設計製造、品牌營銷、履約等等。
他覺得,將這些數字化能力與不同品類結合,也許就創造出新品牌。
除了兩個硬件產品,HHO還有一個面向日本的電商平臺業務7S Good。
這是一個短視頻購物平臺,短視頻在售前幫助用戶發現和決策,在售後通過視頻記錄商品打包和質檢過程。7S Good還是C2M(工廠直連消費者)模式,既減少中間商環節,也是爲工廠提供銷售渠道。
從自己製造硬件產品到上線電商平臺,HHO想做的事情也越來越清晰,就是承包和整合從設計、製造到銷售的全流程服務,幫助製造企業做品牌,甚至幫品牌出海。
無招認爲,他自己能做的是,將他對這個市場理解,對一個產品從創新idea一直到能夠抵達用戶這個過程中所有能力,泛化起來去支撐更多的中國製造業品牌的崛起,相比做一個牛逼的品牌,"這個不是對社會價值更大?"
而這些對價值的定義,其實都來自他在釘釘的那些年。無招說,在釘釘那些年,他簽了很多中國中小企業,對絕大多數的行業的數字化的水平水準也有比較深刻理解的,所以"對幫助中小企業可能還是有些執念。"
即便從釘釘出來,無招還是希望做一家賦能企業,繼續幫企業做數字化的升級,"釘釘做的是組織溝通協同的數字化,HHO是在幫企業做業務在線,從需求到設計生產、到品牌營銷,把最難的能力賦能給他們。"
而經過了4年的業務"賦能"的實踐,在新的AI時代,釘釘也許更能實現他的理想和執念。
02 釘釘這幾年:重點在大客戶和商業化
另一廂,離開了無招的釘釘,這幾年其實解決的是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商業化。
2020年中,阿里雲提出"雲釘一體念",本質還是希望通過將阿里雲和釘釘一起打包,更好地賣給大客戶。在這一大目標下,釘釘的策略也從過去廣撒網獲取中小用戶,轉而追求"大客戶上雲"。
無招離任後,釘釘負責人由時任阿里企業智能事業部總經理葉軍(花名"不窮")接任;隨後,釘釘又引入具有大型政企客戶經驗的阿里資深副總裁庫偉擔任COO。
釘釘的重要業務指標也由此出現了一系列變化。比如考覈指標從過去強調DAU(日活躍用戶數)轉向更看重收入和企業付費數;服務的客戶羣從中小企業拓展到大中型企業。
當時的釘釘還組建了專門的大客戶團隊"A1000",旨在爲各行業頭部1000家企業提供深度服務。到2024年,大客戶爲釘釘貢獻了約 1/3 的收入。
不過釘釘做商業化和大客戶的方式也在儘量避免定製化,而是引入生態合作伙伴去解決大客戶問題。
葉軍在釘釘期間,另一個策略是向平臺化、生態化深入,比如推出低代碼工具"宜搭"等,降低企業在釘釘上開發定製應用的門檻等等。到2021年底,釘釘上的應用數量同比增長5.5倍,低代碼應用數超過240萬。
當時釘釘做商業化的方式主要就是兩種,一是打磨出了專業版、專有版、專屬版等標準商業化產品;二是通過生態服務商的幫助去開發更多新功能,爲大客戶提供解決方案。
和生態合作伙伴(主要是軟件服務商)的共創中,釘釘承諾只做PaaS,不碰業務跟行業場景;只做通用產品,不做行業縱深的產品——除非,事情有代表性和改革意義(比如複雜的政務釘釘)。
不過現實是,這個邊界並沒有他們聲稱的那麼明確,利益劃分也出了一個問題,一名離職員工就詬病道,"(釘釘)臭名在外,好一點業務釘釘自己做了,合作伙伴只能喝湯。"
過去幾年,釘釘雖在"深耕大客戶、推進商業化"上打下了基礎,但隨着AI時代的到來,這個承載阿里To B戰略的核心產品,其實亟需更有創新和前瞻性的產品矩陣——這也需要一位兼具創新視野與戰略魄力的掌舵者。
無招是阿里最成功的內部創業者(可能沒有之一),擁有在大企業內從0到1的創新和冒險精神;更與現任CEO吳泳銘保持着超十年的深度互信:早在2010年,無招回到淘寶,就是因爲吳泳銘的邀請;後者是他在淘寶的上司,也是他創業之後的投資人。
相較現任負責人葉軍穩健的守成風格,無招在創新破局方面的特質,顯然更契合釘釘從"工具型"產品向智能化生態平臺躍遷的新需求。
03 一拍即合後,未來一些可能的變化
彼此認同和需要,無招重新回到釘釘應該幾乎是個一拍即合的決定;但除了底層的互相需要,也是因爲釘釘的業務走到了新的窗口。
根據《財經》的報道,兩年前,人工智能熱潮剛開始、釘釘也從阿里雲分拆之後,阿里就有過讓他回來的意願,不過當時無招覺得他"希望把一個事情做透",而釘釘沒達到他想要的狀態。
現在這個時間點,無招和阿里集團高層之間,已經就釘釘未來的AI轉型達成了共識,那就是,"把釘釘從傳統辦公軟件升級爲面向未來的‘企業智能中樞’",讓釘釘在企業服務的下一幕競爭中勝出。
另一方面,不管是在釘釘、還是創業做HHO,無招始終心繫中小企業。
兩年前,在釘釘的生態大會上,他就發言稱,"釘釘本質上還是要做爲中小企業服務的釘釘"。而現階段阿里給予釘釘的新定位——AI時代企業端的核心平臺,與無招的初心更加契合,也提供了技術手段去實現這一使命。
可以預期的是,回到釘釘的無招會重新強化對中小企業的服務:比如根據中小企業需求優化產品功能,減少不必要的複雜度,提供更親民的支持和生態資源。
不過經歷近幾年的發展,釘釘在大企業市場已取得一定地位,迴歸後的無招也需要在"兩端"之間找到平衡。
一位無招在HHO的前同事對此感到擔憂,他認爲無招很可能像《權力的遊戲》中的史塔克家族一樣,成爲犧牲者。
但據一位釘釘內部員工稱,除了無招,他此前的合夥人,原釘釘CTO、HHO的CTO朱鴻(花名:一粟)也會跟他一起回到釘釘,而HHO則將交給目前的CMO克林。
除了在大客戶和中小企業市場的變化之外,值得期待的還有無招給釘釘可能帶來的產品變化。
將前沿技術轉化爲產品是無招的專長,他的接任其實也是帶着如何讓AI真正融入釘釘使用場景的任務。
早年釘釘每週快速迭代,多的時候一年更新二十餘次;出去創業後,他雖然自稱是"快樂創業",但對產品細節的執着也"逼瘋了"身邊的同事。未來,可以想見,重回釘釘的無招會帶來更多靈活、有創意的新變化。
但一位已離開釘釘的老員工表示"不那麼看好",在他看來,今時不比往日,即便是無招回歸,但團隊重建也比較困難,之前的人都散出去了,有的在創業,再回去可能也失了味兒;加之,"現在的人都是不窮的人,無招能用的恐怕也不多"。
與此同時,市場還出現了一種聲音,認爲無招的迴歸或將帶領釘釘未來走向獨立上市之路,一位阿里內部員工告訴陸玖商業評論,"短期內應該不會,因爲眼下,釘釘是阿里在大的AI敘事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體現,這一點和阿里雲的境遇其實是很像的。"
不過該員工也補充道,"當然,這也不代表未來沒有獨立上市的可能,天時地利人和契合時,其實也是有很大概率的。"畢竟,從京東將旗下業務分拆上市的操作來看,這或許也是一種必然,只是京東走在了前面。
釘釘迎回創始人,同時也意味着,迎來了二次創業甚至是上市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