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爆料食安問題身份被曝光? 透過「2種途徑」檢舉難受保障

記者趙蔡州綜合報導

員工在職時、離職後鼓起勇氣檢舉食安問題,他們也被人稱之爲「吹哨者」,因爲多食安事件,除非內部員工檢舉,外人根本難以查覺,因此保護吹哨者格外重要,但卻有離職員工檢舉前東家結果還是身分曝光;對此食藥署強調,從接獲檢舉、稽查到核發獎金,他們都會用密件處理,保護吹哨者不被僱主得知。

爆料食安問題身份被曝光? 透過「2種途徑」檢舉難受保障(圖/翻攝自東森新聞

根據瞭解,2017年1月新北市珍典食品公司被爆料,使用機械潤滑油塗抹包子衛生局開罰,案件就是由離職員工檢舉揭穿,事後他領到吹哨者獎金2萬3千元,但卻還是被前東家得知他就是爆料者,儘管衛生主管機關口口聲聲說會保護檢舉人,但是他坦言真的相當無感

儘管法律法條上「食安原則」訂得清楚明白,但實際上許多食安事件,如果不是內部員工,外人根本難以查覺,僱主由被檢舉的事證,難免也可以推斷出員工身分,因此讓許多吹哨者擔心遭到報復或威脅。珍典食品公司檢舉人2017年接受訪問時就嘆說,「其他人(員工)也都知道,只是不想惹事而已……。」

對此,食藥署簡任視察陳柏菁就強調說,「我們要嚴守保密業務,那我們也會做成書面保存在食藥署,第二個部分我們也對他人身的部分做保護,也就是說我們藉由刑事機關或行政機關提供資源來對人身做完整保護。」、「所謂保護,就是不讓業者知道這件事情(指爆料者是誰),這是最高指導原則。」

野宴被員工爆料使用食安缺失,但店長卻反向員工求償500萬,最後造成一名員工自殺引發討論。(圖/臺北市衛生局提供)

過去臺中市力勤肉品公司使用過期肉事件,就是由檢舉入案後一直是密件處理,衛生局獲報稽查到最後頒發食安獎金,過程全程保護「吹哨者」個資且禁止第三人閱覽或抄錄。

只不過保護「吹哨者」也只針對向食藥署、各地衛生局的具名檢舉人,若是過網路爆料或投訴媒體無法受到保密保護,例如野宴事件民衆週刊爆料等,民衆想檢舉最好還是備妥證明資料找衛生局,不想違背良知,又擔心被僱主事後刁難,成爲吹哨人內心最掙扎的癥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