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如何穩息差?兩家股份行高管迴應

本文轉自:環球網

【環球網金融綜合報道】上市公司年報季開啓,目前已有兩家股份行召開2023年業績發佈會。對於行業普遍關注的息差收窄、收入增長放緩、資產質量承壓等問題,兩家銀行高管均向投資者進行迴應。儘管“穩息差”“保息差”是行業共識,不過具體側重仍有不同。

平安銀行以零售銀行爲定位,2023年零售業務營業收入佔比 58.4%。在2023年度業績發佈會上,談到息差壓力時,行長冀光恆表示,平安銀行過去的高息差主要來自資產端的高利率,而非負債端成本低。在此前零售轉型、經濟高漲過程中,平安銀行做了很多高息差的產品。在經濟下行過程中,對零售業務衝擊較大,因此面臨一定的零售壓力。

據介紹,自2023年以來,平安銀行對高風險的零售產品採取壓縮措施,暫時放棄高營收模式,避免零售貸款的“破窗效應”,保障存量資產軟着陸。

平安銀行在2023年年報中表示,2023年,集團淨息差爲2.38%,同比 2022年下降37個基點。在讓利實體經濟、市場利率下行及存款定期化等因素影響下,淨息差下降。平安銀行積極重塑資產負債經營,跟隨市場趨勢持續引導存款成本下行,緩解淨息差下行壓力。

中信銀行在對公業務上具備優勢,2023年公司銀行業務利潤佔比近56%。在2023年度業績發佈會上,談到息差變動,中信銀行行長劉成介紹,2022—2023年兩年,中信銀行息差變動比銀行業平均少降12個BP。負債端,得益於存款結構的管理,中信銀行存款中活期佔比上升,高成本存款下降,通過結構的優化降低了存款成本率。還得益於持續不斷地加大對交易銀行、中小客羣的建設來獲取低成本存款,低成本存款增速較高,爲全行壓降高成本負債創造了空間。

中信銀行董事長方合英表示,“我們沒有把貸款的量和價作爲提高營收的主渠道,而是通過壓降存款成本來穩住息差,進而保證營收的增長,我們沒有選擇在貸款端‘以價補量’或者‘以量補價’,而是同時在存款端和提高非息收入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

據劉成介紹,2022—2023年,中信銀行口徑存款成本率累計下降4個BP,是可比股份行中唯一一家下降的。

在資產端,劉成表示很重要的就是怎麼樣提升整體的資產收益率。據中信銀行2023年年報,去年該行淨息差爲1.78%,比上年下降0.19個百分點;生息資產收益率爲3.95%,比上年下降0.16個百分點。

根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公佈的數據,2023年第四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降至1.69%。對於未來淨息差收窄,冀光恆認爲,整體而言息差下降是個趨勢。好的方面是對社會的減費讓利,支持實體。方合英也表示,息差目標比往年會降是肯定的,但是比同業少降,這就是中信銀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