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牙套將淘汰傳統正畸”引爭論 全科牙醫能做好正畸嗎?

作者丨六六 編輯丨羊羊

三六九醫彩網原創

這個罕見高溫的夏天,頻頻熱上新聞的種植牙並不是行業唯一的糟心者,還有一直深陷“雪藏”的隱形正畸,日子也不太舒服。

6-8月的暑期,原本是正畸的傳統旺季,但疫情的反覆波及卻讓今年的夏天市場冷清。隱適美和時代天使紛紛預告業績下滑,連鎖機構的正畸業務增幅也聊勝於無。

看得到的,是受困於疫情的營業不穩定,而在疫情外因的冰蓋下,看不到的是暗流涌動的變化,也正躁動於這個高毛利的產業市場。

近些年,儘管傳統的託槽矯治在依然佔據着主流的市場份額,但美觀便捷的隱形矯治卻在輿論口成爲了超越於傳統正畸的關注焦點。除了上游器械廠商“異軍突起”般的起勢發展,在下游的口腔機構中,隱形正畸的諮詢量也有着明顯的提升。

如此超過原本預期的滲透增長率,讓隱形正畸產業被業內大爲看好,尤其是在大量20-30歲的愛美羣體加入正畸消費後,更是有了“隱形矯治終將淘汰傳統牙套”的預設之說。

就如同“保守派”與“創新派”的爭執,不知何時開始,正畸市場上也出現了傳統正畸與隱形正畸的“門派對峙”。

01|消費者的選擇依賴 是價格和治療體驗

對於消費者來說,隱形正畸與傳統正畸的主要區別,還是在於治療價格與治療體驗這兩個很直觀的因素。

目前市面上傳統矯治廣泛應用的金屬自鎖和陶瓷自鎖,價格分別是1.5-1.8萬和1.8-2.1萬不等;隱形矯治以兩大龍頭舉例,隱適美整體矯治價格在3.5-6萬左右,時代天使價格在2.5-4.5元左右。而其他如正雅這樣的國產品牌,隱形牙套的價格也在2.7—5.3萬之間。

就治療體驗來說,更爲昂貴的隱形牙套自然要比傳統正畸來的舒服方便,不影響美觀,不會造成口內潰瘍,易清潔不會造成齲齒,更沒有前期託槽一掉就要跑醫院的煩惱。而傳統牙套對於患者來說,除去價格外唯一比隱形牙套有優勢的,就是更短的矯治週期。

尤其是在這兩年階段性的地區疫情停診期間,隱形正畸的便捷性在難複診的情境下更爲凸顯。醫生只要將新牙套郵寄給客戶就可以持續正畸的治療,如果不能郵寄,客戶戴之前的牙套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而客戶無法自行調整的傳統矯正,如果長期延遲複診,則會有影響效果的風險。

基於以上的差異,傳統正畸與隱形正畸一直都有着各自的消費羣體。

就目前來看,傳統牙套的主要消費力量是兒童或青少年羣體。一方面是因爲這類人羣對正畸過程中的外形保持並沒有很高的需求,並且日程規律,可以及時複診;另一方面就是價格的制約,對於沒有收入的學生來說,隱形正畸更爲昂貴的費用也讓家長們覺得性價比略低,沒有掏錢的必要。

其次,就是剛步入職場不久或者收入較低、卻有正畸需求的年輕人,他們在被隱形正畸的價格勸退的同時,也不願意等待攢夠錢再消費的拖延,遂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傳統正畸,條件稍微寬裕的,可以選擇相對沒有那麼“鋼牙”的陶瓷託槽。

而隱形正畸的最大消費羣,則是對價格要求低但對體驗要求高的“不差錢”一族,以相對高收入的成年人以及家境優渥的青少年爲主。他們能夠接受動輒大幾萬的治療費用,換取更加舒適的治療體驗、不影響美觀的治療過程、以及“日常護理”般輕鬆的換戴牙套任務,也不會介意更長的治療週期。

可以說,對於整個正畸市場的消費場景來說,傳統正畸與隱形正畸都有着至少暫時不可撼動的受衆羣。

02|醫生的衝突 是“燒機油的BBA”能否上路

但是,對於牙醫羣體來說,傳統正畸與隱形正畸的“矛盾”,就來的更爲尖銳複雜。

而這個矛盾的最大根源之一,則可以簡單粗暴的概括爲“翻檯率”。

對比一下兩種正畸方式的流程:

傳統正畸的流程,是口腔檢查——拍片——製取模型、記錄頜位關係——分析病例(畫圖或計算機測量) 、制定正畸方案——(必要時)牙周牙體治療——一期矯正治療—— 階段性調整 ——最終拆除矯治器。

而隱形正畸流程,是口腔檢查——拍片——口掃獲取數字印模——患者數據上傳隱形正畸方案提供商系統——確認方案—— (必要時)牙周牙體治療——交付隱形矯治器(患者可自行佩戴)——治療結束。

不難發現,隱形正畸爲一線醫生節省掉的時間,是要做複雜且繁瑣的託槽粘接的傳統正畸醫生的幾倍不止,因爲治療中最核心的“出具治療方案”與“運用臨牀技術爲患者佩戴矯治器”這兩個步驟,都是由品牌的解決方案商來實現的。

這也是爲什麼我們說隱形正畸是緩解醫生資源不夠的有效途徑,因爲在隱形矯治這裡,以往的“純手工勞作”已經變成了“數字化生產線”,醫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案例更多了。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隱形牙套能如此優秀的釋放效率,以傳統矯治爲主流的正畸市場,爲何還要對其質疑呢?

事實上,市場並非是不接受隱形正畸,而是不接受“弱化技術”的隱形正畸。

很多隱形正畸廠商,都會將“降低了正畸治療的准入門檻”作爲一個直擊行業痛點的屬性進行宣傳:曾經只有專業的正畸醫生才能勝任的治療,現在經過短期培訓的全科醫生也可以上崗,讓正畸醫生不足的市場衝突得以有效緩解。

在這種思維的引導下,加上國內對於開展口腔正畸項目的醫師並沒有專業要求,所以,目前市面上進行隱形正畸的牙醫,大多數甚至於絕大多數,都是非專業正畸的全科醫生。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這些醫生都沒有資格或者實力進行正畸治療(大量的實際的案例數+成功率),但他們其中也存在相當比例的醫生,對於提供商後臺醫療團隊水平的依賴,是遠遠大於對自身技術的依賴的。

這就是隱形正畸在口腔學者間的爭議核心——能否將治療的過程全權授權給服務提供商?

在專業的正畸醫生眼裡,一旦提供商後臺的正畸團隊水平無法得以保證,那麼正畸治療就有發生紕漏的風險,所以,隱形正畸不應該是降低正畸醫生的門檻,相反,隱性正畸對於醫生的技術要求要比傳統正畸更高,因爲在這個治療過程中,醫生需要對後臺提供的方案和治療效果時刻把關,從治療的可控性、效果的預期性以及適應症多個方面進行嚴格的把控和修正。

事實的確如此,在隱形正畸在市場大範圍鋪開後,行業無序競爭、醫療糾紛頻出的問題也更加嚴重,很多需要傳統矯治返工補修的正畸後遺症,就是被技術不合格的隱形矯治做的無法收場。

曾有人這樣形容過當下的隱形正畸產品:“隱形正畸就如同汽車中的BBA,早前是有錢人才能選擇的好車,市佔率不高但產品力夠硬;而現在的BBA是普通人只要努力夠一夠,也能買輛13A甚至34C來開,雖然功能下放與價格劃低讓市佔率大幅度提升,但產品力卻開始被不少國產和日系吊打,剩下的不是燒機油就是斷軸。”

(歪個樓,3系的確燒機油......)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月,中國現存有效隱形正畸產品註冊證125張,由104家公司持有,其中102家是中國公司。

除了已經建立起規模化的案例庫與醫生體系的時代天使外,其餘的100餘家企業,在接下來口腔醫療行業的監管力度勢必會加大的趨勢下,是否已經對如何在資源有限的隱形正畸市場培養出合格的一線醫生,有了自己的思考呢?

隱形正畸的發展不易,市場也要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