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本田與日產推進合併五大原因

參考消息網12月28日報道 《印度快報》網站12月24日刊登題爲《本田與日產爲何合併?以下是五個原因》的文章,內容編譯如下:

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和日產自動車公司已同意就可能進行的合併展開全面談判。這兩家日本汽車製造商打算在2025年6月前敲定一項協議,於23日宣佈了啓動這一進程的基本協議。根據在日本宣佈的協議的輪廓,它們打算成立一家共同控股公司,於2026年8月上市。

爲何合併?有五個原因:

一、規模經濟。本田與日產合併後產生的這一集團將成爲繼豐田和大衆後按銷量計的世界第三大汽車製造商。在日本,這個合併後形成的實體實際上將成爲挑戰豐田汽車工業公司的主宰地位的第二極。該實體將能夠更好地應對全球市場上的競爭挑戰。

二、競爭因素。比亞迪以及小鵬、蔚來和理想等其他公司生產的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大受歡迎,令曾經在市場上享有領導地位的日本汽車製造商黯然失色。分析人士稱,一段時間以來,本田和日產的市場份額都在減少,預計它們將宣佈大幅削減產能。

三、分攤成本。在保持這兩個品牌的同時,兩家公司的目標是通過共享汽車平臺並在新型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方面進行合作來削減成本。本田和日產還打算整合研發功能,共同開發軟件和電動汽車。

四、日產財務困境。日產公司處境艱難,需要重新獲得競爭力,尤其是在它與法國的雷諾公司分道揚鑣後。該公司11月宣佈,將裁減9000個工作崗位——約佔其全球員工的6%——同時將全球產能削減20%。此前,該公司報告季度虧損93億日元(逾6000萬美元)。

五、巨大協同效應。兩家公司都希望利用它們在不同市場和技術領域的巨大協同效應。例如,日產在歐洲市場表現強勁,而本田已不再在歐洲生產汽車。日產生產性能優良的非承載式車身車輛,本田則是一家卓越的汽油發動機製造商,恰好也生產汽車而已。

此外,本田在電池電動汽車領域相對是一個新來者,而日產則是歷史最悠久的電動汽車先驅之一。該公司大約15年前領先於所有人推出日產LEAF電動汽車,但之後他們在一定程度上錯失了良機。共同努力可以幫助日產重獲失去的榮耀,並幫助本田在電動汽車領域擴大學習曲線。

本田在此次交易中處於主導地位,將任命聯合控股公司的總裁以及公司大部分內部和外部董事。這筆交易還可能擴大到涵蓋三菱汽車。日產是三菱汽車的第一大股東。

本田公司首席執行官三部敏宏說:“在汽車行業環境繼續發生劇烈全球變化之際,公司一直在展開討論,着眼於合作以外的可能性。”

他說,通過討論,本田得以重新確認通過與日產的合併帶來“大於預期的協同效應”的可能性。日產公司首席執行官內田誠說:“隨着新的汽車製造商紛紛涌現,重新描繪了行業的競爭格局,日產作爲一家大規模汽車製造商的優勢將被證明已成爲一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的武器。”

三菱汽車首席執行官加藤隆雄將決定是否參與合併談判。加藤表示,歡迎日產和本田啓動合併談判的決定。(編譯/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