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熱點丨百年東芝無奈退市

昔日與日立、三菱齊名的日本製造業三巨頭之一,正式從輝煌走向薄暮——12月20日,日本東芝正式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結束了長達74年的上市公司歷史。

東芝曾經造出日本第一臺洗衣機、電視機、電飯煲、微波爐、冰箱以及世界上第一臺筆記本電腦,其創新能力在全球獨樹一幟。但隨着經營方式的日益僵化,產品研發的優勢並沒有得到很好轉化,導致這家大名鼎鼎的公司錯過了不少時代的風口紅利。

以半導體市場爲例。早在1987年,東芝就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NAND閃存芯片,這本是一張通向未來的電腦、智能手機、數據中心等廣闊市場的“高鐵票”,但東芝卻坐上了另一趟“綠皮火車”——DRAM內存條業務。20世紀80年代東芝投入340億日元、1500名研發人員,全力押注DRAM賽道,一度研發出當時世界上容量最大的DRAM存儲芯片。到了90年代末DRAM產業屢遭衝擊,等東芝重拾此前不被自己重視的閃存業務時,三星與英特爾早已一躍而上,開啓“三國殺”的劇本。

雖然選錯了慢速通道,東芝還是憑藉着原有的技術優勢在半導體市場分到一杯羹。真正把東芝拖入泥潭的是另一條賽道——核電市場。2000年前後,全球興起建設核電站的浪潮,剛賣掉DRAM業務的東芝決定投資核電產業。2006年,東芝以溢價三倍的54億美元“天價”正式收購美國西屋電氣的核電業務。剛大張旗鼓地幹了五年,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了,6個爆炸的核反應堆中有2個由東芝供應。自此東芝的核電業務一落千丈,西屋電氣也於2017年申請破產。

連續選錯賽道讓東芝的經營局面日益艱難,2015年曝出的財務造假醜聞更成爲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據有關部門調查,2008年至2014年,東芝賬面利潤比實際營收誇大了3倍,可統計的虛報利潤足有1562億日元。這件醜聞牽涉到東芝四大部門、三任社長,不僅戳穿了東芝虛假的表面繁榮,更是把百年老店建立起來的品牌信譽一夜歸零。醜聞曝光之後,東芝市值縮水40%,營業收入從2015年的631億美元跌到2022年的297億美元,從此一蹶不振。

東芝的衰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製造業及日資企業的發展局限性。因爲太過滿足於過去取得的巨大成就,日本政府往往對傳統優勢產業保護過甚,卻忽視了對新興產業的培育;日本企業也受制於所謂做到極致的“匠人精神”的影響,花費太多精力在舊賽道上進行技術提升,較爲缺乏對新賽道的關注拓展;出於本土發展的考慮,很多日本製造業廠商把設計研發和生產製造全部集中於國內,這樣既違背了全球化浪潮,也導致各項成本不斷攀升。

退市並不意味着就此退出歷史舞臺。東芝退市之後將成爲私募股權基金“日本產業合作伙伴”(JIP)的全資子公司。JIP對東芝的收購花了2萬億日元,收購資金來源的20多家公司都可能與東芝建立新的合作伙伴關係,比如鈴木汽車將尋求東芝的汽車電池供應,出資金額最高的羅姆半導體已經計劃和東芝合作生產功率半導體產品。最新消息稱,東芝CEO及管理團隊仍將繼續留任,JIP將派遣四名高管進入董事會。新的戰略方向、新的合作機會加上企業的品牌底蘊和成熟管理模式,JIP對東芝仍然是寄予厚望的,並期望在3到5年內推動其重新上市,捲土重來。

文 丨羊城晚報週末特約主筆 謝不明

編輯:冷爽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