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體檢單” 一站式服務(身邊的經濟故事)
本報記者 李中文 竇瀚洋
1月13日上午8點多,位於浙江溫州龍灣區天馬大街的“鹿家廚房”餐館早早開了門。餐館負責人陳鍾鹿站在門口,不時掏出手機看看時間,神情略顯緊張。
不一會兒,3名小夥子按時趕來。陳鍾鹿瞅了瞅對方依次亮出的工作證,確定正是自己要等的人——分別是天河街道轄區綜合行政執法中隊、應急消防管理站、市場監督管理所的工作人員。
“看到您預約了餐館‘體檢’,我們今天上門服務。”執法中隊工作人員胡方楠率先開口。聽對方這麼說,陳鍾鹿連忙招呼進店,心裡卻有點犯嘀咕:“昨天沒問清楚,萬一今天查出問題來被處罰,這不成了‘自投羅網’嗎?”
原來,最近龍灣區在開展餐館預約“體檢”活動,由相關部門上門服務,對餐館經營中存在的不當行爲和忽略問題進行排查指導。陳鍾鹿聽說後,順手用手機掃了掃預約二維碼:“反正每年都要檢,不如趁着春節前客人少,給餐館來個徹底檢查。”
填寫餐館名稱、聯繫人、電話等信息,選擇上門指導服務時間,勾選目前經營中遇到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存疑問題……提交申請後的第二天,服務小隊如約而至,這纔有了開頭一幕。
也難怪陳鍾鹿有顧慮,在過去,他沒少因爲經營中的不規範問題而“吃”罰單。2024年6月,執法中隊在他家餐館檢查時發現,易腐垃圾沒做好分類,罰款200元;9月底,市場監督管理所上門檢查時,發現涼菜窗口沒做玻璃隔斷,衛生條件不達標,開出罰單……
“工作人員穿着制服,過去隔三岔五來檢查一次,我也分不清誰是誰。”看得出,陳鍾鹿對以往的種種檢查頗有微詞。這些檢查中,有些會提出整改意見,有些則要立案處罰,讓他多少心生抗拒。“不是不想做好,主要是不懂政策要求。”陳鍾鹿有點委屈地說。
其實,行政執法、市場監管等部門也有苦難言。“執法是爲了更好地規範市場行爲,多數情況下是督促整改,遇到多次不整改的纔會罰款,並不是有意要給商戶們找麻煩。”龍灣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周加雲坦言,上門執法時,商戶不理解、不配合的情況時有發生,對此他們也很困擾。
執法要有力度,如何兼顧溫度?
針對地方涉企檢查“煩企擾民”問題以及多頭檢查、重複檢查、隨意檢查等現象,溫州市在龍灣區試點推行預約式涉企行政指導服務新模式——通過企業“點單”、政府“接單”的方式,企業提前預約,執法部門一站式上門“體檢”,並設計專屬“體檢單”,實現一戶一單“對症下藥”,“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一次到位”,推動事後處罰向事前預防轉變。
周加雲介紹,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聯合區應急管理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消防救援大隊等部門,梳理了涉及製造業、服務業、餐飲業等行業常見違法事項和高頻處罰事項,爲經營商戶與企業提前設置好“體檢”項目。“這是個動態更新過程,後續我們還將結合經營主體的需求及時增減、調整。”周加雲說。
“鹿家廚房”的這次“體檢”,共有39個項目。陳鍾鹿一見這密密麻麻的“體檢單”,眉頭緊皺。
同行的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金道偉趕忙解釋:“您放心,我們今天都穿着便服,就是爲了變事後執法處罰爲事前檢查整改,所發現的問題不會作爲處罰依據。”聽他這麼說,老陳這才鬆了口氣。
對照“體檢單”,3名工作人員從點菜區走到冷菜區,再從後廚走到清洗區,每個角落都不落下。指着後廚竈臺上的脫落區域,胡方楠說:“竈臺牆面有瓷磚脫落,記得修補一下。”“廚房還需要增設一個易腐垃圾分類垃圾桶,之前處罰過,這次可別再忘記了。”金道偉補充道。來到樓梯口,看到堆放的幾箱啤酒,應急消防管理站的鄭海順手搬到一旁,對老陳囑咐道:“像這樣的消防通道要時刻保持通暢。”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體檢”,工作人員在一份《“預約式”涉企指導服務建議書》上寫下相關整改建議,隨後交到老陳手中。建議書左下方,一行字格外醒目——“此建議僅作服務指導,他用無效”。
拿到這份建議書,老陳一展愁眉,對這次“體檢”很滿意:“有了整改方向,我能‘對症下藥’,把現存問題和隱患解決好,這可比事後處罰貼心得多。”
在溫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綜合處處長李逸看來,溫州是全國新時代“兩個健康”(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先行區,面向企業商戶推出預約“體檢”服務,是當地探索“兩個健康”的有益嘗試,也是“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的積極探索。2024年以來,溫州全市收到企業預約申請數量794戶次,指導整改突出風險隱患數量797個。
鏈接
2024年以來,浙江溫州通過實施涉企預防性綜合監管體系改革、亮碼檢查全鏈改革、執法助企服務站集成改革等舉措,進一步規範涉企執法、監管行爲,切實爲企業減輕負擔,爲廣大經營主體營造更加“溫暖”的營商環境。
通過實行預約式涉企行政指導服務機制,預防性綜合監管體系初見成效。企業根據需要,主動提出合規“體檢”需求申請,執法人員着便服上門進行指導,幫助企業防範、識別糾正違法風險隱患。在防住風險的前提下,相關部門根據行業領域特點和企業信用等級、守法情況、違法風險、社會評價等開展分級分類監管,在監管方式、檢查頻次等方面採取差異化措施。對評價結果好的企業,可以少檢、不檢,實現“最多查一次”。
深化“綜合查一次”改革,打造“一碼統查”涉企規範化執法模式,2024年,溫州市“綜合查一次”達8.48萬次,佔所有檢查的比重爲51.8%,減少企業行政檢查干擾4.7萬次,隨意無序檢查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本報記者 竇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