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古城地圖 告訴你北京爲何這麼堵
一般民衆對北京的印象,除濃到化不開的霧霾,擁堵交通也是這座城市讓人詬病理由之一。有着數千年曆史的北京,以古城爲基礎的都市規劃,面對新型交通工具與過去老城格局間的矛盾,自是力不從心。
要知道,北京二環內在幾百年前就已建設完成,按當時都市規劃,北京交通不是爲汽車設計的,是爲轎子準備、大路則是爲馬車建的。換言之,包括道路尺度、設定方式、通行能力,與後來的汽車都是不相符的。
比起同樣歷史悠久的上海,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規劃師袁牧曾撰文分析,北京、上海皆爲直轄市、規模具一定可比性,相較之下,上海基本還是座新興城市,歷史包袱沒有北京這麼大,主要建設是在近百年落成的。
另一方面,北京是一座以防衛爲主的城市,不允許出現順暢的交通。如東、西、南、北城門,是不可能有一條路可以直接貫通的,甚至南北的城門也不對稱。這種情形下,在老城內想開通一條暢通的大道,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位於海淀區的圓明園、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圖/記者蔡浩祥翻攝)
再者,身爲首善之都的北京,道路建設上承載許多「非交通因素」,設計上得更注重城市景觀、禮儀、國家的成就感等,尤其北京有大量文物、古蹟需要保護,爲保護這些文物、古蹟,北京在交通方面的規劃,出現不小的侷限性。
隨着都市化腳步加速,北京在都市規劃也加入新型交通工具,但古蹟林立的北京,雖可以建設多條道路,卻無法建設出貫穿東西向、南北向的道路。「總不能穿越故宮吧!」,一位出租車師傅老臣無奈地笑着說。
老陳說,近年北京人口持續增長,公共運輸卻跟不上腳步,政策和實施的滯後,造成了北京私家車的爆發性增長,「一天限再多號,也不夠使」。
老陳舉例,位於海淀區的圓明園、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三座大院緊鄰一起,該區內道路除了在夾縫中修建,幾乎沒有任何可能形成真正的城市道路網路,「會堵,不是沒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