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期刊稱 變種病毒傳臺後斷根
國內外疫情嚴,進出臺北捷運的乘客,依規定都要戴口罩。(本報資料照片)
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日前發佈一項最新研究,新加坡專家發現,新冠病毒出現1個名爲「Sars-CoV-2」的變種,最早出現在大陸武漢,再傳入新加坡及臺灣,其感染症狀較典型的新冠肺炎輕微,研究變種病毒可能有助疫苗研發。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對此表示,這項研究偵測到個案到過新加坡和臺灣,新加坡曾出現羣聚,臺灣應是沒有繼續傳出去,而研究也指出,3月後病毒就不見了,估計對全球和國人沒有影響,後續要再觀察。
新加坡傳染病中心(NCID)、新加坡免疫學網絡(Singapore Immunology Network)以及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研究團隊針對1月22日至3月21日在該國及其他國家出現的變種病毒進行分析。發現與原始病毒感染者相比,變種感染者的症狀普遍較輕。變種感染組29人中,無人出現缺氧現象或需機器輔助供氧,而原始病毒感染組的92人中,有26人出現缺氧現象。
本次研究對象計131人,其中10人同時感染上述2種病毒。研究發現,變種病毒的基因組缺失382個核苷酸(nucleotide),非結構性蛋白ORF8無法轉錄,因此和原始病毒相比,其複製能力雖未下降,但毒性卻大幅降低,感染後的臨牀症狀也相對溫和。
另據3月份的初步研究報告亦指出,「Sars-CoV-2」在新加坡的8名患者身上出現,之後發生人傳人現象至少4周才受到控制。2月時,一名從武漢返臺的旅客身上也發現此種病毒,但3月過後就沒有再檢測到這個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