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黃俊超:外資動態成指數漲跌關鍵
文/黃俊超
美、歐、日等實施寬鬆政策的已開發國家,今年股市表現相對亮眼;而新興國家近期因寬鬆政策可能轉向,成了外資的提款機,臺股爲類似狀況。
臺股今年以來,在超過一二○個交易日當中,竟然只有十二個交易日成交量能高於一○○○億元,顯示錯誤的政策帶給市場強大的殺傷力,就算是新版的證所稅已經通過,成交量能卻依舊低迷,連帶也影響了臺股的活力;縱然有美國股市頻頻創高,臺股今年來高低點差距也不過僅有八三六點而已。
外資佔比提升
一是內資流向,或部分資金移往海外成了外資迴流,然留在臺灣的資金則直接攻擊特定個股,不論是業績、題材或殖利率都有着墨,但是少有大族羣性,多爲單兵或是小圈子內的個股攻擊,造就了不少以往股性偏溫吞的個股,形成了一去不回頭的長多格局。
二是因爲臺股的產業結構出現變化,走了約二○年大多頭的電子股不再那麼吃香,品牌難與國際競爭,代工毛利微薄必須轉型。而傳產股雖有部分崛起,不過胃納量都屬相對偏低,使得外資對臺股的態度,已漸漸轉爲興趣缺缺。
就算如此,再加上MSCI持續調降臺股權重,但是由於外資不受證所稅的影響,進出的金額相較於以往來看,並沒有太大幅度的改變,然而佔比卻是持續向上攀高。以今年二月證交所的公告來看,已是來到歷史次高水準,姑且不論是否爲外資所願,對於臺股影響力自然提升是確切的事實。
近期的交易數據更爲明顯,臺股每日平均成交量能約當八○○~九○○億元,而外資買賣雙邊金額合計,多維持在三五○~四五○億元之間,顯示約有將近五成資金爲外資所動作,而臺股向來引以爲傲的螞蟻雄兵,比重大幅降低,指數多數時間隨着外資的心態而動。
外資大降持股者須小心
而今年上半年,外資從原先的買超臺股,到六月大幅賣超逾千億元,總金額至七月九日爲止,已轉爲賣超三○○餘億元;當中被減碼超過一○萬張的個股,一度高達二五檔上下,目前也至少還有一八檔。由於外資部位龐大,操作多具有波段性,因此若要介入恐需留意風險。
目前外資持股比重超過五成的重要個股,包含臺積電七七.二%、臺達電七五.七%、日月光六六.五%、瑞儀五六.九%、矽品五五.七%、統一與光寶科五一.五%,以及聯發科(2454)五○.六%。
外資持股比重較高的個股,顯示具有較高的持股信心,理論上基本面的狀況較佳,而籌碼集中度高與產業成長趨勢也相對明確。不過也必須要留意,如果發生系統性風險,則高外資持股成數的個股,又營運狀況屬於相對較爲弱勢,就有可能會變成是外資的提款機。
今年較明顯的案例發生在佔權值比重第二的鴻海身上,由於大客戶蘋果上半年沒有新品,一度遭到外資大賣超逾百萬張,連郭董也在自家股東會上,對外資的態度與股價的下跌表示不解。雖然近期外資有些許回補動作,不過目前持股比重已下滑到歷史低水位的四成上下,近期股價表現也終於出現跌深反彈。
由於行動裝置崛起、NB產業式微,轉型不及的仁寶與緯創,分別遭外資賣超二六萬、一二萬張,且持股成數雙雙跌破五成;而品牌廠的華碩雖然算是跟上趨勢腳步,不過近期下修出貨量,股價直到祭出庫藏股纔有些止跌跡象;外資鐵了心的賣股,持股成數同樣跌破五成大關。
外資買超可擇股搭轎
另外,臺股龍頭臺積電,雖然今年業績依舊是嚇嚇叫,不僅不畏去年已墊高基期,業績依舊維持成長,成長率還高於整體半導體的平均值一截,甚至也證實接下蘋果的訂單大補丸,今年卻依舊遭到外資賣超逾一○萬張;不過相較股本僅是九牛一毛,外資佔比依舊高達七七%以上,尚未出現鬆動現象。
雖然外資今年已轉爲賣超,不過仍有將近二○檔個股,獲得外資十萬張以上的加碼,大多數集中在金融股身上,包含國泰金、玉山金、富邦金、中信金、開發金等十一檔都是買超;若以金融指數來看,至今漲幅維持在雙位數之上。
臺灣金融股表現,主要受到政策面的影響,近年來兩岸之間不斷有利多消息刺激,雖然上漲的速度比較慢,但是也算是穩步向上。另外,也可以看到不少個股獲利表現都有明顯好轉,但是未來能否續漲、外資是否持續買單,還是要回頭來看政策變化。
電子權值股中以臺達電與和碩較受到外資買盤青睞。臺達電雖然上半年營收未有成長,不過今年積極轉型,預期PC與NB比重可望降至二成以下,並積極多角化發展。而和碩受惠於手持裝置風潮,上半年就算蘋果沒新品,營收仍向上成長,法說會預估下半年仍會持續成長。另外,英業達營運明顯成長,也是外資少數加碼的PC相關個股。(全文未完)
詳情請見《先探投資週刊》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