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嘆預立醫療可達善終 有3情況當心「失志症候羣」
▲知名作家瓊瑤驚傳在淡水家中過世。(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知名作家瓊瑤4日傳出在淡水住家輕生,她生前不斷倡議「安樂死」,死後公佈的最後發言也喊出,希望死亡是由自己作主。安寧療護醫師無奈表示,有些人執著於安樂死纔算善終,其實在依照《病主法》預立醫療決定之後,病人長期臥牀沒有尊嚴而死的狀況已經大幅降低。也提醒多注意家中長輩是否有「失志症候羣」的狀況。
瓊瑤離世後,最後文章由秘書代爲貼出,內容提到「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最後一件大事。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爲這最後的大事作主」。她認爲人老後要經歷衰弱、退化、生病、治療等過程,不幸還可能成爲依賴插管維生的臥牀老人,她不想要那樣的死亡。
一直以來倡議安樂死的瓊瑤,在最後貼文也提到瓊瑤貼文指出,「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希望你們經得起磨練,像我一樣,活到八十六、七歲,體力不支時,再來選擇如何面對死亡。但願那時,人類已經找到很人道的方式,來幫助『老人』們,快樂的『歸去』!」
馬偕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方俊凱受訪表示,許多人執着安樂死才能夠善終,其實國內在推行《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後,事前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會發生臥牀等沒有尊嚴接受維生等可能性已大幅降低,不至於出現他們所擔憂、在意的事情。
方俊凱也提到,如果民衆本身身體很健康,爲何要尋求安樂死?可能要探討是否有憂鬱症或者「失志」的問題。國際上精神科醫師曾經對安樂死進行相關調查,這些個案或許沒有嚴重憂鬱症,但是會有很嚴重的「失志症候羣」,這種疾病有三大特徵,包含:活在長期慢性壓力之下、失去生活目標、沒有希望的感覺,情況如果連續超過兩週就可能被診斷。
方俊凱指出,年長者一大壓力就是年老,加上同輩好友、知名人士陸續過世,可能有很多感觸,這些人可以感受到歡笑、感受到歡樂,卻走不出負面情緒,但其實這樣的個案若給予合適的諮商輔導,可以有不同的結果。
此事件後可能要多關注是否有模仿的情況發生,方俊凱提醒,如果真的很在意善終,建議在這個時間點可以認真面對,就近到醫院詢問預立醫療諮商,老人家怕死得很痛苦,臺灣本就有可以善終的法律可以依循。
根據《病人自主權利法》相關規範,是讓民衆在健康時提前進行「預立醫療決定」,若未來遭逢末期疾病、不可逆昏迷,發生無法表達意願的情況,他們的醫療需求和願望能夠被尊重和執行。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