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呼籲小心用藥 不該完全反對
我國食藥署擬跟進美國,將JAK抑制劑改列後線用藥。(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提供/陳人齊臺北傳真)
美國將JAK抑制劑改列後線用藥,我國食藥署擬跟進。臺大醫學院皮膚科教授暨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分析,美國的統計發現JAK抑制劑用於類風溼性關節炎病患,在5、60歲以上婦女的心臟、癌症、血栓相關風險有提高,至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中,目前尚未看到負面影響。
朱家瑜表示,臺大醫院異位性皮膚炎研究團隊日前參與世界跨國研究,致力於發展新一代口服JAK抑制劑來治療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在接受連續每天口服藥物治療12周後,高達70%的病患達到病竈分數改善75%的目標,顯著優於對照組(27%),也優於現有最新的注射型生物製劑(58%)。
朱家瑜指出,報告中並未看到美國指出的顯著用藥風險,而且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一開始都是用抗組織胺、類固醇藥膏,第二階段纔會使用光照、免疫調節藥膏,最後一階段纔是用生物製劑,口服標靶小分子新藥等,影響應不大,但建議食藥署聽取皮膚科醫學會的專業建議,才能在爲病患做好藥物安全把關的同時,確保民衆有藥可用。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盧俊瑋表示,JAK抑制劑主要用於類風溼性關節炎、異位性皮膚炎的中重度病患,效果不錯,若將來改列二線用藥,臨牀上僅剩杜避炎(Dupilumab)可用,屆時恐讓病患連二擇一機會都沒有。
盧俊瑋指出,多數免疫調節藥物都有傷腎肝的風險,相較JAK的使用風險未必較低,目前全世界也僅有美國將JAK抑制劑改列二線用藥,日本、歐盟都是採加註警語的方式處理,並未更改適應症。
盧俊瑋說,國內對JAK抑制劑的使用風險應特別小心,但不該完全反對,使用前應對病患進行更多的風險評估紀錄,並持續追蹤患者用藥後的狀況,纔能有效將風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