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衝鋒衣,年入百億!中國神秘縣城,硬剛始祖鳥
什麼是“男人的黑絲”?
比起西裝、制服,過去不少人提名的是一件普通衣服:灰色運動褲。
不過,現在答案可能要讓位給衝鋒衣了。
“衝鋒衣+口罩+半框眼鏡+微分碎蓋=男人最好的醫美”,纔是當下的吸睛公式。
在西安,因爲穿駱駝牌衝鋒衣人的太多,以至於有人調侃說:長安上次有這麼多駱駝,還是開元盛世……
辦公室裡,衝鋒衣多到幾乎快成工裝了。
現在天氣回暖,戶外遊爆火,企業生產衝鋒衣的縫紉機更是快踩冒煙了。
但冒煙最嚴重的不是那些大牌的生產工廠,而是一個神秘縣城: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
這裡是中國最大的衝鋒衣生產基地,聚集了300多家衝鋒衣生產企業,號稱“10件衝鋒衣6件三門造”。
隨便一個大爺大媽,都能和你侃侃而談衝鋒衣的面料、科技。
在他們努力下,去年三門生產出了8000萬件衝鋒衣,銷售額125億。
順便還成功幫三門拿下了“中國衝鋒衣服裝名城”的稱號。
一個小縣城,憑啥承包全國男人的衣櫃?
3萬縣城人,撐起了全國男人的面子
一開始,誰也沒想到衝鋒衣會火成這樣。
畢竟過去的衝鋒衣基本只有兩個人羣會買,受衆非常小。
一個是硬核戶外愛好者,但就算是他們,也不會在日常生活裡穿衝鋒衣。
一個是不在乎衣服顏值的大媽,紫紅色衝鋒衣一度成爲她們的統一着裝。
所以這兩年衝鋒衣爆火出圈,把很多企業嚇了一跳。
比如波司登召開2023/2024中期業績說明會時,就曾表示:去年8月份波司登衝鋒衣推向市場後訂單暴增,原定計劃8.5萬件,短短几個月銷售了38萬件。
和這些被打得措手不及的品牌相比,三門縣準備了20多年。
90年代,三門縣很多人遠赴北京賣繡衣,成爲了“初代北漂”。
他們靠繡衣賺了一筆。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北京被老外上了一課。
現在三門縣衝鋒衣行業協會的會長潘禮太,當時就是在北京的時候,意外瞭解到很多老外喜歡穿衝鋒衣,於是帶着貨去江蘇找面料,試着做了第一批貨,結果一售而空。
他回憶說:“記得當時我一件標價是680元人民幣,一個老外以爲是680美金,結果他給了我1000元人民幣就直接帶走了貨。”
和很多縣城生意一樣,有人帶頭,就會有更多人跟隨。
到了90年代末期,大多數會裁縫手藝的三門人,都開始轉型做起了衝鋒衣。
緊接着,相關合作夥伴也都跑到了三門縣。從布料到輔料,從縫紉設備到壓膠機器,從包裝到運輸,三門縣慢慢地都能搞定了。
一個個小作坊,發育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萬事俱備的三門人,接下來主要做一件事:等風口。
2008年,他們等來了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和電商平臺的崛起,隨之興起了全民運動和網購熱潮。結果是,越來越多人瞭解了衝鋒衣,也有更方便的渠道買到衝鋒衣。
10年後,三門還成爲了阿里巴巴1688×中國衝鋒衣生產基地,有200多家純電商企業。
2023年,他們等來了更大的風口。
被憋了3年的人們,對戶外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露營、騎行、跑步、徒步、釣魚……只要能去戶外折騰的項目,都成了香餑餑。
三門人很快也感受到,衝鋒衣需求真的爆發了。
原本衝鋒衣的生產旺季一般是七八月,但三門的很多工廠,從六月就開足了馬力。
因爲大多數工廠都是計件工資,爲了多賺錢,有些工人從早上7點一直忙到晚上10點,只有回家做飯和接送孩子時纔會離開一會兒,收入翻了不止一倍。
整個2023年,三門縣的3萬多從業者,幹出了破紀錄的8000萬件衝鋒衣。
年入125億背後:
他們把年輕人琢磨透了
雖然三門縣實力深厚,但他們殺出重圍,其實很不容易。
現在任何圈子都流行玩鄙視鏈,三門衝鋒衣又是以白牌爲主,毫無疑問是處於鄙視鏈的最底端。
別說和始祖鳥比,就算和迪卡儂比,也差着檔次。
但三門衝鋒衣還是征服了很多人。
去年杭州亞運會幾萬名志願者的服裝,就是三門的一家衝鋒衣企業生產製造的。
在網上,三門衝鋒衣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強。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主流電商平臺三門衝鋒衣的銷售規模在92.9億元左右,同比增長81%。
當地一家叫“森波股份”的衝鋒衣企業,其創始人有一次還對記者興奮地說:“抖音一場直播就賣出幾萬件,甚至十萬件!你能想象嗎?”
一個小縣城,爲何能拿捏嘴上總是很挑剔的城市年輕人?
1.用“科技與狠活”,幹低端產品
年輕人嘴上說喜歡大品牌衝鋒衣,但身體和錢包很誠實。
去年雙11,天貓衝鋒衣品類銷售額第一的是數百元級別的駱駝衝鋒衣。另外,“什麼值得買”平臺綜合各大電商平臺的數據發現,國產衝鋒衣銷售額貢獻最大的價格區間是400-600元。
事實再次證明,高性價比才是王道。
始祖鳥等高端品牌之所以貴,很大程度因爲它們用的是GORE-TEX面料,被稱爲“世紀之布”,每米的批發價格就將近200元。
而三門縣衝鋒衣行業協會的會長潘禮太表示,現在市面上三五百元的衝鋒衣也能達到防水、防風等需求,符合國家標準。
關鍵是,他們的面料,每米只要十幾塊。
此外,爲了讓他們能幹好性價比,政府給三門人安排了不少“外掛”。
在政府的激勵下,浙江理工大學在三門專門設立了研究院,有的高校還會把一些專利免費許可給當地衝鋒衣企業。上面提到的亞運會志願者服裝,就用到了大學研發的色彩提取技術專利。
這些免費授權,一年能給企業節約上百萬的使用費。
因爲各方努力,現在當地企業不光能做好基礎性能,甚至還有了“黑科技”。
比如夏天能防蚊驅蟲,冬天能發熱,很戳年輕人。
2.比起性能,顏值纔是殺手鐗
從“男人最好的醫美”這描述不難看出,現在衝鋒衣既要功能屬性,更要穿搭屬性。
三門人不再一味地“卷”防護指數,性能夠用就行。
畢竟戶外越野的硬核用戶只是少數,做好日常、通勤穿搭的衝鋒衣,打動主流人羣更重要。
這些做了多年衝鋒衣的工廠,很快開始了延伸和改良。比如當地一家叫“藍途”的企業,把衝鋒衣技術融入到校服、工服、夾克衫等,“泛衝鋒衣”的概念在全國拿下不少訂單。
把衝鋒衣生活化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引領年輕人審美。
所以,三門人向一些運動品牌學了一招:猛蹭時尚圈。
比如和浙江理工大學合作舉辦衝鋒衣新銳設計師大賽;
在中國國際時裝週上走秀;
去年國慶發佈新品,還來了個“發佈會+復古小鎮+走秀”三合一。
嘴上挑剔的年輕人,其實要的不過是便宜好穿好看。
一個十八線縣城,
爲何能一直硬剛大牌?和那些大牌衝鋒衣比,三門人原本就苦哈哈的生意可能越來越難做。
年初的始祖鳥龍年衝鋒衣,被炒到1.2萬元一件。
始祖鳥的中國會員數量,從2018年的1.4萬名,暴漲到如今的170多萬名。
去年前三季度,大中華區爲始祖鳥貢獻了4.53億美元的收入,佔比高達43%。
一切數據都在表明:大牌不愁賣。
反觀三門衝鋒衣面臨的情況是,消費者需求變多,行業變得更卷,壓力倍增。
以前生產衝鋒衣,一兩個款式足矣,一個款式能賣十年。
現在爲了跟上消費者需求,他們一年要賣幾十個款式,偏休閒、偏運動、薄的、加羽絨的……開發一個新款式需要幾十萬元投入,但又不是每款都能爆,賣不出去就有庫存的壓力。
還有當地人說:“這兩三年競爭非常激烈,特別是中低端市場的競爭更是白熱化,原來毛利率在10~15%之間,現在只剩下8%左右,降了快一半。”
不過,堅挺了20多年的小縣城生意,也有它的生存之道。
有人繼續堅持傳統,專心幹低端。
潘禮太就是這類人的代表。他坦言,雖然不敢妄言旱澇保收,但這麼做“不會沒飯吃”。
他賣的主要是白牌產品,除了用作工裝或校服給企事業單位批量採購,還有相當一部分是供給國內電商進行貼牌。雖然都是低成本、低利潤的買賣,但憑藉當地成熟的供應鏈和技術,潘禮太認爲:“步調慢一點沒關係,至少輕易不會死。”
哪怕大牌肯紆尊降貴幹低端,也很難搶走他們的飯碗。
也有人不想再捲了,決定PK大牌。
“藍途”的老闆金麗君說:“做品牌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往往只要一個爆款就可以了。現在對於我們自己的品牌可以說只欠東風了。”
敢說出“只欠東風”這種話,可見三門人對自己的產品很自信。
質地輕薄、防風防水防污抗菌透氣,這些都只是基本功了。
他們還開發出不少“狠活”。
比如發熱衝鋒衣,內置了石墨烯發熱薄膜,能在30秒內將溫度升高到舒適溫度;針對兒童,研發了有GPS定位功能的衝鋒衣;還有很火的溫感變色衝鋒衣,面料表層會根據體溫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顏色。
除了功能,三門的工藝也開始升級,用上了激光切割、熱風壓膠等大牌同款工藝。
去年11月,三門還投資6.79億開工建設衝鋒衣科創園,明年就能投入使用,準備繼續鳥槍換炮。
有人有技術有資源的三門人,做出自己的大牌衝鋒衣,或許真的只欠東風。
即便做不出大牌,三門人也不用擔心。
從無到有卷出來的草根力量,不會那麼容易被打垮。
大牌有大牌的流量,小縣城有小縣城的頑強。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