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受挫叛逆 迷惘的心她最懂
科班畢業之後,謝佩珊選擇一條不同的路,回到故鄉,將所學貢獻給學子,散播舞蹈的種子。(HPS舞蹈劇場提供)
之所以選擇陪伴迷途學子,是因爲謝佩珊也曾有過一段迷惘的時光。她曾在高中畢業後短暫到美國邁阿密學舞,對舞蹈懷有高度熱情的她,一直希望自己能在編舞和跳舞領域都能有所發揮,然而,在異鄉飽受挫敗的日子,讓她失意返臺後,因而有了一段叛逆時光。
謝佩珊表示,在美國可說是她人生最低潮的日子,「我也曾經感覺被世界放棄,也曾經放棄自己,但是當我找回跳舞樂趣,這段經歷,是讓我願意一直帶素人跳舞的原因。」
謝佩珊的母親是舞蹈老師,她從小有機會和母親一起出國表演,感受舞臺的美好。高中階段,她在母親的鼓勵下報考高雄左營高中舞蹈班,順利考上後,面對同儕競爭的壓力,頗不適應。
「同學們大都從小開始讀舞蹈班,彼此都認識,不管是談話內容還是舞蹈,我都銜接不上。」謝佩珊說,也因爲母親是舞蹈老師,她可感受到周遭期待她表現的眼光,「但不是因爲我媽媽是舞蹈老師,就代表我很厲害,有很多事情我還是需要從頭學習。」
完成高中學業後,謝佩珊前往邁阿密學舞,她表示,當時在編舞上有一點表現,獲得一些機會,卻因此遭受外國人排擠,「我非常不喜歡這種比較心態,當時我年紀小,又一人在異鄉,這讓人十分不適。」
正當煩惱該如何繼續好好編舞,謝佩珊又遇到另一難題,房租斷糧,「當時家裡出了一點狀況,無法匯錢給我,我忙於課業無法打工,只能在慈善單位的協助下,勉強撐着,還吃過別人的剩菜剩飯,過着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
2006年,18歲的謝佩珊,在身心俱疲的狀態下,決定放棄在美國的學業,她用湊來的錢買了張機票,在未告知家人狀況下返臺,開始兩年自我放逐的歲月,「我喝酒、玩樂,差點忘記自己還會跳舞。」
謝佩珊的母親爲拉她回正軌,替她報名大學考試,鼓勵她重返校園,謝佩珊考上文化大學舞蹈系,在林鬱晶老師的鼓勵下,重拾對舞蹈的熱情,一路讀到文大舞蹈研究所畢業。
謝佩珊說,這段經歷讓她特別能理解青少年在求學階段,不被認同,以及需要被支持的感覺,「當時是林鬱晶老師接受我,關心我,讓我找回對舞蹈的喜愛,我也應該發揮自己的專長,也應該要這樣對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