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城快評》誰該優先施打疫苗
許多公共場館因新冠肺炎而關閉,街友失去吹冷氣、裝熱水的重要生活空間,在街頭討生活更加困難。(圖/報系資料庫)
衛福部規畫,將新冠肺炎疫苗公費接種對象分爲十類,依序開放施打,醫護與政府工作人員分列前兩類,航空人員、船員、防疫車隊駕駛列爲高接觸風險工作者,屬於第三類,第三類範圍應該擴大。
臺灣出現本土羣聚感染,所謂高風險工作者,已不限於與境外接觸較多的航空人員或船員。就像發生在萬華的社區感染,許多本地「高接觸風險工作者」,已成爲主要傳染源,造成防疫破口,單單阻絕境外的防疫思維必須改變。
許多國家考慮到街友防護不足、流動性大、隔離不易,又容易羣聚,受感染的機會高,也很容易成爲病毒傳播者,都將街友集中並優先施打。性工作者接觸更復雜,也需要列爲優先。
本土「高接觸風險工作者」,更多是生活在社會底層,不容易被關注的弱勢族羣,從目前公佈的一些確診者的足跡看來,他們有的活動範圍更甚於機師、船員,政府應該更關注他們。
3+11立委範雲是社會學者出身,長期關注社會議題,特別是女性處境,不妨戴罪立功,不要只爲高收入的族羣請命,也應貢獻所學,結合更多的公衛學者與社會學者,重新思考疫苗施打優先順序,除了社會功能的考量外,社會正義也應該被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