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讀音,幾種方法,若干思考

本公衆號爲一線語文教師個人原創公衆號,所有文章均爲個人獨立撰寫,歡迎點擊上方的“水寒說語文”關注。

2023年第九十九期(總第769期)

一個讀音

學校藝術節,主題是“春逐歲朝來”,各班的板報也都以此爲主題。這是一個送上門來的語文教學資源,怎能錯過!

我問學生這個“春逐歲朝來”中的“歲朝”怎麼讀?因爲“朝”是個多音字,一個讀音是cháo,另外一個讀音是zhāo。

學生查《現代漢語詞典》,發現沒有“歲朝”這個詞,那怎麼辦呢?我告訴他們我從網上查到的“歲朝”的意思是“陰曆正月初一”,又告訴他們這句詩的前一句是“臘隨除夜盡”,然後要他們在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做出判斷。

同學判斷這個“歲朝”之“朝”應該讀zhāo,理由是“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歲朝是陰曆正月初一,類比一下,一年的第一天就像是一天的早晨一樣,“朝”做早晨意思來理解時,就應該讀zhāo。也有人從詩句對仗的角度去分析,前一句是“除夜”,後一句是“歲朝”,“朝”與“夜”相對,所以,也應該讀zhāo。

我又給他們提供了另外一個證據,那就是“歲朝”,也被稱爲“歲旦”,同學由此更肯定“朝”在“歲朝”這個詞中應該讀作zhāo。

看似這個問題有了定論,我又拋出了一個新的信息。我在用搜韻網查這句詩的出處時發現,搜韻網中提供的《漢語大詞典》對“歲朝”的注音是suì cháo,而不是suì zhāo,而且還有很多網絡字典中也注音爲suì cháo。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剛剛判斷錯了嗎?

學生由此產生了大大的疑惑,明明我們推斷得出“歲朝”應該讀作suì zhāo,可是詞典上卻沒有標註這個讀音,詞典對我們的判斷不提供支持,那麼要以詞典爲準嗎?

我又給他們補充了一個材料,在漢典網上,對“歲朝”的注音有兩個,一個是suì zhāo,另外一個是suì cháo,但兩個意思不同。前者的意思是“陰曆正月初一”,後者的意思是“古代諸侯每年見天子”。

這時候又有反轉,很多同學覺得漢典網這個解釋更爲靠譜。然而,我又告訴他們,《漢語大詞典》也是很權威的工具書,你確認一定要讀suì zhāo嗎?這麼一問,有同學本來很堅定的心又猶豫起來。

至此,我給學生補充了《孟子》中的一句話:“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然後又舉了教材不同版次中古詩文註釋修改的例子,來說明哪怕是很權威的書籍,也可能會有出錯的時候,還是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與思考才行。(關於教材中的註釋修改,可以參看文章《》,其中“邊海”一詞,在最新版的教材中已經修改爲“邊地”)

幾種方法

我在引導學生確定“歲朝”這個詞語的讀音時,其實運用了幾種不同的方法。

1.查閱工具書。使用工具書要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如果常用的《現漢》等工具書不能提供答案,那就可以嘗試查閱包括網絡在內的更多工具書,《現漢》並不能提供所有漢字或者詞語的讀音及解釋。

2.結合語境推斷。一個多音字,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對其讀音進行推斷,先根據語境推斷其意義,然後由意義推斷其讀音。

3.要綜合判斷。如果所查閱的不同工具書,有不同的注音及解釋,那就要結合多種材料綜合判斷,擇善而從。

若干思考

1.爲什麼一個讀音,大費周章花這麼長時間來講呢?其實這個詞讀什麼並不最重要,我講的不是一個知識點,而是藉助這個詞語讀音的判斷,講一個原則或方法。知識點是無窮的,死記硬背細碎的知識點並無太大價值,只有掌握了原則和方法才能實現能力的遷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2.老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具體的例子,潛移默化中教會學生不迷信權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判斷。不要輕易相信某個結論,如果對某個問題有疑惑,那就要在儘可能釐清事實的基礎上,關注更多不同角度的分析與判斷,然後最終形成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人云亦云,聽到什麼就接受什麼。

3.我教兩個不同類型的班,同樣的一節課,兩個班同學反應大不相同。普通班同學更願意傾聽,不太提出不同的意見,或者也有些同學可能根本沒聽,所以就更不會提出不同意見。競賽班同學則會提出質疑,但他們的質疑,不是聚焦在我的分析講解上,而是覺得我花這麼多時間講這些沒有意義,因爲和考試無關,考試拿高分纔是正道,哪怕教材出錯,也要照着那個去答,要不然就拿不到分。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除了和我帶他們的時間長短不同有關之外,也有思維模式的巨大差異。

我的公衆號中有很多這類教學記錄,具體的例子各不相同,但吾道一以貫之:關注長遠發展,而不只是盯着眼前;關注方法的傳授,而不只是講解知識;關注思維的培養,而不只是告知結論。

歡迎關注我的新書《用減法教語文》,書中也有很多能夠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鮮活課例。

具體可以點擊下面的文章鏈接: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版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分享,若公衆號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