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絞痛又盜汗? 20至40歲的你很可能得「尿路結石」

腰部扭絞疼痛臉慘白,「尿路結石」好發族羣青壯年。(圖/示意圖/記者李鍾泉攝)

文/趙堅

突如其來的腰部扭絞疼痛,全身盜汗,極有可能是結石找上身了!盛夏汗水大量揮發,腎臟水分減少,導致尿路濃度過高,結石容易發作。尿路結石好發於二十至四十歲年齡層之間,最好的預防之道就是多喝水。

大多數的尿路結石是從腎臟製造出來,腎臟有很大空間讓結石滾動,這時疼痛並不劇烈,但是結石一旦掉到零點公分寬的輸尿管,嵌塞在裡面無法移動,身體察覺有異物卡住,會想要將結石排出體外,於是輸尿管的肌肉會劇烈收縮,試圖將結石擠出去,造成腎絞痛患者會有腰部扭絞般疼痛,痛得臉色發白,全身盜汗。

典型尿路結石的症狀腰痛伴隨小便出血,但有時結石會以腹脹、噁心、嘔吐、睾丸疼痛、頻尿、排尿困難等症狀表現。

▲肥胖、抽菸、嚼檳榔,皆是增加尿路結石產生的危險因子。(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香菸呼嚕抽 檳榔卡滋咬 尿路結石易上身

炎炎夏日,正是尿路結石好發季節,除了多喝水外,肥胖也被證實會增加尿路結石的生成,抽菸及嚼食檳榔者的尿路結石危險性增加,兩樣都有更增加爲3.7倍。最新預防尿路結石復發,經由積極地飲食控制與生活型態調整,可減少尿路結石復發的危險性。

根據國內研究顯示,臺灣每10個人中就有一個曾有尿路結石的病史,因工作性質影響,男性比女性發生機會高,具有家族史發生率亦較高,據國外研究顯示,結石患者複發率5到10年內再發生的機會高達五成,平均每年的複發率約增加一成。氣候炎熱,水分容易流失,夏日尿路結石發生率明顯,由於其復發機會相當高,應積極做飲食與生活型態的調整,以預防尿路結石的復發。

最新有關如何預防尿路結石復發的建議民衆參考,包括多喝水以達每日尿量逾2000c.c.;適量的鈣質攝取,反而有助預防結石形成,菠菜、豆腐只要適量,並非不能吃;定期運動、少吃動物性蛋白、少吃鹽、避免過量維他命C或維他命D攝取;戒除抽菸及嚼食檳榔、定期追蹤;如有結石檢體可送結石分析確認成分,進一步調整飲食。

▲多喝水少憋尿可減少尿路結石的發生。(圖/示意圖/記者黃克翔攝)

尿路結石大於0.5公分「自排」機率低 擅服化石草、猛灌茶或啤酒 反加重病情

夏天是結石好發的季節,但專家指出,不少有尿路結石的患者,至今仍存在許多錯誤的觀念,例如不能喝牛奶、多喝啤酒可加速排出結石,以及化石草能溶化結石等,其實國人的結石有八成以上是草酸鈣或磷酸鈣含鈣結石,而如果大於0.5公分的尿路結石,「自排」機率甚低,更別說可以自行溶解。

尿路結石是僅次於尿路感染泌尿科常見疾病,但在門診中卻也經常碰到結石患者因急性腎絞痛,緊急到該院求診;尤其是夏季因排汗多、尿量減少,使尿中草酸鈣濃度變高,正是結石發作的旺季,例如有的病人因爲腎結石掉到輸尿管,即使只是米粒大小,就能讓人痛得冷汗直流。

不少結石病患常以爲不痛,就可以不必治療,因此一直拖延,或者擅服化石草偏方,企圖藉此溶解結石,有的還猛喝啤酒、茶,以大量衝灌法來「沖掉」結石。酒精雖有利尿效果,但啤酒喝多了,會使尿酸上升,只會增加尿酸結石或罹患痛風的機會。至於改喝茶,雖也能增加尿量,但茶中含有草酸,也會與鈣質形成結晶,那就會促成結石的機會。

有的結石患者矯往過正,甚至不敢喝牛奶,雖然尿路結石中有80%至85%是草酸鈣和磷酸鈣結石,但實在很難僅以控制單一因素來減少結石的發生,對於初患結石者不必忌喝牛奶,而且有骨質疏鬆症者更要補充鈣質,並要多喝水,至於結石復發的患者,則可接受血液和尿液代謝分析,找出潛在的代謝病因,才能對症治療。

如果尿路結石低於0.5公分大小,或許可靠多喝水、多運動來幫助結石排出,但如果超過0.5公分,則「自排」機率很低,並應儘速治療;如果結石阻塞太久,則可能併發尿路感染、持續疼痛或引起腎臟功能受損,民衆切勿掉以輕心。

▲有些患者會以啤酒「沖淡」結石,殊不知這麼做只會增加尿酸結石或痛風的機會。(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天氣熱排尿少 尿路結石 增3成 減少攝取動物性蛋白

夏季容易發生尿路結石,讓許多人腹痛難耐。尿路結石男女比發生率約3:2,6~9月是尿路結石的高峰期,這時期臨牀上因尿路結石的就診比例,往往比其他時間高出2~3成。常見單側腰痛、下腹部疼痛,甚至出現血尿,有相關不適應儘快就醫,平常要多喝水,減少吃肉與過鹹食物,減少發作率。

一名女性患者,過去曾有結石病史。有天起牀突然感覺下腹疼痛,原以爲是經痛,後來疼痛加劇,痛到痙攣嘔吐,無法吞止痛藥。就醫檢查發現是尿路結石作祟,進一步瞭解,發現患者一天喝水量約只有到1000c.c.,因工作忙碌而忽略喝水。由於患者結石大小小於0.5公分,因此建議患者多喝水自行排出。也提醒患者平常應注意補充水分,讓排尿順暢,最好能補充到一天喝2000c.c.的水,小便次數應達6~7次纔算標準,才能減少結石再次復發。

本文作者:趙堅 現任臺大醫院婦產科醫師

文章轉自:趙堅臉書網誌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